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彼得•林奇——业余投资者的制胜之道(中)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9

去年搬家,很多藏书打包后一直没有拆箱,元旦期间拆箱整理书架,翻出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两本经典之作。随手翻阅了几页,思绪在大师教诲与自己的投资经历之间跨时空跳跃穿梭,大师的投资思想在现实中得到完美验证,心中不时有豁然开朗之感。刚好手头暂时没有急于阅读的书籍,便决定再重新阅读一遍林奇的这两本经典。时隔几年再读大师经典,经历过股市磨砺,没有了初读时的晦涩,反而受益更多。

彼得·林奇生于1944年,15岁开始投资赚取学费,196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完成MBA学业后,于1969年在富达公司开始了职业生涯。1977年,林奇开始担任富达公司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他在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里,创造了年化收益率29%、投资总收益率高达29倍的傲人业绩,管理的资产从2000万美元跃升至140亿美元,将麦哲伦基金打造成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1990年,林奇激流勇退,决定提前退休,陪伴家人并著书立说。他陆续出版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战胜华尔街》等畅销书。林奇的著作,不但受到普通投资者的追捧,也受到沃伦·巴菲特的盛赞。巴菲特曾说:“如果我要送给我孙子生日礼物,我就买彼得·林奇的书给他们”。

林奇在其著作中,以大量实例告诉投资者如何做好股票投资的充分准备、如何从生活和工作中开始寻找潜在的大牛股、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业务和财务等基本面情况、如何正确认识股价的波动等,可以说,林奇在书中回答了业余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主要问题。

虎年的第一篇文章从总结大师思想的读书笔记开始。读书笔记全文23000余字,超出了雪球单篇文章字数限制,考虑到文章篇幅,全文拆分为上、中、下三篇。期待着大师的思想光芒照亮虎年的投资之路,知行合一,虎虎生威!

上篇再读彼得•林奇——业余投资者的制胜之道(上)包括如下五部分内容:

1. 业余投资者的优势

2. 专业投资者的劣势

3. 股票投资的本质

4. 不要盲信投资理论

5. 业余投资者进入股市前的准备

本文为中篇,主要总结了林奇对股票选择的观点。

6. 选股原则和方法

林奇一直相信,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一样。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一只,翻看20块石头就有可能找到两只。林奇每年都要翻开几千块石头,以找到足够多的虫子,从而满足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的麦哲伦基金的胃口。

林奇选股基于古老的基本原则:一家成功的公司开拓新的市场时,其盈利增长,股价会随之上涨;或者是一家身陷困境的公司,经营好转时股价也会上涨。

林奇认为,选股无法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公式或者诀窍,根本不存在只要比葫芦画瓢照着做、一用就灵的选股公式或诀窍。选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是过于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

一个只把选股当作一门科学的家伙,往往会过于迷信数量分析,整天钻在一大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里不出来,根本不可能取得投资成功,否则数学家和会计师就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此,一个接受训练、习惯于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数量分析的人在投资中反而有很大的劣势。

另一方面,只把选股当作一门艺术,也同样不可能取得成功。用艺术家的观点来看,寻找赚钱的投资机会需要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感”,并且要追随这种灵感行事。这些迷信选股只是一门艺术的投资者,完全忽视了研究基本面,因此简直是在“玩”股票,结果只能是玩火焚身,赔的钱越来越多。

林奇选股的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专业投资者往往忽视调查研究,他们更多的是想方设法购买各种信息服务系统,从而能够让自己在第一时间发现其他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动向。自己不对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研究,进行仔细的基本面分析,拥有再多的股票软件和信息服务系统也没有用。

7. 选股技巧

找到有优良产品的公司,只是股票投资的第一步,接下来第二步还要仔细进行研究分析。下功夫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分辨出这家公司到底值不值得投资。

