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池系列:宝洁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5回复:8喜欢:28

本文为i美股#巴菲特股池#       系列文章

 伯克希尔持有的宝洁公司股份,源于对吉列公司(Gillette)的投资,2005年宝洁收购了吉列,于是伯克希尔成为宝洁主要股东之一。

1989年,当时的吉列正面临恶意收购,巴菲特向其CEO Colman Mockler建议,将一定股份转予自己。很快,巴菲特便以6亿美金投资获得吉列10%可转换优先股(后来被稀释为9%)。当2005年宝洁报价收购吉列时,伯克希尔持有股份已价值51亿。


宝洁对吉列的收购交易达成后,伯克希尔在吉列的9600万股股票将转化为9360万股宝洁股票,相当于宝洁总股份的3%。在收购示意发布后次日,伯克希尔就开始大量吸入吉列的股票,以确保在交易结束后拥有1亿股宝洁股票。而根据最新披露,经过2009年及2010年的几次减持,伯克希尔目前持有宝洁7677万股,所持有市值达到51亿美元。

 本文将从运营、财务及发展策略等方面,解析宝洁这支巴菲特的重仓股。

 

一、概况及运营

1. 历史及概括

宝洁,全球最大的日用消费品产品公司,成立于1837年,尽管当时的美国正在经受金融危机的考验,创始人普洛斯特(Procter) 和盖姆(Gamble)仍然决定开始创业,开办公司生产和销售肥皂及蜡烛。创立22年后,宝洁年销售额首次超过1百万美元。1882年,创始人的后代开发出新产品“象牙香皂”,品质优异又价格适中。为了推广产品,宝洁以印刷广告的形式在全国宣传,聘请化学家分析“象牙肥皂”的化学成分,选择最有说服力和诱惑力的数据穿插在广告中,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这种“营销基因”也推动着宝洁在将近200年历史中,将不同门类的众多产品成功推向市场。

 

目前,宝洁公司的分支机构遍及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将近13万名员工,产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共经营300多个品牌,产品涉及美容美发、居家护理、家庭健康等类别。

2. 主要运营情况

宝洁的300多个品牌主要分为五大业务领域:美容、仪容修饰、健康护理,纺织物及家居护理,食物及宠物护理,婴幼儿及家庭护理。

宝洁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美容业务,占据18%的市场份额,以及全球第二大的个人健康护理业务,占据6%的市场份额。在家庭护理领域,也是宝洁发展最完善的业务领域,占据27%的市场份额。

虽然宝洁旗下的产品种类和品牌多到令人眼花缭乱,但其中有两个产品种类分别贡献了超过10%的销售额。2011年,2010年及2009年,洗衣类产品分别占销售额的16%,17%和17%;纸尿裤产品连续三年占比达到11%。

宝洁销售渠道包括大型商场,零售店,药店及便利店。其中,沃尔玛销售额连续三年分别占比15%,16%和16%。此外的销售渠道贡献销售额均在10%以下。前十大客户连续三年分别贡献营收32%,32%和30%。

时至今日,美国地区的营收占比仍然高达37%,其他国家及地区均未超过营收10%。

 

2. 五大业务部门增长

从全球市场考量,宝洁各门类产品在发展中国家仍然保持高速的销量增长。美容及仪容修饰,以及婴幼儿护理产品在发展中国家增长达到两位数。

但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销量比重的增加,同时这些地区的产品售价低于平均价格。因此,在最近几年内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长。织物&家居产品类表现最为明显,由于在发展中国家增速较快,占比不断提高,同时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及中低档产品比例上升的影响,该部分2011财年净利润下滑10%。

 

而受益于在发达国家及拉美地区剃须刀及刀片产品的提价,仪容修饰部分的净利润同比上升了10%。产品提价是日化类产品提升利润最直接的手段,宝洁今年4月也在中国地区再次提价,部分产品售价提高10%——20%。

 

此外,由于2011财年零食类产品的大规模促销活动,以及部分宠物食品的召回,造成这一部分业务销售额有机增长下滑5%,净利润同比下滑26%。

 

三、财务状况

1. 销售额及利润

宝洁长期保持营收及利润的稳定增长,除去2009财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明显影响,销售额下滑2.8%(2009财年前,宝洁保持17年销售额持续增长)。2010财年,销售额恢复正增长,但较此前,增速出现放缓,2011财年销售额增长4.6%。

