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FACEBOOK不如腾讯QQ(原创)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0回复:52喜欢:34


为什么FACEBOOK不如腾讯QQ

没错,这是个找骂的题目,我知道。所以我要做个小的修正:“为什么在利用海量用户创造收入的商业模式上,今天的Facebook还不如腾讯QQ那么成熟?”

有两类商业模式。第一类譬如Facebook、譬如QQ、譬如360,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被视为最重要/最核心的那部分服务/产品,本身是难以直接创造收入的,360的收入来自于浏览器、导航站和游戏联运,腾讯的收入来自于网游、门户和无线,你要问QQ软件本身直接给腾讯带来了多少收入?那也就是客户端广告那点东西了,很少,可以被忽略不计。通过核心产品/服务带来用户基数和黏着度,通过各种手段,把流量逐步引导进赚钱的业务里,再通过这些业务创造利润。QQ和360都是这么做的,微软的IE浏览器也可以被视作这种模式的代表,包括很多人推崇的linux,某种意义上也是这样的。

第二类譬如google、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他们的特点则是,主营业务即收入来源。像google本身,因为关键字广告模式的存在,搜索引擎本身就可以直接创造收入,它不需要把搜索引擎的流量导入到其他某个什么站点/服务上,就可以赚到钱。另一方面,在google这个案例里,实现收入的代价,是用户(本次)离开google,前往广告或链接指定的网址。

同样有将近10亿用户,是facebook的商业价值更大,还是google的商业价值更大?在今天看来,google的收入远比fb高,这又是为什么?要点有二:第一,google的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时,带着明确的诉求而来,这诉求很明确、且很容易被转化成商业行为;而facebook的用户在浏览好友信息的时候,其诉求往往是潜藏的,需要有某种方式加以浮现,才有可能被用作商业化。第二,google不害怕用户离开google,而facebook总体上要一直把用户保持在自己的影响范围内。

所以你知道么,其实facebook的广告,不但现在、而且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可能超越google,这不仅仅是广告客户的认知程度问题,这里面有更深刻的含义。

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吧。12年前,我刚开始关注QQ这个软件,那时候它正在为商业模式所困扰。那时候,出于兴趣,我为这个产品设想过许多不同的商业模式,其中一个,是基于用户聊天内容的关键词广告系统。理论上,如果我们有办法对用户的聊天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关键词的筛选进行定向的广告投放,那么这个产品理应赚到很多钱才对。结果呢?12年过去了,腾讯每年赚几百个亿,有多少是基于我说的这个模式的?好像没有。

为什么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完美的模式实际上无法赚钱呢?三方面因素,首先是技术上的制约,起码在当年,建立这么一个庞大的内容筛选和匹配系统,对腾讯来说并不容易,并且也没有比较明确的算法支持,仅仅因为有人说了一句”我用的笔记本是戴尔的“就给人家显示笔记本的广告,其实一点都不明智。对于用户需求的分析和匹配,不但超出当时,甚至超出了今天我们所能达到的的技术能力。其次是隐私方面的考虑,用户的聊天内容如果被作为广告投放依据,那就是变相跟用户说,我正在监视你的一举一动……很明显这不是个好点子。第三,广告内容是对用户社交行为的打断,试想一对陌生男女正在聊什么起劲的激情话题,他们是不是有闲情逸致去关注旁边显示的小广告呢?实际上人家会直接选择性忽视。

这就导致了一种困境:理论上,社交/通讯型网站对用户的了解应当远比门户和搜索引擎更全面,然而实际情况是,当用户不愿意主动告知或与你分享隐私的时候,你对他们的了解其实远不如匿名的搜索引擎和新闻服务(因为频道和关键词会暴露他们的真实需求),可是一旦你要入侵这些用户的隐私领域,一方面你就面临严重的隐私权的指控,另一方面你会发现,由于用户关注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内容,广告的效果其实是不如内容网站那么明确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营收方面,facebook面临的挑战实际上远比看起来的要大得多,虽然他占了很大一片油田(用户基数和社交关系),但是目前它只能把一小部分原油开采出来,卖给炼油公司,赚很少的收入。想要赚大钱,要么它能够开发出一种技术,让汽车直接烧原油就能跑(更精确的广告投放模式);要么它就得收购或者自建炼油厂,把原油精加工成高级燃料,以换取更多的收入。

这方面,我们简单对比一下就知道,腾讯QQ的商业链远比facebook要完善,无论是门户、游戏还是无线互联网,腾讯很有效的把IM的用户导入到了由自己掌控的、利润丰厚的方向,赚钱的同时还没有失去对用户的控制。

