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服务业收入几何?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年Q1全国GDP同比增长5.3%,很多人觉得不可信。因为房地产不景气,很多行业都在萎缩,很多人的收入在减少,自我感觉并没有增长。

其实GDP的组成很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服务业,美国GDP服务业达到了80%,而中国的服务业占比只有54%,这一块的增长空间还很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负增长,未来人力成本会不断上涨,各种服务业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

就以我身边接触的一些日常生活服务业为例,简单看看他们的收入水平:

1、快递员,包括京东顺丰、盒马、叮咚、同城急送、外卖等等,这个行业是多劳多得,送的越多收入越高,一般腿脚勤快的小年轻,一个月收入保底一万起,好一点的一万五到两万也是可以达到的。

2、家政服务,包括月嫂、养老护理、家庭保姆、保洁等,一般来说,月嫂的收入比较高,保底6~7千,吃住在主人家的,实际收入一万是有的,好一点的月嫂收入可以达到一万五到两万。

3、的士/滴滴司机,在大城市,这个群体就业人数不少,一般收入一万五到两万。

4、美容美发、理疗按摩,这个群体不同岗位的收入差距比较大,好一点的理发师月收入保底一万五,顶级的理发师月收入五到十万也是可能的。

5、物业保安,这个群体的就业人数也很多,一般是50、60岁的中年男人,月收入保底五、六千,这个岗位时间长,但比较轻松。

6、家电维修、搬家等,这个群体的收入类似快递员,收入与接单量成正比。

我最近用了一下盒马的保洁服务,三小时家庭保洁报价178元,小时工资接近60元。一年前也请过保洁员,一周打扫一次,一次两小时90元,小时工资45元。上海的服务业,现在最低的小时工资差不多也要50元了。服务业的价格一旦涨上去,就很难降下来,这也是一个基本的规律。除非开放东南亚的保姆,例如菲佣在香港一个月收入5000元,比在上海还要便宜。

另外,最近城市里的电、水、煤气等生活必需品也都在悄悄涨价,所以通缩是不可能通缩的。以前房价大涨,导致其他消费严重压缩了。现在房价跌了,买房的支出减少,平时的生活也没有必要扣扣索索。日常开销和旅游等消费必然增加,此消彼长,GDP是不是也会增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