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后的思考感悟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3喜欢:10

一本好书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值得多次阅读的书并不多,今年读的第一本投资类书籍,这次是第四遍翻阅,慢慢读,结合自己的思考来写一点记录。

本书副标题又叫做“一个人怎样用已有知识在股票市场赚钱”,这是一本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的书,林奇给了业余投资者两个准则。第一准则:永远不要相信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第二准则:在生活中可以遇见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接下来我按照书中林奇的一些建议结合自己思考来整理思路。

## 一、进入股市前的自我审视

林奇给的三个审视是:投资股票前买一套房、我未来是否需要用钱、我是否具备投资成功的素质

a.投资股票前买一套房

林奇认为房子是最适合大众的投资方式,除了对付通货膨胀外,对于股票也有很好的对冲,更不用说可以为我们遮风避雨(另外有个好处是房地产的杠杆不会被平仓)。不过当下国内的房地产比较畸形,经历了几轮全民炒房后,已经形成了过高的房价,未来很多年可能收益都会比较低,相比林奇时期,房地产未来的增值一定是减少的。但是房地产提供了居住属性,对于大部分普通人,买一个刚需后再进入股市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b.我未来需要用钱么

林奇的观点是“在股票市场的钱限于你能够承受的损失,即这笔钱完全亏损了,对你的未来生活依然没有影响。”这一点我自己之前没有仔细思考过,认为自己年轻,能够承受巨额亏损。或者保障股市最多是“过山车”,早晚会回来的,所以一直都是满仓持有,靠股息维持生活开始。但其实这些都是不成熟的投资观,本质上是过于贪婪,风控能力不到位的体现。

c.我是否具有投资成功的素质

林奇总结的有“耐心、自立、常识、对于痛苦的忍耐力、心胸开阔、超然、坚持不懈、谦逊、灵活、愿意独立研究、能够在市场普遍恐慌的过程中保持冷静、能够在市场不够清晰(信息不完全)的时候做出判断”。

我非常同意林奇说的,投资不需要过人的智商,但是需要你有足够的忍耐力去坚持“常识”。这里的“常识”,我认为是公司发展趋势判断+商业模式的推演+线下调研。

## 二、关于专业投资者

大多数基金经理拒绝买入好股票的理由:“公司规模太小了”、“这家公司处在没有成长前景的行业中”、“公司的管理能力未经过证明”、“竞争会击垮它”。事实上大多数专业投资者还只是用他们没有认真思考就做出刻板印象的判断。

A股中,热门行业有大量的卖方信息,很多基金经理也是网络上到处寻找信息写研报,真正去调研冷门公司的投资者凤毛麟角。我自己的看法是去寻找那些很久没有被基金经理关注的公司,深入调研这部分公司,寻找与市场主流观点不同的地方(第二层思维)。

## 三、关于获取公司信息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彼得林奇,从来不会购买他们不了解的公司。他们会获取公司信息,但是不会上网,也不会在网上瞎聊。

思考:当今信息时代网络上的信息特别多,怎么样通过网络来获取公司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事情。(特别是能够借助自己之前的IT数据技能,来跟踪网络用户,判断对产品的喜爱度。)避免从券商app、论坛或者微信群里获取信息,这部分信息大部分都被加工过,通常带有主观的观点。卖方的调研信息也需要仔细思考后使用。

彼得林奇总结的获取上市公司信息的地方:财报、经纪人咨询、给上市公司打电话、拜访上市公司、实地调研。

a.财报: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投资的基本功。从年报里发现问题。

b.经纪人咨询:主要是给出一些研报和投资数据。目前理杏仁、慧博和萝卜研投能满足大部分,平安的券商经理提供的服务比较鸡肋,后续问问是否提供更多的服务。

c.给公司打电话:业余投资者很少会这么做,一般投资者关系部都会比较热情。打电话前最好准备好问题清单,想清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高效沟通。(大多数情况都是向公司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但是偶尔你也会有一些事先意想不到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通常投资者关系部门的话是可以信赖的,不过一般来说,成熟行业的看到的前途更暗淡一些。

d.拜访上市公司总部&与投资者关系部门工作人员接触。

e.实地调研,去验证那些从投资者关系部了解到的信息,去感受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和一些消费者闲聊。“你喜欢这个产品么?”"你用多久了"“会推荐别人使用么”

