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了解市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3年前,写过篇文章论述市场的有效性的文章, 那时候认为尤其是自媒体时代,出现什么逻辑,一篇优质逻辑文,论证详实,股价立刻高升。那时候流行抄作业,而且,抄作业确实有效果,那时候无论是蓝筹价值股大V,还是成长股大V,还是炒作股,打板股大V,都坚信着自己的理论,并坚信是自己的理论,导致自己发了财。于是,”一定要坚持价值“,”选准赛道,DCF估值“,各种声音不遗余力摇旗呐喊,似真理,也似炫耀。

这场牛市一直持续到了21年年底,随着新能源的衰落销声匿迹。仅留下公共事业跟石油煤炭主线,以及船舶等副线坚挺爬升。而最为明显的是,过去的那些权威,宗师,都偃入人烟。市场变得寂静。

也就是从22年起,所谓市场回拥有极大有效性的观念,开始了改变。我开始发现这个市场不是极大有效,甚至不是有效,看了曹仁超的观点,感觉划分强弱有效有道理,但是也不全面。市场,我目前看,其实它本身就是个草台班子似的有效性,如同很久以前接收星空卫视信号的卫星电视,有时候好使,有时候不好使,有时候接收不到信号,就干脆没法用。

目前的市场,在我看来,就是这样,而且未来将长期保持这样,它并非一个统一规则下的集合体,它让我想起”倩女幽魂“里的人间社会,倩女幽魂3里,老和尚带着小和尚来到人间,发现城市里每个人都携带着长枪短棒,刀不离手,不小心撞到,就要开战。饭店里吃饭,客人少,店家就就地抬价,客人多,客人就直接不付账。弱肉强食,野兽般的活着。

当然那时的港片常常带有传统的儒家思想,把问题归结于朝中出现了一只超级蜈蚣精或者树精身上。毕竟几千年的雄文壮表里写的都是,”亲贤人,远小人“就能兴隆,把一个机构,一个大集体的成败,归结于”得遇明君,侍奉明主“然后天下兴盛,这样寄托于个人。于是历史总是不断得重演。

《荀子》里说,”法者,治之端也“,如近得市场,其实还在端也。99%的人,都不清楚面对的到底是权力机构还是利益机构。如同清朝的时候,花钱可以买个县令,当了县令再去挣钱,这种事也很常见。

所以在这个人世间里,想赚钱当然要具备一定基础,要么有点钱,要么有点真才实学。有了基础,赚钱的唯一方式,就是选择跟着一伙人一起赚。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