2. 主要财务指标

从主要财务指标考量,宝洁表现得相当稳定。毛利率保持在51%-52%,运营利率20%左右,净利率保持14%左右。但可以看出,2011财年,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这三项指标出现小幅下滑。


3.现金流

由于库存及应收款账的增加,2011财年经营现金流为132亿美元,较2010财年出现下滑。

2011财年宝洁自由现金流99.3亿美元,自由现金流生产力为84%(自由现金流/净收益)。


四、增长策略 

1.创新模式——外部创新

 作为一家日化公司,技术和产品创新是公司赖以发展和扩张的关键。目前,宝洁拥有28个技术中心,有专利数量超过29000项,2011年专利和技术的账面价值达到31.9亿美元。

 

考察宝洁的产品创新能力,就必须得提到其前任CEO雷富礼(A.G. Lafley)对公司做出的改变。上世纪90年代,宝洁旗下18个最优秀的品牌中大多数的销售额都在不断下滑。明星产品佳洁士牙膏和帮宝适纸尿裤,也在同类产品中失去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研发费用远高于竞争对手:几乎是联合利华的两倍。此外宝洁对专利的利用率仅为10%,投入市场获得成功的新产品比例(创新成功率)也仅为行业平均水平——35%左右。

 

2000年,雷富礼临危受命,尽管在他任职第一周,宝洁股价闻声大跌11%,但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宝洁重新焕发生机,并成为全球最富创新精神的公司之一。

雷富礼着手改变宝洁原有的创新模式——“自建、自研、自有”的内部创新模式,建立起开放式的外部创新模式。P&G于2001年设立“联系与发展”部门,开始向外界寻求合适的创新方案,包括新技术、新包装、新制造工艺、新产品、新装备等。

 

在此之前,宝洁大约仅有20%的创意、产品和技术来自外部,而外部创新实施几年后,这一比例已提高到55%左右。同时,宝洁把创新成功率从35%提高到了60%(过高则显示公司过于保守,过低则表示太过激进,60%被认为是一个理想比例)。

 

通过外部创新,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比也在不断下降。2000年Lafley任职当年,宝洁研发费用19亿美元,占应收4.8%。到2009年,这一占比已经降至2.4%。


2. 成本控制

近几年,宝洁一些明星品牌,例如Bounty纸巾,帮宝适纸尿裤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增长缓慢。同时,SG&A费用又居高不下,2011年,该项费用占营收31.5%,而日化行业这一比例平均值为28.1%。为了保持利润增长,拥有近200历史的P&G,不得不努力缩减成本,以保持企业的持续增长。

今年2月,宝洁宣布将在2016财年之内削减开支共计100亿美元,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将裁撤7500个非制造部门工作职位。相较于前任Lafley,宝洁现任CEO麦睿博(Bob McDonald)更加关注细节,注重结果。而成本控制,也是他自2009年担任CEO以来的重要工作之一。

 

其实在宣布100亿美元缩减计划之前,CEO麦睿博已将生产及业务流程的整合简化,作为一项与“创新”同等重要的战略来执行。其中涉及到的具体措施包括:1)集成供应链:把大型单一品类制造工厂转变成更面向本地化的多品类的制造工厂,以提高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公路、铁路支线等,通常占到新工厂建设成本的50%)的利用率;2)简化业务:利用通用的包装、配方、原料、设备和业务系统来搭建标准生产平台,加快产品的上市速度,以更低的成本实现产品在不同地区同步上市。

 

而今年宣布的100亿美元削减计划,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人员缩减(10亿美元);日常管理优化20亿美元,原材料(45亿美元),生产成本效率(5亿美元)物流及研发生产力(5亿美元);市场费用(10亿美元)。详见下图:

(来源:摩根士丹利)


然而,摩根士丹利却在最近的评级报告中,质疑宝洁100亿美元削减计划的实际可带来的效果,并且严苛地算了一笔账(见下图):

如果扣除本不应该算在成本控制项目内的overhead leverage(日常管理优化)20亿美元。然后按照宝洁目前已经保持的每年5亿-5.5亿美元(5.5*4=22)成本控制水平,那么应该将这个计划实际新增的成本控制数额扣除一半。接下来,将2016年的成本缩减金额调整为在2012年的成本基础上的数字金额,继续扣除2012财年已经实现的成本缩减数额。最后,再将所剩金额扣除33%,作为宝洁无法兑现计划的安全边际。