整体上目前自己的个股投资逻辑的信息获取处:财报、理杏仁、卖方调研纪要、个人的商业模式逻辑推演、公司的调研纪要、实地调研、小部分深度行业(公司)研报和打电话与上市公司交流。

目前打过电话的上市公司有舍得、飞鹤、榨菜和海能,询问过程比较随意,应该准备问题清单,验证自己的推演逻辑。

## 四、林奇的6种类型公司股票

首先确定某一特定行业对于同行其他公司的规模如何,接下来判断公司属于哪一类:缓慢增长、稳定增长、快速增长、周期、困境反转以及隐蔽资产。

a.缓慢增长:企业年增长率大概在2%-4%之间,一般都是发展了很多年的巨头公司,行业格局也是非常清晰,股价上基本没有什么波动,但是企业会慷慨的支付股息。(这类股票我会从股票池中剔除)

例如A股中的大秦铁路:

十年来,利润几乎没有增长,股价也是停留原地。好处是每年可以拿到7%的股息,相当于一个大号的理财产品。

**缓慢增长企业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是否持续派发股息,股息占收益比例。

b.稳定增长:

稳定增长的公司通常来说也处于行业的成熟期,但是由于其商业模式好,行业的生命周期更长,A股中很多这样的蓝筹企业。这类公司的年均增长率在10%-15%,对于稳定增长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买入价格。显著低估时买入,显著高估时卖出。

A股中最典型的就是贵州茅台

利润十年四倍,股价十年十倍,A股中也找不到比茅台商业模式更好的公司了(低估时可以无脑买入)。茅台这类稳定增长的公司在经济衰退期的抗跌要远高于快速增长型企业。当下个人持仓中:榨菜、飞鹤和腾讯属于稳定增长企业。

**稳定增长企业特别注意:买入价格的高低、密切关注公司多元化经营情况、长期增长率是否能维持、经济大衰退时该公司的表现

c.快速增长:

林奇最喜欢的类型,近两年我也开始寻找更多的快速增长企业。它的特点是:规模小、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在20%-25%。通常在行业快速上升期间可以达到10倍-40倍之间涨幅,甚至能够出现200倍的超级大牛股。这样的一两只股票将会大幅提高投资整体业绩。

A股中的隆基股份牧原股份舍得酒业均是这类型股票:

隆基股份过去9年利润涨了13倍,股价涨了60倍

牧原股份过去8年利润涨了60倍,股价涨了30倍。

快速增长型企业在我们的投资组合中必不可少,但是依然需要有几点注意:

第一、任何快速增长企业都会变为稳定增长或者缓慢增长企业,需要我们对企业的快速增长区间做出大概判断。例如隆基牧原,随着体量越来越大,未来的增长一定是会逐步放缓的。许多钢铁、电力、铁路行业的公司在20年前都是快速增长的明星公司,现在很多都步入了生命周期末期,和GDP增长同步。

第二、快速增长型公司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的行业,事实上冷门行业的快速增长公司是更好的投资标的。例如牧原所处的养猪行业就是没有增长的行业。

第三、将成功的经验复制扩张是个快速增长很好的方法,不过这会带来很多经营风险,步子迈大量容易扯着淡,特别是那些头脑过热但是财务能力不足的公司。

所以这类公司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个:公司的增长期什么时候结束、以及保有多少安全边际的价格介入是安全的的。

**快速增长型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点:特别小心业绩增长持续在25%以上的公司、公司已经在一个以上城市成功复制了成功经验、公司未来的扩张空间如何、PEG如何、公司扩张速度在加快还是放缓、只有少数几个机构持有股票。

d.周期

周期型公司与增长型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收缩和扩张。很多人容易把周期性公司当成安全的标的,其实并非如此,这类公司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早期发现公司衰退和繁荣。典型的行业是钢铁、轮胎、汽车和大宗化学。

A股中典型的企业就是宝钢

股价也在16、17和21年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

我自己的持仓中,牧原不能算是周期股。猪的需求端波动不大,主要在供给端变动,而牧原过去一直在扩张,没有周期的典型特征。同样隆基股份需求端没有明显减弱,目前也不算得上周期股。不过二者都有明显的周期属性。

**周期型企业特别注意的点:存货情况、竞争对手大幅入局是一个危险信号、行业复苏时pe明显降低

e.困境反转

困境反转的公司没有增长,而且他们并不是周期复苏型的公司,而是有着随时让公司倒闭的致命伤。好处是这类公司和整个股票市场没什么关联。

近期最典型的公司就是港股的新东方在线:

