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股票投资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我在雪球上写东西都是身边人或者群里和别人讨论的一些内容,不一定对,但一定真,都是一个个小话题,希望对阅读者能有所益处!

确定性的优质企业值得更高的估值。周一在地铁上,再看巴韭特喜诗糖果的例子,又想到今年自己在贵州茅台1600上下时犹豫是否值得买入,和朋友还讨论了一番,然后给30倍估值也就1200+,后来说给到1300的合理估值,说茅台还十几倍pe过~最后没有选择茅台,还是在那个时点选择了当时风口的周期。站在今天重回21世纪的茅台,结合喜诗糖果的案例,再次认识到,确定性的优质生意,好多人都愿意给出更高的溢价,愿意用明年甚至后年的业绩估值。假如茅台用22年的业绩估值,30倍pe,还要再上浮10%,才达到1600;当然最近涨价预期越来越强烈,五粮液出厂价都调整到900加了,茅台涨价后700亿利润也轻轻松松了,1600就是个很合理的击球点。确定性的优质企业应该在业绩、估值等环节上都放松一点,估计也就到碗里来了!

仓位管理是许多人的困惑,该如何合理规划仓位?12月6日伟星涨停,和朋友叹息错过了17块的伟星新材,按我的交易系统一般是很少换仓的,仓位满了就是干看着。其实当下反思自己的票仓,20只票横七竖八的在那,简直就是杂货铺。一开始席勒法估值的中远,最佳买点是15元,当时价格在20元附近,然后股价连续大涨,后来忍不住了20多一口气买足了仓位,结果后来真跌到15去了,却一点仓位都没有,换仓去买更不可能了(等下聊下心理锚点的问题)。后来反思自己的仓位管理,如何做到从容。首先就是票太多,20个票,一个票5%的额度,太容易满仓了;其次还是要严格执行交易策略,不然多少钱都不够花。我对票数和仓位又进行了一个模拟,后面逐渐尝试——我把一个票的资金买入分4个阶段(①2% ②3% ③5% ④5-10%,第④阶段根据确定性和资金来确定),假如每个票平均打到10%来算,就不能超过10只(10*10%=100%);然后10只票的话,有的打不到10%的,就是打到5%,那就把这5%补给那些第④阶段的,正好第④阶段未预留资金(第④阶段不是特别常见,这样仓位也时常有些富余,以备不时之需)。年底了因为资金问题要清一次仓,正好尝试后,后面复盘这种仓位管控的效果。

抄底在半山腰和买在山顶差异不大,不死品种底部敢于买入才是爆赚来源。我同学14元买了欧菲光,后来9元多补的,然后跌到了7元,没再补;最高点23元,跌到7元,亏损69.57%;买在14元(高点下来打6折),跌到7元,亏损50%;其实亏损的差异没有想象的大,进一步指半山腰买的亏损一样很严重,不比山顶洞人少亏多少。成本低和成长高虽然都为安全边际,但成本低的安全边际更容易掌握。假如真跌下来了,没钱补仓,那漫漫回本路太久远了;保证自己金字塔结构式买入既能确保成本低的安全边际,又能在底部加仓,快速拉低成本,整个持仓体验会好很多。而且7元的筹码和9元的筹码相比盈利能力不同,每上涨1元,一个是增长14.29%,一个是增长11.11%。股票群里一葫芦娃头像的群友,总是爱找跌无可跌的股票,如中公教育,只要确保是不死品种,相信常识,敢于底部大举买入(他AMC底部买入爆赚过)。

大家一般有心理锚点后,改变需要注入巨大心理能量,仓位比越大消耗的心能越大欧菲光12月8日涨停了,才发现当时给欧菲光的最佳买点是7块7,非常合理,但并未买入;拓邦股份有次对条件单不熟悉不小心卖掉了,后来跌回了原来的价格,还是没有买回来;这两个案例里面有个共通的东西,那就是内心锚点(内心看法、内心成本等),锚点想改变非常难,需要消耗很大的内心能量,只能靠强制执行交易来执行,所以我现在开始尝试条件单,避免自己内心贪婪和恐惧来回交织而影响交易,自动按策略交易+心态修炼→贱取如珍珠,贵卖似粪土

股票筹码分布对股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原来和朋友一直觉得筹码分布的影响非常大,但在周二的某早上,我们拉了宁德、茅台TCL京东方中远海控等所谓高端大户票、散户大本营票,虽然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很难用来预测股价的涨跌。就像看体重猜某人是否健康一样,小孩子长身体时,随着时间体重越来重;成年后体重上下有所波动一样。整体感觉意义不大。

