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投资总结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今年收益表现非常不好,A 股账户亏损 14.3%,港股账户亏损 14.42%。投资收益全年走势 1-3月份冲高回落。整体体现年初社会对经济恢复的乐观到悲观的转变。


第一部分

今年的财政政策社会部门和货币政策普遍偏紧,第一点是地方政府债务在房地产销售大幅下滑的状态下收入下降,花钱和赚钱+借钱这个事情已经玩不下去了,整体地方政府花钱有所收缩。

第二点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从 M1 增长 3%不到和 M2 保持 10%左右的增长,结合银行业存款结构的变化,很清晰的体现出居民部门信心不足,预防式储蓄,企业部门投资信心不足更多的借款是为了还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居民和企业之间的货币流速大幅减缓。

第三点中央政府和央行,今年受限于年初的赤字目标和汇率问题中央财政和基础货币投放在现在环境下远远不够,年底经济会议后中央额外发了 1W 亿特别国债,央行第二次降低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加大 MLF 基础货币投放力度货币和财政都有了拐头。

第四点国际环境,美国和欧洲都处于加息周期,美国1-2 年期国债收益已经突破 5%,汇率从年初的 6.92 贬值到现在的 7.12 附近,从下图也能很明显看到离岸和中间价幅度变化,7.2是一条线,这里央行开始干预汇率,年尾的外资流出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第二部分

第一点,今年账户 1-2 月份冲高盈利 10%左右,个人反思应该适当卖一些涨幅比较大的标的,降低一些仓位,储备一些现金,保持现金流充裕。大致测算了一下会降低 5%左右的亏损。

第二点,年初买了些港股物业公司下半年买了国央企火绿电公司和加仓大了招商银行提高了整体的股息水平,小幅加仓了隆基科沃斯。下半年 380-330 降低了腾讯的仓位,全年清仓了医药公司和海康威视,4.1-4.5 降低了 TCL 的仓位。

物业股:买入逻辑奔着现金流好,价格相对利润比较低估,生意模式稳定的考虑买入的,过于乐观低估了母公司对物业公司的长期拖累并且很难有回购和高股息作为保障。其中金科服务大股东更换脱离母公司影响,实施回购。其他物业公司只能等等母公司摆脱流动性问题才能好转了。

隆基科沃斯:在现在的环境下过早的补仓,更应该等到公司和行业环境有好转迹象之后在选择。光伏行业前几年的产能大量投资照成这两年的产能严重过剩,组件降价到 1元每W隆基面临的是行业出清的问题,从财务上看隆基在行业大扩产的时候没有选择卷产能积蓄了大量现金,账上 500 多亿的现金是走出行业内卷的底气。

科沃斯的表现和经营情况是叫我非常担心的,和同行石头机器人相比整体的经营效率和管理应该是有严重问题的,经过大幅下跌后占整体仓位 5%不到,算是配置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成长性吧,长期跟踪公司经营状态的改善吧。

火绿电公司:这是下半年很看好的标的,按买入价格有扣税后大概 6-8%的分红,火电收益于煤炭的下跌,风电和光伏发电又具有一定的成长性,算是向下有股息保底向上有利润提升的标的。最近这两个月他们股价也相对比较坚挺。

TCL 科技:这本来是去年看好的困境反转并且今年准备卖出的标的。但是行业基本面确实发生了改变,行业对于控产保价也有了一定的共识,今年整体表现也是比较好的,中途只有一次触发到了我的减仓价位,做了一定的减仓,剩下的仓位会保持住看看明年消费电子的复苏和控产保价的情况,也会遵守减仓的交易计划。

腾讯,腾讯年初到了 400 以上的价格,按道理来讲应该适当减少一点仓位保持流动性的,以后会严格遵守交易计划做流动性和仓位管理。虽然盈利有很大的会吐,但是腾讯的管理层还是值得信赖的,首先是每天 3 亿的回购,年底这几天暴跌提高到了每天 10 亿的回购,管理层对于投资者是最重要的,今年最主要的所得就是对于投资范围的收缩,更多的选择和投资者站在一起的公司。仓位后续也会慢慢像这类公司转移。

招商银行,今年加仓最多的公司,整个银行卡业三季报的息差已经降到了 1.7%以下招行保持在 2.1%,存款利率招行也保持最低,甚至低于四大行,金融给实体让利的空间已经没有了,明年资产端老贷款借新还旧和按揭贷款重定价都会对息差带来压力,负债端定期存款今年下调了两次,明年也极有可能继续继续降准降息,两项对冲情况还需要边走边看,对招商银行明年看法息差还有一定压力持续到明年年底。但是不妨碍我持有,毕竟 6%-7%的分红还是很有诱惑的。

第三部分

明年的展望:

国外明年可以预期的是美国会降息,具体时间和次数还不确定,对我们的出口还是会有很大压力,看一带一路国家的增长能不能对冲掉吧,这一块整体不乐观。

国内主要看房地产和中央政府投资这部分内容吧,明年的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应该是要启动了,力度主要看赤字率是什么力度,对现有库存是一个什么影响。从明年开始,住宅竣工的面积开始大幅缩水,如果新房销售还维持在现有水平的话去库存会在未来两年迅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