无论你多么了解一家公司,也不能保证投资这家公司的股票肯定能赚钱,因为市场上总会发生一些令你意想不到的事。但是,如果你清楚地了解决定一家公司盈利还是亏损的关键因素,那么你投资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比如,对病人来说最好的药品是那种能够一次性治愈药到病除的良药,而对投资者来说,最好的药品则是那种病人需要不断地购买服用的常用药。

林奇选择股票的方式基本是固定的,首先他会研究和分析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一般来说他会从低迷行业来寻找这些被低估的公司。

投资中选择行业时,林奇在任何时候都更喜欢低迷行业而不是热门行业。低迷行业成长缓慢,经营不善的弱者一个接一个地被淘汰出局,幸存者的市场份额就会随之逐步扩大。一个公司能够在一个陷入停滞的市场上不断争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远远胜过另一个公司在一个迅速增长的市场中费劲气力才能保住日渐萎缩的市场份额。林奇总结道:在商场上竞争绝对不如完全垄断。

一个总是十分灵验的投资策略是,等到媒体和投资大众普遍认为某个行业已经从不景气恶化到非常不景气时,大胆买入这个行业中竞争力最强的公司股票,可能会让你赚钱。低迷行业的优秀公司被林奇称为“沙漠之花”,通常具有几个共同特征:1)公司以低成本著称;2)管理层节约得像个吝啬鬼;3)公司尽量避免借债;4)拒绝将公司内部划分为白领和蓝领得等级制度;5)公司员工待遇相当不错,持有公司股份,能够分享公司成长创造得财富。他们从大公司忽略的市场中找到利基市场,形成独占性的垄断优势,因此这些企业虽然处于低迷的行业中,却能快速增长。

另外,林奇喜欢投资于业务简单的公司,他建议千万不要对任何无法用蜡笔将公司业务描述清楚的股票进行投资。

如果投资者想追随一个数据进行投资,那就追随公司的盈利。公司的盈利迟早决定投资的成败与否,关注短期内的股价表现,只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投资者必须留意什么才是公司未来的盈利增长之源,并且预测公司盈利的增长速度何时可能会放慢下来。

虽然投资者不能准确预测公司的未来的盈利情况,但至少你可以了解一下公司为提高盈利所制定的发展计划,然后你就可以定期查看公司对这些计划实施后,是否真的有效地提高了收益水平。一家公司可以用5种基本方法增加盈利:削减成本、提高售价、开拓新的市场、在原有市场上销售出更多的产品、重振或者关闭剥离亏损的业务。这些都是投资者在分析一家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时应该调查研究的关键之处。如果你的职业或者生活让你在分析一家公司业务上具备了独特的优势,那么在调查研究以上这些方面时,这种独特优势会最有帮助。

如果投资者由于一家公司生产的某一种产品很受欢迎而考虑购买该公司的股票,那么首先要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这种产品的成功对于这家公司的净利润影响程度有多大?

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购买小公司的股票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因为小公司相比大公司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某些公司具有显著的特点,应该成为业余投资者需要关注的对象。当有人说:“这样的公司连傻瓜都能经营”时,投资者应该更加喜欢这家公司,因为或早或晚都有可能将会是一个傻瓜来经营管理这家公司。

“任何傻瓜都能经营这项业务”是完美公司的一个特点,林奇认为这样的公司应该包含如下最重要的13个特点:1)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2)公司业务枯燥乏味,如果一家公司的名字和业务枯燥乏味,但公司的盈利水平很高,资产负债表稳健,投资者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以较低的价格买入该公司股票;3)公司业务令人厌恶,从而减少了竞争;4)公司从母公司中分拆出来,大型的母公司根本不愿意看到分拆上市后的子公司陷入困境,因为这样可能会对这家子公司产生非常不利的公众影响,反过来又会使母公司受到非常不利的公众影响,所以分拆出去的子公司通常具备十分良好的资产负债表,为今后能够成功独立运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有望成为增长良好的公司;5)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6)公司被谣言包围,导致其股价被严重低估;7)公司业务让人感觉有些压抑;8)公司处于一个零增长的行业中,根本没有其他公司会对这样一个零增长行业感兴趣,从而减少了新的竞争对手;9)公司拥有某种利基,这些利基包括在局部区域的独占性经营(例如石料厂)、专利产品(医药和化学品公司)等;10)人们要不断购买公司的产品;11)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利用日渐低廉的高技术产品提高了公司经营效率;12)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内部人士卖出自家股票可能有多种原因,但买入自家股票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认为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他们相信最终股价肯定上涨;13)公司在回购股票。

