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矿产业与制造业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1

$天齐锂业(SZ002466)$ $盐湖股份(SZ000792)$

"口罩"来临时, 买不到口罩,老婆闲暇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抢口罩,屯物资. 初期一直买不到,后来对远期未来诚惶诚恐,作为战略物资,囤了不少.

三年口罩时间过去, 截止今天我依然佩戴口罩出门, 对外说是为了保护自己,实际也是家里囤积的口罩依然难以消耗.

预估着,我脸上的口罩,最少还能再戴一年才能把库存消耗见底. 即便这样,从我眼见到的同仁们的备库情况看,我家存货只能算个平均数,只是其他人可能不戴而已.

说这么多,是想用一个例子比喻一下: 去库存这件事所需要的时间长度,可能远超人们的期待.

第二个想说的是:

个人投资者,小股东更期待能够在股价上博取差价, 因此更期待股价长红不止, 如果说期待股价上涨的人都算是一派的话, 公司经营者和大股东可未必屁股是坐在这一边的.更不要说其它场外资金持有者.

原因倒未必是市井中愤愤不平者说的"食肉者鄙", 可能和企业内部实际,行业实际形态, 国民经济整体状况, 政令指导方向都相关. 特别是在我国,涉及到民生或国家发展大政方针的时候,企业利润是需要为这两者让步的, 这一点可以通过自律或他律来达成. 俗语怎么说来的,顺我者昌,逆我者瓢猖. 这就是处理方案.

我国最恨卡脖子情况出现, 如果允许市场纯粹逐利, 那么很多时候即便没有外国来卡脖子,自己也可能会卡自己脖子. 因此在可以约束的治下,一定是希望供应链共同繁荣,全民经济共同富裕的. 这个话题点到这里应该懂的就懂,可以看历史对号入座来思考了. 这意思是说,我等普通投资者千万不要认为企业仅/就/只是逐利的, 至少企业在逐利的要求之前还有个生存要求.同时在逐利之后还有个分赃纳贡的必须任务. 而这些不是需要让利,就是需要时间换空间,甚至这两者同时出现.

最近看了一些球友的分析报告,才发现自己以前也在犯一个经典错误: "这企业,按我想的这么一经营,那真是赚翻天了!"实际企业根本不可能按照我们所猜想的方式经营, 人家最少有个经营自主权吧.

这种思维和场外球迷骂球队有啥不同?

别说,确实有, 最大的不同是球票有价,而投资亏损无尽头.

上一篇文章其实说过这个观点, 要尊重事实,不要臆测, 且关键的是,如果公司业务简单,行业透明到完全看得懂,那么一定没啥可赚的快钱.

第三件事是讨论一个思想实验:

请想象当火星上发现巨大的露天金矿,矿产接近地球以探明储量时, 地球金价会发生什么变化?

我的经济学答案: 地球的金价会迅速跌至现价的1/2.

火星的金矿运抵地球成本可能远超金价,甚至现在技术完全无法开采, 但这不妨碍地球的金价下跌, 这个下跌反应的就是预期.

那么, 对于市场中, 今天拍卖了一个锂矿探矿权, 昨天拍卖一个锂矿矿场 , 后天建成某个采矿单元. 钾肥今年投产100万吨,明年投产100万吨,制造业新建一个举行生产基地. 这些从某个意义上看, 对个体也许有利,但可未必对行业是利好消息. 它带来的是"未来过剩"的可能性.

未来过剩,当下紧缺股价该如何预先反应?

当下紧缺,未来紧缺,股价该如何预先反应?

哪个才是应该进场的风口?

是骑猪上天,还是上天骑猪?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这个思想实验的答案,也许不是对的,请各位大佬有异议的一定留言痛骂,以彰真理之光,照耀我等粗鄙.如能纠正我目前得认知,将不胜感激.

我们接着说, 如果理解了这个思想实验并且觉得我所给出答案是有意义的, 那么可能就能找出专门玩矿玩制造业的秘笈.

最后想说, 选择,大于努力, 与诸君共勉.

全部讨论

2023-10-25 16:40

宏观经济大势,中观行业格局,微观企业竞争。
不能揉在一起,判定行业OK后,就果断选龙头;企业竞争力差,就会在赚钱的行业成为那个亏钱的傻X。

2023-08-19 07:56

如果现在过剩未来就不会紧缺,一旦被确认价值,开矿力度会超乎想象的快。
另外,现在过剩的原因是?至少目前看到的官方数据是2024,2025这两年都是比今年更加过剩的供给

2023-08-18 23:41

现在说是过剩,未来紧缺,股价跌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