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的春天是否已经来临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各行各业恢复了生机活力。街上的人多起来了,首先受益的当属消费,A股市场消费板块从2022年11月份到今年1月份率先上涨了一拨。最近ChatGPT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带动了相关产业链股票的持续上涨。很多投资者也许和我一样,没有把握住这波行情,大腿都拍肿了。但不必太自责,股市最不缺的就是机会。

我个人预判2023年银行板块可能存在机会。为了支撑这个判断,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自己的观察

我有个从事房地产销售的朋友,她经常在朋友圈发布相关楼盘介绍文案。2021年和2022年,她的朋友圈文案几乎都是楼盘周边风景介绍,想表现楼盘附近风景有多好,但今年不一样了,她展示的更多的是售楼部楼盘销售场面。

通过朋友圈视频看到,售楼部大厅里有不少人,有在椅子上坐着的,有在沙盘展示区旁站着研究的。除此之外,朋友圈内还有她自己最忙忙于工作,加班到很晚时间才回家的文字和图片的描述。

我知道她想表达的意思是,目前该楼盘销售火爆,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财富增值的机会,唤醒大家购买房产的欲望。从而引导客户抓紧时间购买房子,实现资产增值,同时成就她自己。

我说这个的意思是,随着新冠进入常态化防控,经济开始复苏,居民收入增加了,信心增加了,房产销售开始转好,个人贷款增长,有利于银行增加收入。

二、房地产业务对银行的支持

房地产业务一直以来都是银行业的主流业务之一,存量规模巨大。最近两三年银行类股票多数走得不好,这和房地产行业遭遇的困境是离不开的。

截止4月7日,已有23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2022年年报。统计数据显示,17家银行2022年末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合计超过2500亿元,同比增长逾七成;多家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率较2021年末上升数倍甚至几十倍。

全国两会提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是增长5%左右。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稳字当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这一工作重点,要通过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业风险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切实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为了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7月中央提及了“保交楼、稳民生”,并适时出台了“金融16条”,随着2023年经济的加快复苏,房地产领域的风险逐步得到化解,有利于提高银行盈利水平。

三、股票市场的特点

银行指数年K线(2023年阳线为虚拟)

始于2020年的疫情,于2022年末结束,三年对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银行业绩受到冲击,银行指数连续三年收了阴线。随着新冠转入常态化防控,经济活动全面复苏,叠加政策利好,投资者信心增加,银行估值会得到修复。

根据经验推断经济活动实现银行股价上涨的路径是:经济活动频繁——>经济逐步复苏——>消费信心增加——>房地产销售火热——>不良贷款率降低——>银行利润增厚——>提升银行估值——>银行股价上涨。

四、“五大行”率先启动

我翻看了“五大行”的月K线图,我明显感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我们来看今年以来五大银行的月K线图。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就像“动脉”,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中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则就像“毛细血管”一样,促进和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春江水暖鸭先知”。现在五大国有银行率先启动,是不是扮演了“动脉血管”的重要角色?它们率先启动,之后再带动“毛细血管”发挥作用?

中国银行月K线图

建设银行月K线图

农业银行月K线图

工商银行月K线图

 交通银行月K线图

结论:

近期陆续公布了2022年部分银行股年报,业绩受房地产市场震荡和疫情经济所拖累。随着新冠常态化管理,经济逐步复苏,2023年银行业绩大概率实现同比增长。

银行股业绩大概率实现困境反转,根据股市特点:股价提前于业绩表现,我个人预计,从现在开始到2023年末,在五大国有银行的引领下,其他中小银行将摆脱业绩困扰,实现2023年银行指数收阳线,同时带动A股大盘上涨。

[备注]本公众号所有内容只是个人研究成果的分享,文中提及的个股,仅作为分析、观察和研究之用,不形成也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所有分析预判并不等同于未来实际情况,据此买入,风险自负。

@雪球创作者中心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