【广发财经大事件】每周盘点(1.3)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市场回顾

2022年市场走势较为震荡。

上证指数从年初开始先一路下探,随后在4月底企稳反弹,而从7月开始又出现回调,之后从10月底开始震荡上行,全年呈现“W”型走势,上证指数共下跌15%,年线止步三连阳;深证成指累计下跌25.85%创业板指累计下跌29.37%

港股恒生指数2022年跌15.46%恒生科技指数年跌27.19%恒生国企指数年跌18.59%

图1:A股重要指数2022年度涨跌幅(单位:%)

数据来源:wind,日期范围为20220101至20221231,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须谨慎

从申万一级行业的年度表现来看,仅有煤炭(+10.95%)及综合(+10.57%)两个行业上涨,其它行业则普遍下跌,其中电子(-36.54%)建筑材料(-26.13%)和传媒(-26.07%)跌幅靠前。

在不同阶段,领涨的行业也有所不同,全年缺乏较为清晰的投资主线。

图2:申万一级行业2022年度涨跌幅(单位:%)

数据来源:wind,日期范围为20220101至20221231,指数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须谨慎

市场资讯

1、一批重要新规将自2023年1月起正式施行。具体包括:我国将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关税;北京、上海等10省市试点商业养老金业务;1月8日起我国将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分阶段增加国际客运航班数量,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有序恢复出国旅游等护照申请;医保跨省异地就医可直接结算;在实行车票实名制情况下,儿童旅客以年龄划分优惠标准。

2、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2年第四季度例会指出,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发力支持和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引导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提升平台企业金融活动常态化监管水平。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3、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强调,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更直接更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要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力稳定外贸外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4、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2023年将积极实施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重点的外汇管理政策,推动《外汇管理条例》修订,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切实提升外循环质量和水平。将积极实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外汇管理政策,推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能力建设,保障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5、2022年12月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环比下降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1.6%,下降5.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42.6%,下降4.5个百分点。三项PMI指数均低于临界点,并创下年内最低点。

6、国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2023年将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其中,对部分抗癌药原料、抗新型冠状病毒药原料、镇癌痛药品实施零关税,降低假牙、血管支架用原料、造影剂等医疗用品进口关税;提高铝、铝合金出口关税。

7、银保监会拟规范信托业务分类,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坚持压降影子银行风险突出的融资类业务;资产服务信托不得以任何形式保本保收益;拟设置3年过渡期,信托公司有序整改。

8、银保监会进一步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禁止向非购车人发放个人汽车贷款,禁止对提车加价、担保费等费用提供贷款,不得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

9、中国中药协会发布《“加强行业自律,保证抗疫药品供应”行业自律公约》,重点加强抗疫中药生产储备,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维护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稳定药品价格,保护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畅通。

10、中指研究院表示,2022年12月,百城新建及二手住宅价格环比跌幅分别为0.08%、0.22%,新房价格环比连跌6个月,二手房价环比连跌8个月,且跌幅均呈扩大趋势。2022年百城新房价格累计下跌0.02%,时隔7年再现年度下跌。中指研究院预计,若政策执行到位,2023年销售最快或二季度企稳,全年新房成交或与2022年持平。 

11、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发布《汽车安全沙盒监管实施方案(试行)》、《汽车安全沙盒监管技术目录清单(试行)》,并正式启动汽车安全沙盒监管试点申报工作。

12、交通运输部优化调整交通运输领域有关疫情防控措施,取消交通运输服务一线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要求,取消乘客出入客运场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测温要求。

13、年内游戏版号迎来收官。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12月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共有84款游戏获批。进口游戏版号时隔17个月恢复发放,共有45款游戏获批。市场分析认为,版号监管进入常态化阶段为游戏行业带来确定性增量,有利于相关公司释放产品线游戏存量,提振游戏行业市场信心。

14、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公布,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国家移民管理局自2023年1月8日起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

15、口腔种植体集采将于2023年1月11日开标,四级纯钛种植体产品系统和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统一为2380元/套。

16、韩国11月份芯片产量连续第四个月萎缩,同比下降15%,创下2009年以来最大降幅。整体工业产值同比下降3.7%,创新冠疫情伊始以来最大降幅。

17、2022年纽约油价累计涨超6.7%,布伦特油价涨约10%,均远低于2021年50%的累计涨幅。分析指出,未来随着欧佩克减产压力增大,叠加俄罗斯或将进一步减产,市场供给侧仍将趋紧,油价或将上行。

18、美国财政部发布《关于俄罗斯石油出口价格上限政策的初步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一旦俄罗斯石油产品在俄罗斯联邦以外的管辖区通关,价格上限就不适用于任何进一步的陆上销售。

19、国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建议作出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

20、受美联储激进加息引起经济衰退担忧、通胀飙升、俄乌冲突等多重不利因素冲击,2022年美股创2008年以来最差年度表现。其中,可选消费板块累计下跌38%,为史上最大年度跌幅;能源板块则大涨59%,创史上最大年度涨幅。

21、韩国希望出台更多激励措施,以保持在全球芯片竞赛中的地位。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希望财政部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对半导体等国家战略产业税收支持方案。

市场展望

广发证券

当前主导大类资产价格的主要矛盾是“美联储加息尾声”

美联储对目标利率的操作往往是主导大类资产的逻辑主线。

本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结束或已经近在咫尺,诸多大类资产即将迎来显著的拐点。

根据历史规律和当前的宏观特征,我们判断接下来中期全球市场大类资产的可能排序是:股≈债>大宗商品;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则是港股>A股,而中国国债市场则更多受到国内要素的影响。

A股修复市,优先布局“托底 重建”,关注拥挤度低 景气预期改善的行业。

短期的新冠病例上升对市场形成扰动,但本轮冲击下的市场环境较22Q2在“胜率-赔率”上均已有优势,当前政策加码 业绩真空期下仍将是价值占优。

配置关注:

1. 托底:地产链(地产适度信用下沉/家电家具)、受益于防疫政策优化的出行链(休闲服务)和中期受益的医药链(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中药);

2. 重建:央国企重估(能源/科技央企),反垄断政策稳定(互联网/平台经济)。

主题投资“国家安全”(国产软件等)、国企改革建筑等)。

中金公司

2022年的A股市场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主要指数普跌。

展望2023年,我们重申11月中旬发布的2023年A股市场展望《翻开新篇》中,对A股未来12个月的市场持中性偏积极的看法,10月底至今的反弹行情虽有波折但仍有望继续延续,中期重点关注增长预期的企稳,尤其是中下游领域。

我们认为当前A股仍处于较好的布局期,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中国增长走向实质性复苏,市场有望在今年迎来趋势性投资机会。

配置方面,我们建议短期要紧跟政策边际变化节奏来配置,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板块。中期仍然是根据景气程度以及产业政策支持方向来把握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的主线。

配置建议: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中期偏成长

1)预期不高、政策出现边际变化受影响大的领域,如地产链条、受疫情影响的消费,包括食品饮料、家电、轻工家居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支持平台企业发展,相关领域也值得关注;

2)高景气、有政策支持、中国有竞争力的制造成长赛道,包括科技软硬件、高端制造、军工等;

3)股价调整相对充分、中长期前景有待明朗的领域,如医药、互联网等,配置时机需等待政策预期变化。

来源:wind资讯、《上海证券报》、《中国基金报》、各大券商研报

@今日话题 @雪球基金 

(文章来源:牛基投资社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净值高低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时应认同“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基金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导致的投资风险及亏损,由投资者自行承担。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