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资,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4

我不得不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巴菲特在中后期的所谓 “投资理念”,早就和一般人理解的二级市场投资理念没有半毛钱关系了,也完全彻底无法被任何个体或个体化机构所复制。
首先,其相当一部分盈利,来自于控股,甚至是控制行业。其次,因其规模、财务稳健性和决策的高度中心化,在非控股财务投资领域的没那么离谱的偏差乃至错误,皆可被 “长期持有” 所抹平。而能被 “长期持有” 所抹平的前提是,BH很少碰新兴产业或热门产业,全球市场碰得也很少,而更倾向长期持有美国本土的成熟产业链条。
以上逻辑皆很简单直白,但显然并非个体投资者有能力复刻,于是说白了你若想参与,就只能成为BH的股东。
这平行至我国,近似等同于你操盘一个近10万亿人民币的资产,其中一部分,直接控股大型保险公司外加几条干线高铁来做现金牛,剩下的部分,皆为长期持有各种 “只要中国一路高歌猛进,这些公司乃至行业就稳如泰山” 的大型企业股票。
这可以类比为你割了一部分国资委和汇金的优质资产来绑了一个私有化的投资池,然后每年开个会瞎胡掰掰顺便被封圣,显然这事儿只可能在西大存在。
而这本就是BH的员工人数能那么少的核心原因 — 根本不涉及什么复杂分析,怎么都是靠 “控制” 和 “国运” 长线稳赚。但BH的商业模式,或者说,所谓的 “投资理念”,是否会失效?
确实明显存在一个可能:在其控股领域,发生颠覆性的巨变;在其非控股领域,美国国运大周期结束。更具体点儿,在其控股领域,如自动驾驶和AI的全面铺开,使得汽车保险的商业意义被釜底抽薪。而在其非控股领域,说白了就是美国一些核心企业对全球市场的高度渗透乃至垄断不再了,如移动终端、食品饮料或消费结算等等。
而这正是BH这种模式,唯一无法穿越的 “周期”,即历史周期律。这一幕,相信屏幕前的你我都很有可能看到。但巴菲特自己,估计很可能是见不到了。#动态连更挑战#

我对这个的评论,我基本认同。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呢?

那不就是这个人的评论,

平行至我国,近似等同于你操盘一个近10万亿人民币的资产,其中一部分,直接控股大型保险公司外加几条干线高铁来做现金牛,剩下的部分,皆为长期持有各种 “只要中国一路高歌猛进,这些公司乃至行业就稳如泰山” 的大型企业股票。

所以你就买入国有大企业银行保险中国石油中国核电长江电力上海港京沪高铁中国神华贵州茅台五粮液等这一些特大垄断企业慢慢分红就好了,最好你还能三年三倍吃个差价!!!

这不就是我的投资策略吗?!!!

全部讨论

05-06 23:39

这么简单,那么别人为啥做不到呢?

05-07 03:59

伯克希尔的体量除了美国股市没有其他地方容得下,8000多亿美元,A股一天成交额也就8000人民币左右,他除了这种操作模式,也搞不了其他,但就是这种模式,在这样的限制下,还能有年20的投资回报率,不感叹一句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