同时,林奇同时也给出了避而不买的公司类型:1)避开热门行业的股票,高增长热门行业公司的股价通常被高估,如果商业创意没有专利或其他利基来保护,容易招致其他公司群起效仿而陷入惨烈竞争;2)小心那些被吹捧为“下一个”的公司,当人们把某一只股票吹成是下一个什么股票时,这表明不仅作为后来模仿者的这家公司的股票气数已尽,而且那只被追随的楷模公司也将要成为明日黄花;3)避开“多元恶化”的公司,多元化中的协同效应通常并不能如预期般实现,为了协同效应而进行的溢价并购更要当心;4)当心小心耳语的股票,小道消息通常不可靠;5)小心过于依赖大客户的供应商公司股票;6)小心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

询问竞争对手是林奇寻找具有上涨潜力的大牛股时最喜欢用的投资技巧之一。对竞争对手的诋毁之言通常没有太多参考意义,但是当某家公司的高管承认竞争对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时,就可以断定那家竞争对手公司肯定有些地方做得相当出色。林奇在和上市公司管理者的交谈中,最后总是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最敬佩的竞争对手是谁?”。当某家上市公司的总裁承认它的一个竞争对手做得一样好或者更好时,这就是对竞争对手实力的最高认可,林奇往往会买入令人敬佩的竞争对手公司的股票。

相比于自上而下的选股方式,即重视行业投资配置而不重视个股选择,林奇更倾向于自下而上的选股方式,即重视个股选择而不重视行业配置,投资哪一只股票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决定,至于行业投资比例有多高就随意了。

只专注于了解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的几家上市公司,把自己的买入卖出限制在这几只股票以内,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投资策略。如果你坚持先研究后投资的策略,那么对于你曾经买过的一家公司股票,你就理所当然应该对整个产业以及这家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有相当的了解,你也会大致了解经济衰退时这家公司的表现如何,哪些因素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水平等。迟早一天乌云会笼罩股市导致一场大跌,你原来曾经买过的那只股票又变得十分便宜,你就能够再次逢低买入吃一次回头草,赚上一笔了。

在投资过程中,林奇领悟到,不要把一家公司的发展当成一个个断断续续的个别事件,而要看成一个连续不断的长篇传奇故事,你必须时时重新核查故事的最新发展,不要错过任何新的转折和变化。除非一家上市公司破产倒闭了,不然这家公司的故事将会永远持续下去没有结束。不管你是在10年前还是在2年前买过的股票,现在都可能又会变成值得再次买入的便宜股。

想在平静怡人的环境中寻找到大牛股,如同一个侦探只会呆坐在沙发上就想找到破案线索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想在股市上超越别人,就得有胆量为人所不能为,敢于投资于其他投资人尤其是基金经理都不敢投资的行业或公司。

从各个行业起起落落的长期观察中,林奇发现,尽管投资于周期型公司股票和特殊情况下股价被低估的公司股票,如果一切情况顺利的话,你可能会取得2-5倍的投资回报率,但是投资于零售业和餐饮业公司股票会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零售业和餐饮业公司不仅增长速度和高科技公司一样快,而且风险普遍要低得多。

食品口味和服装时尚的同质化,虽然造成了一种单调的文化,但却让零售业和餐饮业的投资者发了大财。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在一个地方火起来后,几乎肯定就能风靡全国。业余投资者可以耐心观察一家零售连锁店,看他们首先在某一个地区获得成功后,然后开始向全国扩张,并且用事实证明在其他地区同样能够复制原来的成功,这时再决定投资也不迟。