股票主力进流出对股价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其实这儿的主力资金变动是建立在“主力进股价涨,主力出股价跌”的逻辑基础上,根据分时线每一分钟的涨跌来统计大单的结果。这个和北向资金进出有很大差异,北向资金的变动=所有北向账户的买入金额-所有北向账户的卖出金额。北向也只能看看,虽然被号称为最聪明的资金,但高买低卖的操作也很常见。所以这两个资金,北向更可信一些,但容易受国际金融市场影响;主力资金往往变为了诱导韭菜的一种手段。

k线和kdj、macd、rsi、boll、wr等指标用来做涨跌预判,可靠吗?开宗明义的讲——准时很有用,不准时反着用😄。12月7日我朋友截了个图发我,说好险,指标背离了,然后庆幸自己跑掉了,然后8号、9号两天连续大涨。我2020年亏钱就是看指标高频交易把钱亏了。我近期2年花大心力学习指标,最后啥都没赚到,不信了。短期的涨跌和指标如同6月的天气,小孩脸说变就变,为不可掌握的部分;我们不能指望天气带来好收成,还是要选好地(找好公司),精耕细作(交易策略+仓位管理),静待丰收(心态管理)。


短线操作对成本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办公室里大部分都是20年入市的人,x总兆易创新2个月不到盈利10万,x总9月份月度盈利80%。。。各领风骚几个月,过去后尘归尘土归土(好多人只重视大涨,忘了背面的大跌,第一年盈利80%,第二年亏损40%,两年实际收益只有8%——大起大落,注定平庸)。我原来也热衷于热点、打板、趋势之类的,后来发现自己实在跟不上还累的不行,后来就改了。我前天突然想到一点,他们身上(曾经的自己)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高频交易。我试着计算了下高频交易的手续费成本:1.5-2‰(印花税+手续费)×100次(一年250个交易日,短线交易者平均2.5天一换手很正常)=15-20%。看到这个数字我惊讶万分,巴韭特的29%的收益,在这种成本下也只有9%的收益。这么看高频交易堪称散户毁本金的最佳操作,没有之一。通往财富的道路没有容易的,我们何德何能能够拥有年赚20%的能力,想稳住收益首先要学会拒绝一些事,比如高频交易。

好多人本来赚的好好的,是如何亏的?我有个今年1万块赚了1万多的同事,截止到现在盈利全亏回去了。发生了什么呢(和我去年有点类似,我去年从盈利100%到年底7%,元旦时难受了下更多的是反思),当盈利100%后自信满满,还告诫自己不要贪心,转了1万出来,结果后来里面的1万亏损了点就无法忍受,后面又陆续加了4万块进来,继续几个月的赚点就跑的不贪操作,然后今天告诉我,所有的盈利没了~他大部分都是持股不超3天的短线炒作,买的都是风口票,喜欢抄底-7-9个点的票(跌了敢加,但再跌割肉),有时候2天大赚一二十个点,但往往也是卖飞(涨了不敢拿),亏肯定也亏的,不然咋说亏没了呢。大涨大跌就像硬币的一体两面,只想要其一is impossible(想买在低点卖在高点的踏浪而行,谁不想呢?优点没人会拒绝,关键看缺点能否接受,比如上一条的成本问题)。也有人喜欢咬一口就跑的策略,吃一口是吃不饱的,就得继续找下一个目标,来回走路也消耗能量啊,急切切地到了下一个目的地,没要到馒头还可能被地主家的狼狗咬一口,至此埋怨世道不公,徒呼奈何。

股市最难的不是不是多大的挑战做不到,而是心口手不一,没有自己的体系,全凭感觉乱来。前面买口子窖,还是因和一同事聊白酒,说口子窖最低估,他一看形态,立马极度看好地买入了(前天还问我pe啥意思,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他就是9月份单月盈利80%的领导,后来亏回去后说自己改玩长线了),我也只好买了个底仓,后来大涨了几天,一直说看好的,今天他告诉我涨停了,我说恭喜你吃肉了,他说前几天卖掉了~还是要尊重简单的依据和事实,少看k线和各种指标,不猜测价格波动。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并去执行,回看账户流水,检验体系是否有问题,继续修正、完善。全凭感觉,“敌不动我不动,敌一动我乱动”是避免不了的——按规办事,更不容易冲动;最核心的进化的道路没有打开,最终难以提升。

通往财富的殿堂没有容易的道路。现实中能别人所不能,才能赚大钱;股市亦然!我们还是要想清楚,我们凭啥能比别人多出很多收益,我们能了别人哪些所不能?不要羡慕那些业绩卓著的短线王者,他们的能力、资源、视野远不是我们跟得上的。我们小散能的是哪些呢,在此我就不重复了,请大家看我写的其他文章:

理念篇——《炒股如坐禅——坐得住,沉得下,看得清》《身边人身边事——我的哥们大象》《少看天,多瞅地》

操作篇——《我的价投》《再谈我的价投》《三谈我的价投》

ps:我写的东西大多都是讲的道,理念问题,只有深度总结自己、了解自己,慢慢心态就中正平和了,就不太想着打板短线赚快钱了!术就是具体如何研究公司,我也没那个水平,先不献丑了~我也是韭菜,大家勿喷,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