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要避开定投的几个误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原创 金融营销研修社 巴蜀养基场 

来自专辑

如何开启一份基金投资


最近市场震荡加剧,很多渠道又开始推荐基金定投了。作为个人投资者,我觉得有几个误区要避开


一、关于收益认知

毋庸置疑,个人投资者投资的目标就是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这里收益就包含收益率和账户实际收益。


1

收益率的“锚”

很多朋友喜欢拿上证综指的涨跌来评价一个投资的好坏,比如从2017年年初到目前,上证综指从3105点跌到了2852点,但是很多基金是没有亏钱的或者是基金的亏损幅度是比上证综指低的,于是得出结论:买基金胜过个人炒股。

这里是“数据在说谎”。投资者收益率的“锚”到底该如何确定呢?为什么是跟上证综指比,不是跟三年定期比,不是跟3年CPI比,不是跟M2比呢?

对于个人投资者,引用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的话:长期投资者的目标不是短期保有资本,而是获得实际的,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长期回报率。也就是评价一个投资品种或者策略的好坏,先要确定一个清晰的“锚”,就是你资金的实际购买力。最基础的对标应该是“CPI”,接着是“M2增速”。


2

账户收益与收益率

机构投资者更关注产品收益率,个人投资者要更留意账户收益。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小额定投只是让我们了解基金的,要真的做投资理财,至少应该拿出流动资金的30%左右来定投权益类,不然没有什么意义。

一个月定投300元,一年也才3600元,哪怕你每年年化10%,一年到头的钱也是不够一顿饭钱。所以在尝试小额定投之后,一定要加大投资额。

关于这点,我在前面一篇文章已经写过了个人理财,你看重产品收益率还是账户收益?,这里不再赘述。


二、关于定投方式

1

2013年推基金定投

为什么是2013年?因为2013年余额宝正式推出,互联网买卖基金开始兴起。在2013年之前,基金购买渠道大量的是银行渠道,申赎基金都需要去银行。所以定投有“强制储蓄、零存整取”之功效。买了之后,赎回很麻烦,管住了手,增加了我们买卖的“摩擦成本”。这里“摩擦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


2

2013年后推基金定投

2013年之后,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买卖基金太方便了。基金定投“强制储蓄”的功能没有那么强大了,我想赎就赎了,而且很多平台还可以快速转换,马上取现。导致我们买卖的“时间成本”可以忽略了。这时候“基金定投”其实成了很多“波段操作”的代名词。

口里说着“基金定投”,干的都是“波段操作”的事,升级提出的“慧投、均线投、交易投、目标投”等等,我觉得都偏离了定投的本质。

个人投资者除了关注收益外,还要关注时间投入成本。我们之所以选择基金定投,一是觉得市场不可预测,二是自己还有工作和家庭。不能因为投资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最优的策略就是“长期定期定额的投资“。


三、关于产品选择

很多个人投资者,在选择定投品种上,喜欢投中证500或者沪深300。我做了一个数据回溯,从2017/4/1—2020/5/1日,每月定投1000元。

为避免广告嫌疑,产品都做了模糊处理,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1、 定投中证500 ,三年收益1.54%;


2、 定投沪深300,三年收益9.23%;


3、定投绩优主动权益,三年收益都在20%以上。


原因很简单,一是A股市场的有效性没有那么大,二是我们现在很多指数是失真的。

真要定投指数,应该选择全指。我也测试了一下如果定投上证全指ETF,从2017/4/1—2020/5/1日,每月定投1000元,收益率是可以达到17%的。

所以,我个人建议,定投产品可以选主动权益类产品,可以参考历年“金牛基金奖“,从中挑产品或者是基金经理。



四、关于定投时间

1

如果是小额定投

定投金额少于每个月现金流的5%(比如一个月收入2万,定投金额1000元以下),那就一直投呗。什么时候迫不得已需要钱了,就不投了呗。当然中间可以换产品,但是不要停止扣款。


2

如果是大额定投

当定投金额接近每个月现金流20%左右(比如一个月收入2万,定投金额4000左右),可以阶段性止盈。

如果决定做一名长期主义者,那么投资就是一种习惯,定投就是一个无限的游戏,没必要来回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