那么,这个100亿美元成本缩减计划,仅意味着每年增加5.3亿美元的成本控制金额。


3. 扩张策略

 尽管加大成本控制的幅度,宝洁仍然打算抓住带来新机会的新兴市场。公司计划在2010年至2015年间,在巴西、中国、南非、罗马尼亚及波兰,新建20个制造厂(目前在全球共有140家制造厂),这些制造厂将以制造婴幼儿护理产品、美容产品、护发产品、剃须刀及刀片为主。除了进入、创造新市场之外,宝洁也计划通过提高使用频率、开发高价值产品等方式,拓展目前已有市场的规模。

 

增加新兴市场产品种类:宝洁共有38个产品种类。平均来说,在每个国家参加19个品类的竞争。在美国市场,共有35个品类在售。俄罗斯和墨西哥, 各有20多个品类。在中国、巴西和印度,宝洁产品达到15-19个品类。尼日利亚,参与5-6个品类的竞争。在未来五年中,宝洁计划将把平均品类的数量从19个提升到24个,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覆盖率。

 

渠道拓展:宝洁目前所覆盖的零售渠道不足40%的渠道。针对七大主要渠道,宝洁目前大部分业务已进入其中四个渠道。

 

消费次数&客单价:目前, 消费者每年购买宝洁产品的次数约为400亿次。公司计划在2015年前后将购买次数增加到600亿次。目前在美国市场,人均消费额96美元。墨西哥为20美元。中国消费者只有4美元,印度尼西亚1美元多一点,而印度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不足1美元。 按照宝洁乐观的估算,如果产品人均销售额在这四个主要市场提升到墨西哥的水平,那么每年就能增收600亿美元。

 

然而,新兴市场的竞争,对宝洁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按照目前的营收来源,新兴市场仅贡献宝洁35%销售额及25%运营利润。而另一家著名日化消费品公司高露洁,在新兴市场的销售额及运营利润分别占比53%及51%。随着高露洁在产品种类上的完善,对宝洁的扩张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来源:摩根士丹利)


四、 股价表现 

宝洁自1890年起已连续支付股息长达121年,并且连续55年提升股息额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

再以标普500指数及标普500消费品指数作为参考,可以看出在过去5年,宝洁的投资回报率高于标普500指数,但却基几乎始终低于同行业(标普500消费品指数)的回报率。


目前制约宝洁发展的因素,主要存在于竞争压力,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竞争,新产品的拓展和覆盖率,以及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效果。


$宝洁(PG)$


全部讨论

2013-01-27 00:27

$宝洁(PG)$

2013-01-26 09:12

【宝洁涨4%报73.25美元创十年新高】宝洁股价上涨4.02%报73.25美元,创下10年新高,市值突破2000亿美元,市盈率23.9倍网页链接宝洁周五盘前公布了2013财年Q2季报,营收增长2%,至221.8亿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当季调整后每股盈利1.22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宝洁还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

2012-08-08 23:29

2012.05;巴菲特接受采访时称,这家吉列剃须刀和汰渍洗衣粉的生产商在为某些产品调高价格的问题上面临困境,原因是消费者较少地考虑昂贵的选择,所以巴菲特2012.1Q减持宝洁,现在持股7330万股

2012-05-06 17:21

原来投资宝洁是这么一回事,哈哈//1989年,当时的吉列正面临恶意收购,巴菲特向其CEO Colman Mockler建议,将一定股份转予自己。很快,巴菲特便以6亿美金投资获得吉列10%可转换优先股(后来被稀释为9%)。当2005年宝洁报价收购吉列时,伯克希尔持有股份已价值51亿。

宝洁对吉列的收购交易达成后,伯克希尔在吉列的9600万股股票将转化为9360万股宝洁股票,相当于宝洁总股份的3%。在收购示意发布后次日,伯克希尔就开始大量吸入吉列的股票,以确保在交易结束后拥有1亿股宝洁股票。而根据最新披露,经过2009年及2010年的几次减持,伯克希尔目前持有宝洁7677万股,所持有市值达到51亿美元。

2012-05-06 00:37

文章结尾提及的制约宝洁发展的因素,几乎概括了现在很多行业发展瓶颈期面临的问题。

2012-05-06 00:35

这个细致!

2012-05-05 18:13

宝洁自1890年起已连续支付股息长达121年,并且连续55年提升股息额度,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