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模型1.0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从概率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容错率高的系统,30%的成功率,1:3的赔率,基本就能实现一个容错率高且是正期望值的系统。这应该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最底层的逻辑框架。

一:建立股票池,我现在的股票池很简单,基本上就是根据陶博士的指标稍稍变动一点更符合自己,筛选条件如下。

1:上市时间一年以上。

2:RPS250日120日50日强度值任意一个大于86

3:距一年新高值大于80%

4:市值大于50亿

这样基本上就能过滤到90%以上的股票,大概还有三四百只股票。每天翻一遍应该问题不大,我相信这个池子的股票已经足够我所用。

二:方向的选择,这个我也做了一个量化,筛选条件如下

1:把细分行业和概念行业放一个板块

2:板块RPS10日20日强度值任意一个大于86

3:按市值排序基本上都能揭示出目前市场的方向

三:接下来的就是选买点,一直以来总是不知道自己在找寻什么的买点,最近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需要把自己要找的买点固定下来,不需要太多二三个足以。根据我自己的感觉,我不会买一直跌的股票,一直跌的股票本身也不会出现在我的股票池里,我也不敢买一直在拉升的股票,所以我的选择应该不多。

1:中期调整的口袋支点

①:出现了买点当天买还是第二天买?

上班族只能第二天买。

优点:盘后可以看出这个支点的强度,不会出现买了以后当天冲高回落的问题。

缺点:碰到最强势的第二天直接高开,有可能会买不到,来不及上车。

②:第二天什么时候买

开盘买

优点:不会踏空,有行情会直接脱离成本区。

缺点:碰到骗炮的直接挂在山顶,会当天吃大面,第二天在低开一下,自己设的止损线形同虚设,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尾盘买

优点:不会出现当天就大亏,可以观察这个口袋支点的质量。

缺点:碰到最牛的股票尾盘会涨停,错过最佳买点。

2:口袋支点成功后的回踩买点

这个买点就是对口袋支点的第二天尾盘涨停买不上的一种补偿买点,回踩买点感觉比突破买点要难,主要是不好量化,主观成分偏大,也写上几条大概的条件。

①:口袋支点要放量,之后的连续上攻也要带一定的量,回踩的时候要缩量。

②:回踩到10日20日均线,最好明显缩量收小十字星。

③:回踩到突破的关键点。

3:口袋支点失败后的重置买点

①:放量口袋支点第二天直接下跌,第三天在反包。

②:放量口袋支点连续下跌,最好跌破紧凑平台的下沿,在一根放量阳线可以试错。

四:买点有了接着就是卖点了。卖点本质上就是对买入以后出现各种情况的一种应对计划。

1:买入中期调整的口袋支点之后。

口袋支点出现以后,市场必定会在短时间让你知道是成功突破还是骗炮。是非常有效率的一个买点,一般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①:次日突突突一直向上走主升浪,这种可遇不可求。

②:次日横盘几天突突突向上走主升浪。

③:次日向下杀几个点,然后再向上突突突。

④:次日横盘几天突突突向下。

⑤:次日向下一直杀跌。

买入后设好止损,就静观其变,要不就是止损卖出,要不就是止盈卖出。

2:口袋支点成功后的回踩买点

同上

3:口袋支点失败后的重置买点

同上

五:仓位的管理控制。

资金分十等分,每个股票上仓位最大20%,正常为10%,单笔最大的交易风险控制在总资金的1%,交易本质就是试错,只有控制了风险你才有试错的机会,一个交易系统必须能让交易者有足够的试错空间,要是满仓满融就算胜率是90%,只要一直在市场迟早会沦为失败者。

我愿意称我这次的总结为交易模型1.0,2025年以前不管这个模型有多大的瑕疵,我都会使用下去,市场有太多太多的机会,学会放弃,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