21年跌了80%多后,在22年转型直播股价涨了10倍。这一类公司需要我们着重关注公司的资产负债,最重要的是保证公司能够活下去。如果顺利渡过难关,通常会获得非常大的回报。

目前持仓中并没有困境反转的股票,股票池中有几只观察。

f.隐蔽资产

最出名的就是02年巴菲特发现中国石油的隐蔽资产并逐渐买入并在07年卖出:

这一类公司目前没有计划参与。

**林奇最后提到一点非常重要,不同公司对待方式是不同的,这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后再做操作。

对于稳定增长且长生命周期的公司,我们大可放心买入持有很久。(这一类是投资中最简单的)

对于周期型公司一定要根据周期特征来择时操作。

对于快速增长型企业一定要清楚高速增长的周期和当下的价格,二则结合来择时操作。

对于困境反转的公司要持续跟踪资产负债是否恶化,持有时间可能是一天也可能几年。

## 五、选股准则&避而不买的股票

**林奇一共有13条选股准则,其中有几条很有借鉴意义:

a.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一家机构投资者持股很少的股票,具备了成为大牛股的潜力。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是21年舍得酒业被ST,当时基金持股仅有0.07%,卖方也完全没有舍得的任何消息。不过几个月后ST摘牌,舍得股价四个月内涨了4倍。

b.公司处于一个零增长的行业

林奇很偏爱零增长行业的高增长股。过去的地毯、电子及电脑行业都是高增长行业,当你激动人心发布一款好的产品,或许有10家竞争对手也在悄悄研究更顶尖的技术,8个月后你的产品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在零增长行业完全就没有这样的担忧。

最典型的就是白酒行业,产量已经几年不增长,但是高端和次高端的利润始终保持上涨。

c.要有一个“利基”

简单理解就是护城河,你和其他公司差异化的地方,并且该差异化符合行业特征。特别是饱和市场竞争出来的优胜者,一定有自己差异化的地方。

d.公司内部人士再买入股票&公司持续回购

这一点仅可以作为侧面参考

**林奇避而不买的股票:

a.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A股中远离卖方信息最多的行业和公司)

热门行业中最热门的股,甚至在公共地方都能听到别人谈论。这类股票的估值已经超过了所有估值计算方法,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只是投资者一厢情愿。热门行业吸引一大批聪明的淘金人进入,他们都在彻夜不眠的盘算如何才能尽早进入这些行业。

通常来说,投资者过高的预期使得贪婪欲望高过了理性审视,在大批分析师预测这些行业将永远保证两位数增长时,股价的双杀悄然而至。

b.避开“多元恶化”的公司

很多公司喜欢多元化,但是如果“收购价格过高”、“经营业务完全超出理解范围”,这两点毫无疑问会让公司收购后发生损失达到最大化,最终多元恶化。

通常来说如果多元化与公司主业不搭边应该直接一票否决,即使和主业相关也有很大风险失败。作为投资者更喜欢看见专注主业,多余利润用于回购。

c、小心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的股票

如果一家公司把25%-50%的商品都卖给一个客户,那么要很小心,这表明公司经营处在十分不稳定的阶段。

## 六、市盈率

对于市盈率最重要的一点: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只要保证这一点就会让你远离巨额损失。

明星公司雅芳股价上涨到64倍市盈率时,对于一个销售规模超过10个亿的公司,64倍市盈率显然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实上几年后雅芳的收益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出现下滑,1974年雅芳公司股价下滑了80%多。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EDS和宝丽来上,EDS市盈率居然炒到了500倍,1974年即使EDS依然保持了高增长,但是过高的市盈让股价下滑了92%。宝丽来在没有经营下滑的情况下,股价跌了80%。

在A股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贝泰妮

这个公司从没上市我就开始关注,具有差异化高增速的特点。但是上市后市盈率一度高达250左右,是在下不去手,两年后回头来看,公司依然保持了高增长,差异化和好赛道依然存在,可是股价却一路下滑;总体上看这一类公司就是在牛市涨多了,熊市中回归了其本来应有的价格。

当然林奇绝对不会仅仅因为低市盈率去买入公司。如何预测企业的增长是投资中很难但很重要的一环:我们通常会遇到以下情况:一方面有些公司尽管收益增长股价却不涨,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预测的价格更高。另一方面有些公司收入下降,可是股价依旧上涨,这是因为机构投资者预测的情况会更糟糕。