当然,很多人会指责QQ的不开放,而把facebook的开放平台战略挂在嘴边。但开放平台的模式是不是真的能成为facebook营收的驱动力?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吧,APPLE的开放市场APP STORE 年销售额20亿美金,其中苹果自己收30%也就是6亿美金,不少是么?不少。可是当我们比较一下苹果一个季度(注意不是一年)的净利润是130亿美金,6亿美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APP STORE的真正价值是对iphone/ipad的销售促进作用,而不是其自身的营收!我们可以看到开放平台是一个很好的保持和扩大用户基数的战略,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是个好的商业模式。

同样,facebook向开发者一年支付了14亿美金的收入,这意味着它自己的直接分成收入也不过是6亿美金而已。加上广告收入,这个总额可能更高一些,但是相对于其用户基数,这真的不算是很靓丽的表现。

所以,在此做一个大胆预测:FB上市之后的营收成长,会低于很多人的预期,未来3-5年,FB的营收和利润无法达到google的水平。而能够打破这一预测的唯一可能性,是FB开始进入到利润丰厚的新业务领域,譬如C2C电商、搜索引擎甚至是游戏开发(如果不是考虑到表面的公正性,zynga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并购对象么?)当中,这些衍生业务,才会是facebook日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全部讨论

2012-02-04 10:50

文章写的很不错,受你文章的启发,我终于想明白了Facebook和QQ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Facebook是个单层次的个人店铺,他的入口是SNS,但进入SNS之后也就是SNS,没有后续的自己业务可以让消费者继续消费。

而QQ则已经是个多层次的商场了。他的入口是IM,但从IM进去之后,可以去网游,去门户,去好多QQ准备赚消费者钱的地方,并且自家的商店开在商场最好的位置。

两者不是一个层次的追求,Facebook还在入口的地方做戏,而QQ已经入门了。从这样意义上来说,除非Facebook不思进取,否则Facebook的发展空间很大,开店铺的早晚会做商场,入口越大,后面的内容越多。

和QQ相比,Facebook更需要一个盈利的业务。

2020-06-14 22:58

原来是2012年的文章

2012-05-31 14:44

分析得有道理,不过核心是腾讯已经有了成熟的盈利模式,而Facebook能做成什么样的盈利模式,也许就和腾讯04年刚上市的时候没有人很清楚是类似的。

2012-05-31 14:43

讨论已被删除

2012-05-19 17:09

进入国际市场是要交费的,腾讯在主要发达国家仍有庞大的专利权问题,这个怎么解决,这个解决不了腾讯想国际化太难。这就形成只有别人打你,你只能被动防守处境,再强大的帝国也会崩塌。这次腾讯拆分估计是想曲线出去。

2012-05-19 16:46

在FB的世界里,QQ就是一类集合通讯和娱乐的app(s),特征是可以匿名ID,换句话说,FB上不但可以诞生QQ还可以诞生多个,反之则不然。FB的重点还是在基础建设上(平台),理论上能挣钱的模式它都可以采用,网游、电商、搜索、增值服务都是App,区别在自己做还是第三方来做上或者第三方做好了再收购,所以的确可以说FB潜力惊人,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从这点来看,的确QQ太成熟了,成熟到它该挣钱的都差不多做了,FB还太年轻了,年轻到它似乎才开始迈向商业,虽然它已经是互联网里的巨人了。

2012-05-19 13:32

从榨干每一分钱利润这点看,老马要比小扎狠得多。当然,老马在中国,民众更宽容些;要是小扎在美国想搞老马的那一套,搞不好真会被唾沫星子淹死。

2012-05-19 13:16

还有一点不知大家想过没有?

先有盈利模式还是先有客户群?

2012-05-19 12:42

另外,不太同意楼主对FC与google的看法,
如果单论搜索与社区,目的都是相同的,即:满足了用户所需信息的同时为广告金主的“精准营销”提供便利。
只不过,FC的社区具有自我伸展性(有一定的限度)

2012-05-19 12:36

不论是QQ,FC,google还是苹果,本质上没有区别
核心在于:建收费高速公路,收钱。
苹果相比以上这几家,更强大地方在于别人建高速公路得贴钱或借钱,而苹果却能在建高速公路时就已经赚钱(如卖IPOD,IPAD,IPHONE,MAC,.....)
高速公路是一次性收入,收费却是连续性的
所以,如何保障高速公路的质量,如何吸引车流,如何扩充路宽,这对于QQ,FC,google,苹果都是共同面对的。

360的周,眼力不错,知道收过路费远比承建高速路有钱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