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IT市场年会|赛迪顾问发布《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发展指数(2024)》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 者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

2024年4月17日,赛迪顾问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在第25届IT市场年会——人工智能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发展指数(2024)》研究成果。

近年来,中国围绕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建设、数据治理、数据开发利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资产入表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推动数据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实践成果初步显现。赛迪顾问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各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文件为指导,并结合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实践,编制了《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发展指数(2024)》。

《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发展指数(2024)》设立数据要素发展基础、数据治理与安全、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数据要素应用、数据要素发展潜力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30余个三级指标对中国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以反映各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态势。赛迪顾问通过对100多个城市进行全面调研,评选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50强城市。

数据要素50强城市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24.04

数据要素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较大相关性。50强城市以经济发达城市为主,包含了4个直辖市、23个省会(首府)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剩余18个城市包括了11个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50强城市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地区,华东地区有21个城市上榜,中南地区有11个城市上榜,合计占比约2/3。但仍有部分城市表现突出,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面较大幅度领先其经济发展水平,例如盐城、德州、德阳、大理、柳州、湖州和达州等。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特征。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整体上华东和中南地区在各项指标的发展方面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处于前30强的城市超过3/4分布在华东和中南地区。二是数据供需发展不平衡,当前数据供给和数据需求匹配度仍然较低,虽然多数城市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据供给量,但数据流通和数据应用效果不及预期,仍然存在着数据供给质量不高、数据治理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果、数据流通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以数据应用为最终导向的市场化数据供给流通机制亟待建立。

数据治理与安全体系初步建立,未来如何推进政策落实是工作重点。一是多数城市均出台了数据治理、数据要素相关的政策,从制度层面规范了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大多数城市均有设置相应的数据管理组织机构,同时少数先进城市开始探索实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推动数据有效治理与运用。但是数据跨部门协同流通与应用的推进效果尚未显现,仍需制定相配套的落实考查工作机制,切实保证将出台的政策措施反映到实际的数据治理工作中。

数据流通能力加快提升,数据交易市场加速完善。当前,各地在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方面持续发力,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开放平台、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数据交易平台等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持续加快,政务数据开放量、公共数据开放量持续提升。尤其数据交易市场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经有34个城市共成立了50家数据交易所,各地围绕数据交易所加快数商生态建设、挂牌各类数据产品,头部数据交易平台数据交易额提升明显,但数据产品的交易频次、类型丰富度和可应用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