所以,你要想在市场上获取超额收益,就需要在认知上超过市场公司,市场知道公司好你要知道公司更好,市场知道公司差你要知道没有那么差。

此外我们可以用股市整体市盈率来辅助我们判断当下位置。

## 七、一些重要的指标

a.peg

林奇发明的指标,和任何指标一样,在公开后失去效用。不过依然可以用来辅助决策。

b.现金寸头

准确说就是用净现金寸头减去长期负债,再除以每股数,再用这个每股净现金去算企业的真实市盈率。不过这个做大对企业有一些要求,要求企业确定性较高不会进行“多元恶化”。

简单看看几个例子:

舍得酒业,现金或等价物:70亿(里面包含了老酒库存可能高于70亿),长期负债:18.6亿,股本3.33亿,每股净现金=15.6元,除去每股净现金的pe为610/23=26.5

榨菜,现金或等价物:59亿,长期负债:4亿,股本8.88亿,每股净现金=6.2元,除去每股净现金的pe为169/12=14

飞鹤,现金或等价物:165亿,长期负债:63亿,股本:90.6亿,每股净现金=1.13,除去每股净现金的pe为430/39=11

**林奇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结合账面现金和负债来计算真是市盈率,不过这种方法更适合于稳定发展的公司。

c.负债因素

林奇认为负债的结构要比总额更重要,在面对困境反转的企业时尤其如此。

一般来说短期负债是比较差的负债,有可能是商业票据有可能是银行短期借款,短期内债权人有权利马上要求归还借款。长期负债则好很多,只要一直支付利息,债权人不能收回借款。(待验证,国内是否如此?)

**通常来说会计里的应付不好判断是否短期借款,保守估计时应计入短期借款

简单看个例子:

牧原股份,现金:151亿,存货:374亿,短期借款:297亿,应付:317亿+110亿,长期借款:138亿。

可以看到即使存货374亿可以变现,目前现金和存货也远小于短期借款和应付,可以看到即使是牧原成本控制的如此优秀,财务情况也十分危急。猪周期下行期间,谁能够靠固定资产融到资,谁活下去的概率就更大。

d.隐蔽资产

**下单前别急,仔细想想你买入公司的隐蔽资产有哪些。是特许经营权、品牌还是渠道,想明白为什么公司能够在行业做大,问题项清楚了再下单。

舍得:12W吨老酒的真实价格应该高于财务统计的存货价格、老酒心智、品牌。

牧原:智能化养猪保证成本领先、人才储备、信用融资能力。

飞鹤:品牌、渠道。

榨菜:地理优势、品牌、渠道。

泡泡玛特:品牌。

腾讯:特许经营。

海能实业:无

e.现金流量

其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自由现金流,指的是扣除正常资本支出后剩余下来的现金。优秀的商业模式通常是不依赖于资本支出的股票(公司不必用流入的现金来支撑大量的运营支出)。

f.存货

存货是个十分重要的指标,对于制造业和零售业来说,如果存货增速大于销售增速,这是个十分危险的信号,需要高度警惕。

g.增长率

“增长”与“扩张”挂钩是华尔街最常见的错误。事实上,在热门行业没有护城河的扩张,很可能会带来自由现金流的下滑。

相反,如果你找到了一家每年都能找到合理办法提高产品价格同时又不会损失客户的公司(像香烟这种让人上瘾且可以提价的公司就非常符合),你就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这不就是榨菜么:产品直接提价,降低单包克数提价,扩产窖池减低青菜头成本,精进工艺减少成本)

## 八、构建投资组合

首先不应设置过高的投资收益目标,没有人可以持续获得超过30%的投资收益率,设置过高的目标反而在下跌的时候容易操作变形,追涨杀跌。衡量自己的投资收益率可以参考沪深300指数,长期来看沪深300的收益率在10%左右,能长期获得超过10%就属于超额收益。

a.持有股票的数量

通常来说小资金的投资者最好的持仓数量在3-10只,但是数量不是绝对的。关键是质量,你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使得对这家公司有着深入的了解。通过一系列标准检测,你发现这家公司有令人兴奋的远大发展前景。

b.分散投资

缓慢增长的公司属于低风险、低回报,主要是股息增长。

稳定增长的公司属于低风险、中回报。

隐蔽资产型公司是低风险、高收益,但是前提是能够确定隐蔽资产的真正价值。如果对隐蔽资产分析错误,我们的损失依然不大。

周期型公司取决于对周期的把握程度,可能是低风险高收益,也可能是高风险低收益。

同时10倍股的风险来至于快速增长型或困境反转型,这两种公司都属于高风险高回报。(如果快速增长公司增长衰退,困境反转失败,那么股价将下跌到你倾家荡产。)

