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朗拿度7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4喜欢:0
文章好像说的更多的是隐患,的确值得关注,欧美现在补库存是不是已经把提前的旺季的库存给补了有待观察,其实也很简单观察运价观察吞吐量,应该不会骗人吧

热门回复

没错,这是重点。

文中提到了三个方面的利空:


1.量:美国的进口是不是提前采购?如果是,等这一波过去后,进口量将会下降;
2.价:高运价会不会引起新的运力过剩?
3.成本:租船价格大幅上涨了,期限还不短。

我觉得这些不重要。
量方面,疫情恢复后,贸易会更活跃,并且多年数据看,年度贸易总量是上升趋势;
价方面,行业已经不是十年前了,疫情刚爆发时,运力需求断崖下跌,运力绝对过剩,但联盟在运力投放上做得非常好。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会重新打价格战。从指数的历史数据看,一个周期内,指数高点到低点的幅度大概是50%左右,假如今年CCFI最高点是2300,然后进入下行周期,那么周期的低点可能会在1150点左右,平均值1600-1700,这也是非常高的数字;
成本,ZIM会有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它只有2条船是自有的,其他都是租的。海控大约有一半自有,其他租期不等,影响有多大,不是很确定。

总体看,即使运量下降、运力过剩,我对航运的未来也比较乐观。根本原因就是行业格局发生了确定的、巨大的变化。

变化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1.高度集中、有效运作的联盟格局,并且联盟之间在航线布局上有一定的差异化;
2.新船的建造产能有产能瓶颈,钢价很高,燃料技术路线不明确,以及在运营的船有更替的需求(到期替换、小大替换、新技术替换等),这些因素对运力有抑制作用;
3.竞争要素越来越多元化,许立荣讲,产业链经营是航运业的经营之道,看头部的几家公司,都是这个方向。行业对过去的萧条依然心有余悸,头部规模化、联盟化的背景下,价格战不得人心,也没有必要。





$中远海控(SH601919)$

1.量:美国的进口是不是提前采购?如果是,等这一波过去后,进口量将会下降;
2.价:高运价会不会引起新的运力过剩?
3.成本:租船价格大幅上涨了,期限还不短。

1.关于第一点,不是提前采购,而是补库存阶段,同时由于美国的福利发放,带来的补充消费需求的增加。导致了淡季不淡。旺季还是有那么多需要。如果提前采购,根本没必要在运价高的位置提前采购,这点从逻辑上来讲不通。
2.高运价反映的就是反映的有效运力不足,这个质疑有点因果矛盾倒置。
3.租船成本不会是海控的运营主要成本吧。我觉得占比也不会很大。毕竟多年来头部几家公司做的都是未雨绸缪的事,很少有看到这里火就急急忙忙的大额投入等不理智现象。

2021-06-04 00:23

深刻[献花花]

2021-06-04 20:10

谢谢分享

2021-06-04 00:56

关于量这方面,还有一个点提示一下:补库存。沃尔玛作为全球采购的王者,其长协价绝对不是儿戏,它这次签的是多少,可以查一下以前的资料。

2021-06-03 23:16

非常好的资料与解析

[献花花][献花花][献花花]

听说价格战是我国特有的,老外不打价格战。
收购东方海外我们现在是一条龙,再也不用打价格战了[大笑][大笑][鼓鼓掌][鼓鼓掌][俏皮][俏皮][加油][加油][赚大了][赚大了]

继续观察[大笑]

客观偏保守的分析和预估[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