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房地产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过去20年,我一直有个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抓住房地产的红利,否则早就财务自由了,真是意难平。

我第一次想买房是2003年,那时还在武汉洪山区东湖高新区那边工作。附近有个保利花园的楼盘,公司有个做销售的哥们很活泛,他推荐我们去买,说未来房价还要涨。然后我们几个同事都去看了,也去排队拿了号,我当时看中了一套130平米的房子,大概30多万就可以拿下。那时手上有10万现金,可以首付。后来因为家人反对,加上自己对当时房地产行情看不懂而放弃了,从此一路踏空了。

2006年搬到上海,那时上海的房价已经普遍涨到了6~7千,早几年来上海的同学在2007左右都开始买房了。那时我手上已经有30万,如果买个小房子也是可以首付的。当时也看过几套老破小,就是房子太旧,下不了决心。然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看新闻老美房价腰斩,国内那时房市也萎靡,一直到2009年政府出台四万亿救市后,房市开始好转。当时我已经外派海外,长期不在国内。2009年初我回国碰到一个中介,他跟我说房价开始涨了,如果买房可以考虑下手了,可惜我还是将信将疑,没过多久房价果然开始上涨,从此不回头。

最讨厌的是当时ZF一个劲儿说要调控房价,然后我还傻乎乎的相信,也听信那个长期唱空房价的谢国忠的鬼话,这就是不懂宏观经济付出的学费。回头看,当时ZF一方面大放水,一方面又说要调控房价,怎么调控的住?我就是那个傻鸟啊。

2013年,家人终于出手买了一套二手房,当时落地280万,首付150万,贷款130万。首付款是我13年的积蓄,把钱转给家人后,心情真的五味杂陈。难受的是辛辛苦苦十几年给房东打工了,高兴的是在上海总算有个家了。

几年间,我们眼睁睁看着房价从6~7千,涨到了3万。我那些在2007年就上车的同学,后面又陆续买了二套、三套。很多与他们一样的70后、80后,越是早买房的人,越是早尝到买房的甜头。这些人通过房地产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所以也印证了选择大于努力的道理。

2015年,由于公司效益好,我手上又有几十万的积蓄,准备在深圳买个小房子放户口。可是人在国外,只有想法,没有实施,知行不合一。2016年深圳房价翻倍,从此与房地产无缘了,因为收入已经远远跑不赢房价。

写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明自己以前对房地产的认知很浅薄。在我以前的认知里,房子是用来住的,房价不应该那么快的上涨。可实际情况就是房价在过去20年涨了10多倍,房产价格更多反映的是一种货币现象。因为过去20年ZF超发了很多货币,这些货币需要一个蓄水池。房地产除了商品属性,还有一个金融属性,过去20年房地产一直涨的逻辑就是金融属性在作祟。

但是,任何一个东西的价格不可能涨上天,全国房价在2021涨到顶峰后,开始回落了。现在回头看,这个顶峰有可能像日本90年代创造的高点。因为中国人口2023年开始出现了负增长,同时,年轻人的失业率也持续高位,接盘侠不够了。

在当下,ZF为什么要出台救市政策?因为房地产关系到金融市场稳定。大部分中国老百姓的财富都在房地产上面,另外还关系到银行信贷,关系到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到ZF税收,关系到GDP,房地产是一个10万亿的大市场。

ZF当前救市,更多的是托市,期望房价不要过快下跌。能否改变房价的下跌趋势呢?没人知道。按照市场规律,一旦趋势形成,ZF有型的手很难完全扭转,只能减缓。过去房价疯涨,ZF调控只能减缓上涨,现在救市也只能是减缓下跌,这就是我现在对房地产的基本认知。

就我个人而言,也还有买房需求。未来一到两年,如果家庭资金能积累到800~1000万,然后上海房价能够企稳,我会出手买一套改善房。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会关注上海房价的走势。

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可能更看好股市的机会。也许,未来一到两年,当A股出现一次大牛市时,房地产也差不多见底了,那时就是买房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