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创业,死于融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硅谷哲学家,YC创始人Paul Graham从不走寻常路,而他的文章《融资生存手册》同样也是。

在这篇文章里,Paul Graham用14张图展现了投资人的真实世界,同时也给创业者提供了与他们打交道的一系列思考和建议。

融资是创业里第二难的事情。

创业里最难的是做出大众需要的产品:创业公司最常见死因就是这个。排名第二的死因,就是融资。融资是创业里第二难的事情。

导致这种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融资市场天性残忍,因为能够投资的人的总数少,是个不饱和市场,而你能找到的对你的公司和项目感兴趣的人就更加稀少。

由于投资人的“不理解”,他们极有可能做出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比如上午见面时恨不得马上给你写支票,到了下午却连电话都不会回复。而最糟糕莫过于,他们这些行为和“意见”不会只影响他们自己,因为投资人之间都太熟悉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对你产生了某种“意见”,即便他们自己不愿意承认,这个”意见“也会迅速成为所有他圈子里投资人的”意见”。

投资人不会试图用理智抵抗自己由“意见”逐渐产生的畏惧和贪婪情绪。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投资人会对其他投资人都不看好的公司感兴趣的。

至于你为什么要找投资人,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你拥有的选择无非两个:要么选择融资的阵痛,要么选择先从小企业开始做起,单纯的用时间换发展的慢性疼痛。

但要请你记住,融资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是最优解。即便是我或者跟我一样的投资人说融资或许是一件好事,它也只是在你走投无路时,显得稍好一点的选择。融资仍然是条死亡率很高的路,如果你把融资当做你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没融到钱时,不仅公司要被迫关门,整个融资的过程也随时可能让你痛不欲生。

如果你想要从融资过程中活下来,那么我有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01

lower your expectatiobs

把你的期待值降低

融资很难,而且你一定要明白,不管你把这件事想象的有多难,它都要比你想象中的要难更多。这种难不光是融资本身,更多是你在面对投资人时的那种挫败感。尤其当你把对待自家技术时的那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带入融资过程中时,这种感觉会尤为强烈。

02

don't shut down the company

不要停止公司的运营

融资不是目的,让公司更好的运作下去才是目的,所以在融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这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非常难。

所以,请一定要把把公司放在第一位。把见投资人的时间安排在工作之余,或者一劳永逸,找一个合伙人专门负责融资事项。

03

don't believe there are better financing opportunities

不要信会有更好的融资机会

当发展顺利时,我们愿意冒险;当发展受阻时,我们只求平安。在对待融资这件事情上,一定要做好事情会往最坏的情况发展的打算,因为你一切的美好的幻想加上因为投资人圈子天生的不稳定性,都会使事情变得更坏。

所以,在融资这件事情上,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如果有好的投资人要对你投资,不要幻想会有更好的人投更多的钱,因为这次的投资可能只是你的运气,而运气早晚会用光的。

04

be smart with your investors

对待投资人的时候要机灵

事实上,没有VC会觉得有人会真的如实回答第一个问题,他们只是问一下,不要当真。

对于第二个问题,大部分VC都是很真诚的在问,不过我不建议你老实回答一个数字。之所以会有固定融资金额的概念,其实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早先的创业多半要建一个厂,或者一定要雇一批人。如果融资的钱不到一定数额,创业就无从谈起,但是如今,尤其是科技公司不会再有这种需求。

之所以有这样的建议,是因为你需要在融资的过程中向投资人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不管怎样我们都可以做的下去并取得成功,你对我们的投资只是能够让我们达到目标。

05

to be able to survive on their own

要能独立生存

在美国,一些20来岁的创始人,他们的主要餐饮方式是自己泡泡面,他们的日常支出(不单指个人,也包含公司)低到只要能赚到2000美金,个人和公司就开始盈利。

虽然这个盈利额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它却对创始人在融资时的底气有着绝无仅有的影响。也许不管何时你都需要融资,可一旦你进入“泡面利润”的情况,一切就完全不同了,这意味着,你确实需要融资让自己变大变强,不过当下即使没有融资,你仍然能活得下去。

(注:“泡面利润”(Ramen Profitbility)是Y Combinator用来描述收入正好勉强cover公司日常支出的状态,即虽未盈利,但可勉强保持收支平衡)

也许外界并不清楚,但当投资人在一起聊哪些团队(公司)能够成功时,他们说的最多是“他们能够自给自足,这非常好”。

而这种自给自足也就造成了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这个公司并不需要投资,但是投资人挤破头都要投钱进去”的情况。这不仅仅是因为投资人扎堆,更是因为创业团队的“自力更生”。

06

an investor's rejection is not a rejection of an individual

投资人的拒绝不是对个人的否定

当你被拒的时候你要挖掘里面一切可用的信息。

从数据上来说,VC基本上就是一个拒绝机器,因为一个好的VC可能只能从收到的800个商业计划中挑选最多50个来面谈,而这50个中,最终能够被投资的不会超过2个。所以,请相信,你被拒绝在投资人看来只是一个跟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你面对拒绝时所要做的不是一蹶不振,而且实实在在的搞清楚对方究竟是因为什么而拒绝你。

事实上,大多数的投资人都不太会判断一家创业公司是否优秀,因为他们经常需要去判断的公司的想法不仅称不上合理,甚至对大多数而言可以称得上是诡异。然而诡异不代表不优秀,这也是为什么对创业公司下判断是那么难。

你被拒绝有时只是一个正常的流程,也不是每一个拒绝都有着明确且充分的理由,你要做的是分析和归纳这些拒绝,并找出你在下一次融资前需要处理的问题。

07

to know what you are really going through

知道你当下的真实处境

要给投资人更多的信息,也要努力从投资人口中获取对公司的看法

在融资过程中,最悲惨无外乎你与投资人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无数轮面谈后,对方给了一个“不”。所以如何更快的获取一个“不”,可能比漫长的等待更有意义。

在整个融资过程中,如果你不主动的去推动投资人,他们其实不会愿意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因为他们核心的方法论是“拿到最多的信息,做最少的决定”。

当然这里的推动不单单是指让他们给你投钱,更重要的是通过其他方法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他们到底有多大的投资意向?他们觉得哪些方面还拿不准?

而收集到的这些信息不只是为了这一个投资人,你可能需要用这些你收集到的信息去说服其他的潜在投资人,这个过程中你大概率会找到那个最有可能对你说“好”的投资人。

我试图通过这些内容提前告诉那些打算融资或正在进行融资的初创企业一个显而易见却又经常被人忽视的事实:融资很难。

本文选自:YC中国

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