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培养的一点经验教训

发布于: 雪球转发:403回复:317喜欢:838

在股市腥风血雨的日子里,收到了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有点高兴。儿子被清华大学计算机与金融双学士项目录取了。

从高考的焦虑中缓过神来,更容易看清自己在孩子培养方面的的得失。作为独生子女的家长,更多地感受到的还是本该做到而没有做到的事,过去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弥补了,更遗憾的是当你觉得自己下一个会有所进步的时候已经没有下一个机会了。把教训分享给雪球的朋友,期望看过能有一点启发。没有系统,想到了几个方面,顺手写下了。

一、了解孩子的基本面


孩子基本面一方面是共性,孩子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表现,事先了解了就会更有针对性,也会很大程度上缓解自己的焦虑。举几个例子:小时候在农村,小孩生下来父母看着腿很弯,很多都用板子绑一段时间,他们不了解腿会自然长直。新一代的父母很多为孩子的早恋焦虑,他们不了解,营养丰富之后,孩子比他们那一代会更早生理成熟,其实看看历史,封建时代皇家男孩十几岁也有生孩子的了,原因就是他们的营养更好。陈美玲为了养育孩子特别读了儿童心理学硕士,这才是真正热爱孩子母亲应有的姿势。孩子青春期尤其要警惕,反叛是常态,但只要没有品德问题,家长不应过分压制或者强制孩子,过几年会看到孩子的成长也许就云淡风起了。

孩子基本面的另一方面是个性,这个就有点难了,要下很大功夫才能有所收获,孩子小的时候活动范围有限,无法更多展现自己,家长很难观察到太多孩子的取向,但如果早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力加以激发,功效也是最大的。在这方面,自己做得是不够的,当时很忙,老婆几个月后也上班了,老妈和阿姨帮着带。唯一做的好的是支持孩子自由探索,孩子小学看书后买了很多化学和物理设备,在屋里点火做实验搞得乌烟瘴气,我们虽然保持警惕但并不责备他。实际上可能那是他好奇心最强的一段,很遗憾,后边他再也没有这种热情了。

二、孩子的教育应当立足一生,只能是价值投资

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给予孩子不同的帮助,目的是为了他以后能更好地成长更幸福地生活,千万不能为了短期的功利目的损害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孩子一出生就在探索世界,他的每一个行为其实都在帮助自己认知和成长,行动没有太多的优劣可言,有些阶段,游戏甚至就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孩子的早期教育一定是寓教于乐,他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不应当强制他只学你想让他学的东西,这些东西应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儿子是比较早就学会阅读了,但我们没有总是教他认字,而是把现实中见到的物体标上汉字,找到有文字标注的一帧一帧的flash动画给他看,时间长了,他就会把这些东西对照记忆了,而且兴趣盎然。幼儿画报是那时候我看到的最好读物,故事、语言、字体设计的都很考究。早期阅读一定要注意大字、语言简单。我们的传统是喜欢让小孩背唐诗,我不赞同,孩子看得见、理解得清楚才会高效吸收。学了一定数量的字孩子就会连蒙带猜的阅读了,这个时候他会有很多字读错但意思理解,不要打断他,过几年这些问题都会自然解决。

阅读会打开另一个世界,到了一定阶段,家长只要负责选书就可以了。我的做法是选择有趣的科普书,帮助孩子探索世界,英国的科普书是做的非常好的,大家可以留意,国内有翻译版本。到了一定年龄可以选一点历史故事和小说。再大了可以看一些涉及观念和逻辑的书了。学前和小学读的书最多,中学课业多了时间就少了,高中就更少了,家长也只能是力所能及的做一点,这个假期我还给他买了《西方能主宰多久》《价值》《思考:快与慢》等几本书,以后可能也帮不了啥了。

作为家长,我期望自己的努力能对他一生的基础有所帮助,厚积薄发,我不会因为一次考试的结果责备他,也不会为了短期的功利损害长期的健康和积累。事实上,长期这样做,有些阶段性的目标会水到渠成,比如小升初,人大附中的测试几乎无法准备,因为孩子从小到大的长期积累很轻松地就应对了这种漫无边际的素质测试,部分只靠做题的孩子有的即使奥赛成绩很强也被淘汰了。

孩子在小学数学极少拿到满分,虽然都是很简单的题,但我们并没有像学校那样要求他反复刷题,有些问题是随着心智成长就可以自然解决的,反复刷简单题目只会耽误孩子的成长打击孩子的兴趣。

三、再好的家长也只是激发孩子的潜能,不要过于勉强

中国的家长普遍都为孩子的教育投注了很大精力,这肯定是好事,但孩子能走多远,并不是父母可以左右的。一个小孩生下来就有很多东西是不能改变的了,很多东西来自遗传。家长的责任在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并激发出来,孩子不存在的潜能家长后天是无法凭空创造的。接受孩子的优缺点是第一步,不要试图强制改变孩子,有些个性就是遗传的不管你喜欢与否,也可能隔代遗传,不直接来自于父母。强制改变无法改变的东西是不明智的甚至会造成伤害,顺其自然更好。

从历史上看,教师和牧师家庭出生的孩子成材率更高,这些家长长期与人打交道,与孩子的接触时间也可能会更多,他们了解孩子了解人性都更多一些,更能扬长避短地发挥孩子的潜力。

最后想到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手机的使用,视力的损害是极大的而且目前也没有找到好的办法逆转,OK镜只能维持,如果已经近视了带一带还有用。养成好的习惯保持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

全部讨论

2021-07-27 15:41

恭喜。
考上清华,基因应该是第一位的。

2021-07-27 13:43

恭喜

2021-07-27 17:18

分享一下我的教育理念: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充分的自由,以平等尊重的姿态与孩子共处,不批评,不说教,多鼓励,多交流,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父母过好自己的生活,帮助孩子寻找心中的热爱,最终实现独立自立。

2021-07-27 16:28

爸笑妈随儿读书,教育投资又收获。

2021-07-27 15:58

再次验证人主要靠天生,在他年幼的时候,你给他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足够了。我的成长是教育父母的过程。

2021-07-27 13:46

清华的通知书不是十几天前就都发了吗?

2021-07-27 18:34

恭喜恭喜,难得还能分享育儿心得。对少儿科普书籍比较感兴趣,能否推荐几本

2021-07-27 17:08

作者教育的方式值得称赞,给孩子爱和自由,不说教,不强制,让他们成为应有的样子

2021-07-27 16:37

文中的好多观点和我教育孩子有异曲同工的地方。我的孩子从小到大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比方说我希望他将来英语好,在他三岁的时候,我住在农村买了大锅盖卫星天线对着英语台位置,一直到小学毕业,家里的电视都是英语台,他也只能看英语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教英语了,他告诉我老师教的英语课他全能背下来,我觉得好神奇,让他背诵我听,果然是,可能是经常看英语台的原因无形会了很多东西。一年后我发现他越来越厉害,就让他自学VOA慢速英语的小文章,单词以及课文的汉语意思都自学,然后如果能完整的背诵下来,我就给他发奖金,奖金自由支配,他大约一周能自学背诵一篇文章,大小学四年到六年大约背诵了几百篇VOA慢速英语的故事、议论文、记叙文、科普文等,得到的奖金可能有几千块钱,那时候对我家来说几千块钱是个大数目,奖金钱他自由支配,当然我平时不给他零花钱。后来他初中高中英语都是全校第一,同学门不知道为什么他学的那么好,后来他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翻译专业,现在在对外经贸大学读英语口译研究生。
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遗传很重要,但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很重要。

2021-07-27 16:22

生孩子就跟赌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