林奇通常有30%-40%的快速增长、10%-20%的稳定增长、10%-20%的周期、剩下的均是困境反转。

自己的仓位复盘:

快速增长:舍得(22%)+泡泡玛特(8%)+海能实业(8%)=38%

稳定增长:飞鹤(18%)+腾讯(2%)+榨菜(12%)=32%

周期:牧原(20%)=20%

困境反转的股票由于能力圈不足没有涉及,周期类的股票目前只研究过猪,但是猪还不算纯周期。这两个能力圈日后应该加强。

## 九、买入和卖出的择时

再股市崩盘、大跌、激烈震荡的时候,是可以买到特别便宜股票的时候,通常这个时候大家对基本面都很悲观。这个时候即使你不能在下跌25%之后加仓,也一定忍住手不要在下跌25%之后割肉。

A股找一些历史崩盘时刻的记忆,2010-2013年股市低迷期间(前复权):

茅台,最高:166,最低:78,2021年最高点:2517

伊利,最高:6.9,最低:3.3,2021年最高点:47

中炬高新,最高:8.4,最低:4.1,2021年最高点:71

五粮液,最高:32,最低:19,2021年最高点:336

上海家化,最高:31,最低:15,2021年最高点:59

港股找一些历史崩盘时刻的记忆,2008年股市低迷期间(前复权):

腾讯,最高:12,最低:7.5,2017年高点:409

中国建材,最高:9.71,最低:0.7,2017年高点:5.5

蒙牛,最高:13,最低:3.06,2017年高点:22.4

择时的时候注意几个点:不要过早卖出、不要拔掉鲜花浇灌野草、小心煽动效应。

真正需要卖出的点:90%的情况下卖出股票是找到了更好的公司,尤其是手上的股票发展前景看上去不太可能实现的时候。事实上,如果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买入股票的理由,那么自然你就会清楚自己卖出的理由,过去几年的买入前的思考:

舍得酒业:买入理由是次高端消费升级、老酒差异化策略、全国化扩张。预计3年内依旧快速增长

牧原股份:成本优势明显、智能化养猪提效、管理优势明显。预计3年内依旧稳定增长+周期

中国飞鹤:市占率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不会继续断崖下滑。预计3年内稳定增长

涪陵榨菜:地理优势垄断、行业格局领先、扩张后成本下降、扩张后销量上升。预计3年内稳定增长

泡泡玛特:有打造IP爆款的能力、扩展渠道盈利。预计3年内快速增长

海能实业储能产业线是否出货盈利。3年内有可能是稳定增长、有可能快速增长

腾讯股份:游戏行业反转、短视频崛起。3年内稳定增长

不同类型公司的卖出。

对于稳定增长的公司:

a.市盈率远高于正常水平就该卖出,等到跌下来的时候再买回来

b.这家公司的市盈率高于同行1/3

c.公司的增长率明显放缓,尽管公司未来可以通过消减成本保持盈利

对于周期股:

a.周期股很难搞,你需要在周期达到顶点前,大规模资金抛售前抛掉。这一点很难判断

b.产品需求开始下降前跑掉

c.公司扩张新厂的时候需要警惕

对于快速增长型股票:

a.快速增长型公司是两个极端:过早卖出让你错失大牛股。但是如果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很容易出现双杀的情况。

b.快速增长型公司可能市盈率一路涨到看不懂的情况,市盈率高到无法理解的时候就该卖出了。

c.最近一个季度销售额下降3%。

d.公司新开分店销售额令人十分失望。

e.公司未来几年的peg很可能>1

$舍得酒业(SH600702)$ $泡泡玛特(09992)$ $中国飞鹤(06186)$ 

全部讨论

2023-03-17 08:54

大佬,现在还有融资部分么?

林奇的书我真的也是都翻看多遍 中文看完看英文原版的 原版看完再看他的演讲 一遍一遍看 直到他所说的也都成为我的潜意识的一部分。 有些他说的话 用英文讲出来更有味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