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茧成蝶之路”先进制造2024思想沙龙(第一期)成功举办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作 者

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

2024年4月22日,“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茧成蝶之路”思想沙龙在北京赛迪大厦成功举办。

赛迪顾问业务总监、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凌燕主持沙龙,邀请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机械工程系副主任刘辛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产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滕飞,中国兵器北方科技信息研究所主任高彬彬,上海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机器人部副主任许鹏,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项目专家薛明,首钢基金高级投资经理邓佳琪,北京智往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孙浚凯等政府智库、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行业企业和金融资本领域专家齐聚一堂,集合多方智慧,共同围绕“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茧成蝶之路”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刘辛军教授引导大家思考“为什么近两年人形机器人开始爆火”,是因为国际知名企业的引领带头作用,还是因为新技术突破产生的驱动作用?刘教授认为大模型技术的进步和算力的提升确实有力驱动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解决了许多过往的技术难题,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刘教授希望业界能够深入梳理通过大模型加算力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清单,将更多精力和资源向此汇集,尤其建议加强对机器人本体的关注。对于发展人形机器人的价值意义,刘教授认为当前阶段人形机器人的主要作用是技术验证载体,价值在带动产业技术发展,建议大家不仅关注行业本身能创造的效益,更要关注在人形机器人发展中伴生的技术和行业。刘教授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之路还很长,但当前我们有必要并且值得对此加大投入。

滕飞主任表示,人形机器人是脱胎于传统机器人的特殊形态,其特征之一是提升了人机交互能力,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已经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和发展,得益于几大相关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大大提速。滕主任更加看好从单一场景起步、在工厂中训练迭代、最终应用在家庭中的发展路径,认为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主要技术有望发展成熟并进入降低整机成本阶段。滕主任表示,政府智库应深化行业研究工作,进一步明确人形机器人的定义、定位和价值,界定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范畴,预判未来几年产业技术提升和市场拓展趋势,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规划提供支撑,更深入地服务产业发展。

高彬彬主任认为,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的爆火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为机器人发展带来新机遇。在人形机器人企业发展动态方面,据高主任观察,传统机器人企业目前在该领域的布局有限,人形机器人“新势力”企业的发展反而相对领先,这让她联想到智能手机企业在产业变革中逐步击败传统手机企业的发展历程,并表示这一历史是否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重演值得大家思考。对于当前人形机器人部组件性能有限且成本较高的堵点,高主任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多项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但更多是因为当前人形机器人带动的部组件需求量较小,上游企业针对性开展产品开发和批量生产的动力不足,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一问题将得到大幅缓解。

许鹏主任在发言中谈到,要做好任何品类的机器人,都需要回答清楚三个关键问题,即为什么要做这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能不能用,怎么用这个机器人创造价值?许主任表示,做人形机器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类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以此为基础人形机器人就具有了替代人类执行任务的能力。在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方面,许主任认为当前相关技术和产品成熟度还未达到用户期望的状态,人形机器人的通用性和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的融合水平亟待提高,但大家看到了技术快速成熟和产业化的可能性,近两年人形机器人的爆火确实受到了国际知名企业的影响,但这种爆火不是简单跟风,而是其产业生态链合作生产的制造模式颠覆了过往产业格局,打通了大幅降低成本的路径。在使用人形机器人创造实际价值方面,许主任建议结合企业技术优势和人形机器人特征、寻找某一特定场景先行开展示范应用,后续逐步优化产品性能、拓展到更多场景,未来为人类社会发展做贡献。

薛明总监也分析了为什么要做人形机器人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其具有适应人类环境和人机交互能力,能够帮助人类执行任务和满足人类精神追求,更重要的是人形机器人是非常优秀的训练平台,研发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将从人类身上采集的数据映射到机器人动作上,大大提升了开发效率。薛总也分享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思考,认为当前阶段人形机器人更像在“参加奥运会”,以突破极限为目标,追求更强的运动能力或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但日常生活中并不需要进行如此极限的运动,下一阶段人形机器人企业可能进行“能力降维”,针对应用场景需求以模块化方式构建可以批量化生产的产品。薛总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是一个“星辰大海”的长期工程,目前距离真正商业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其中重点需要做好行业标准、质量管理、认证测试、数据安全等体系的建设,在产品发展方面短期内依然要做“加法”,将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然后再逐步做“减法”根据应用场景去除冗余、降低成本。

邓佳琪经理基于近年来投资机器人相关项目的经验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尚未出现占据绝对优势的标准整机或通用零部件和软件产品,这意味着商业化进展较快的企业有望通过影响产品定义和构建成本优势形成较强的竞争壁垒。在企业发展动态方面,邓经理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企业需要比拼工程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如何妥善处理结构冗余、散热不佳、功耗过高、容易损坏等现实问题,这种能力需要在长期实践中进行迭代。在投资价值方面,邓经理推荐大家关注能够定制化、批量化生产零部件的国内企业,这些企业更加了解机器人的需求和痛点,能够快速跟进整机企业的研发进程开发更适用的零部件,能够快速大量出货,将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全部讨论

04-29 13:30

站在当前时点,AI下游的各个赛道机会是肯定的,比如像特斯拉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带动机器人产业链快速发展。智能驾驶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