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策略:大分化(三)事情正在起变化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0
网页链接

国泰君安策略 乔永远 2月8日

在我们近期报告《大分化:存量博弈取代增量入市》(2月1日)发布之后,在市场中形成了不少讨论。路演和沟通过程中,发现投资人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上。首先,什么因素驱动了市场逻辑的拐点出现?第二,稳增长政策效果短期内是否明显?第三,大分化的逻辑将会持续多长时间?最近市场所反映出的这种特征,是无风险利率的变化引发的。我们认为“大分化”是无风险利率从前期的下降,过度到后期进一步下降过程中的一种所谓“斗争”的反映。这种过度中,有必要在投资的方向和标的上做出更好的组合,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

争论一:什么因素驱动了市场逻辑的拐点出现?增量资金放缓+放松政策低于预期。自一月中旬起,一行三会分别对于信贷和杠杆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隐患进行排查。2月6日,证监会禁止代销伞形信托,进一步确认了监管态度变化。而另一方面,通缩预期正在强化,但放松政策在时点和力度上都弱于市场预期。

争论二:稳增长政策效果短期内是否明显?我们认为当前政策力度仍然不够。当前最重要冲击来自于油价的过快下跌和美元指数的较快上涨。油价下跌抑制了库存周期,限制投资的增长。这也是短期内我们看到各类经济指标进一步弱化的重要原因。美元指数的较快上涨,使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吸引力正在弱化。这驱动了企业、居民跨境套利行为的变化。降准有助于对冲资金流出,但力度仍然不够。

争论三:“大分化”的逻辑将会持续多长时间?这是一个近期和市场沟通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控目标的变化,其次是信用风险,最后是经济复苏水平。如果信贷政策转为积极,那么经济可能在两个季度内筑底,之后存在温和复苏的可能性。总体来看,我们估计“大分化”的持续性可能会维持一到两个季度左右的时间。

争论四:“大分化”下的投资逻辑。风险偏好提升下,中盘蓝筹(医药、大众食品、黑电、轻工)与成长板块(TMT、环保、新材料)是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可以选择的配置逻辑。在存量博弈下,与改革相关的主题将会持续活跃,我们前期推荐的体育、核电都有很好的表现;我们持续推荐的国企改革相关标的,也在上周陆续迎来了强催化剂。我们维持对上述主题投资机会的推荐,并在近期重点推荐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及京津冀投资机会,认为这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最佳主题性机会。(全文参见报告及微信平台:永远观市)

全部讨论

2015-02-08 22:38

风弱了、猪沉了、牛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