对于连锁零售业或餐饮业来说,迅速扩张是推动收益增长和股价增长的最主要动力,因此,投资者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情是,这家公司是否有实力不断进行扩张。只要单店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企业没有过度举债,并且正按照公司年报向股东所描述的发展规划进行扩张,那么长期持有这只股票肯定就会大赚了。

分析餐饮、零售公司盈利状况,关键要素是增长率、负债和单店销售指标。单店销售额每个季度都在增长是很理想的情况;公司的增长率不应该过快,如果公司每年的新增分店数量大于100个,那么公司就存在潜在的危险;如果可能的话,公司应该没有负债。

对于实在没有时间和兴趣去研究公司的业余投资者,基金投资是更好的选择。尽管业余投资者总是永远不停地尝试找出一个持续战胜市场的基金经理,但要想知道哪个基金经理将会是未来战胜市场的超级明星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人以为只要买过去一年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就行了,实际上这样挑选基金的方法很愚蠢。一年期基金业绩排名表中的冠军基金,往往是那些押宝于某个热门行业或者几只某类热门股票,结果交了好运中了大奖。否则凭什么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大的优势遥遥领先?再过一年,这个冠军基金经理肯定就不会那么好运了,他的基金很可能从第一名变成最后一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投资教训:不要白白浪费太多时间去研究基金的历史业绩记录。坚持长期持有一个业绩持续稳定,而且投资风格也持续稳定的基金,远远胜过在不同的基金之间换来换去、随波逐流。

8. 远离科技股

林奇认为,投资者要想获得成功,并不需要赶潮流,与巴菲特一样,林奇也建议投资者远离科技股。

在林奇的投资生涯中,他持有的高科技公司股票自始至终一只都是赔钱的,对此他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懂什么高科技,但是偶尔还是会禁不住诱惑买点高科技公司的股票,结果亏上一把。

热门的科技股让“市场先生”癫狂症发作,没有耐心等待新生的高科技公司在现实生活中证明自身的实力,就把股价推向高潮。而这些高科技公司过高的股价已经透支了未来数年的盈利增长,况且这种增长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1970年代著名的“漂亮50”大部分都是科技股,后来被证实它们的股票价格被严重高估了。

铁路、电话、汽车、飞机和电视等,曾经都称得上对全人类或者说至少对世界1/4的富裕人口的生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些新行业孵育了许多新公司,但是其中只有极少数的公司生存下来,并主导了整个行业,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互联网行业等当代高科技行业中。一两家知名企业将会独霸网络行业的版图,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那些胜利公司的股东会大赚一笔,而失败公司的股东则会大亏一笔。

在高科技浪潮中,要避免以高得离谱的股价买入一家未来发展前景虚无缥缈的高科技公司股票而亏得很惨得结局,投资者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投资策略:

第一种投资策略是“铁锹和铁铲”投资策略。过去在淘金热中,大多数想成为矿主的淘金者都以失败告终,而那些向淘金者出售铁锹、帐篷和牛仔裤的人却发了财,李维·斯特劳斯就是靠牛仔裤成为了大富翁。

第二种策略是投资于“可以一分钱不花就能拥有其互联网业务”的公司,也就是公司的传统业务有着真实的营业收入,同时将网络业务嵌套入传统业务,而股价却只反映了传统业务的价值,如果网络业务发展成功,那么投资者将获得丰厚回报,即便网络业务失败,传统业务也可以保护投资者免受损失。

第三种策略是投资于高科技发展而附带受益的公司,如传统的实业公司通过使用互联网而削减了成本,简化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经营效率,从而实现了盈利能力的大幅度增长。

9. 六种类型公司的股票

在分析公司股票时,投资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股票进行初步分类以区别对待。林奇把公司分为6类: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隐蔽资产型、困境反转型。

缓慢增长型公司通常为规模巨大且历史悠久的公司,或者是缓慢增长行业中的公司,例如电力等公用事业公司。购买此类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股息收益,所以应该关注此类公司的股息派发情况。但是林奇的组合中很难找到增长率为2-4%的公司,因为如果公司的增长速度不是很快,它的股票价格也不会上涨很快,既然盈利增长才能使公司股价上涨,那么把时间浪费在缓慢增长型的公司上又有什么意义呢?

稳定增长型公司是像可口可乐、百时美、宝洁、高露洁那样的公司,这些庞然大物不是快速增长的公司,但是它们的增长速度要快于那些缓慢增长型公司。投资于稳定增长型公司能否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取决于你买入的时机是否正确和买入价格是否合理。

快速增长型公司是林奇最喜欢的股票类型之一:规模小、新成立不久、成长性强、年平均增长率为20-25%。快速增长型公司并不一定属于快速增长型行业,例如Taco Bell、沃尔玛等餐饮零售连锁公司,这些爆发性成长的公司掌握了快速成长的经验,它们在一个地方取得成功之后,很快将其成功的经验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复制,不断向其他地区扩张。随着公司不断开拓新市场,盈利加速增长,于是推动了股价急剧上涨。快速增长型公司也会存在很多经营风险,特别是那些头脑过热而财务实力不足的新公司更是如此。所以,林奇所寻找的是那种资产负债表良好、有着实实在在的丰厚利润的快速增长型公司。投资快速增长型公司的诀窍是,弄清楚它们的增长期什么时候会结束,以及为了分享快速增长型公司的增长所付出的买入价格应该是多少。

汽车、航空、轮胎、钢铁、化工、国防等公司都是周期型公司,它们的盈利周期性地增长和下降。时机选择是投资周期型公司股票的关键,投资者必须能够发现公司业务衰退或者繁荣的早期迹象。投资周期型公司,要问的最首要问题是,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是否稳健到足以抵御下一轮的低迷时期。如果业余投资者在相关的行业中工作,那么就已经具备了投资周期型公司股票的特殊优势,与其他任何类型的股票投资相比,这种特殊优势在周期型股票投资中尤其重要。每一次经济衰退结束时,周期型股票都会引领股市创出新高。周期股的游戏需要猜想和直觉,在这些股票中赚钱需要双倍的技巧。最大的风险是买入过早,受到挫折后又迫不及待地抛出。如果没有相关行业的工作经验,踏不准行业节奏,投资这类周期性公司是相当危险的。只要经济开始萧条,林奇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这类股票上,因为他总是作积极向上的思考,设想经济总要好转,而不去管报表上的一片黯淡。当情况变得不能更糟糕时,一切就又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受到压制的周期性公司必将以出色的资产负债表重返舞台。林奇由此得出的一个投资法则是:除非你是沽空投资者,或者是寻觅富婆的诗人,否则悲观毫无裨益。

困境反转型公司是那种已经受到严重打击而一蹶不振并且几乎要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比如那些由于“多元恶化”而陷入困境的公司有可能成为困境反转型公司的候选者。困境反转型公司的股价往往非常迅速地收复失地,在所有类型的股票中,这类股票的上涨和下跌与整个股票市场涨跌的关联程度最小。

隐蔽资产型公司是指任何一家拥有你注意到了而华尔街投资大众却没有注意到的价值非同一般的资产的公司。这种隐蔽资产可能十分简单,只是一大堆现金或者房地产,也可能隐蔽在金属、石油、专利药品中,甚至隐藏在公司的债务中。

需要注意的是,一家公司不可能永远属于某一种固定的类型,因为公司的增长率不可能永远保持固定不变。当增长型公司不能再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时,如果它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导致经营恶化,就会失去投资者的青睐,从而变成一家困境反转型公司。

$威尔药业(SH603351)$    $苏博特(SH603916)$    $恒瑞医药(SH600276)$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全部讨论

2022-02-11 14:08

业余投资者能战胜机构的最大法宝就是耐心,不受投资业绩考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