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新谭 |印度比俄罗斯更重要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转眼已到了2023年下半年,回顾一下全球股市表现,即使中国经3年封闭,社会终于重开,本以为经济和市场都必大力反弹,不幸中国市场再次接近包尾,恒指跌了4.4%,MSCI中国指数更差,跌了超过6%,上证稍微好一点,微升了3.7%。

俄乌战争持续,美国通胀仍停滞于约4.5%水平,美国前所未有地1年内加息5厘,因此不少人错觉以为美国和欧洲经济必定衰退,股市必然大跌,美元崩溃论更甚嚣尘上。但奇怪地,美元强劲,全球大部分市场更已强力反弹,甚至重回牛市,上半年Nasdaq升了32%,S&P升了16%,日经升了27%,连德国DAX都升了16%。原来美国经济仍然颇强劲,失业率极低,消费力仍不错。去年最困扰欧洲的高能源价格亦已成为过去,现在天然气和石油价格都已跌超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

印度Nifty 50指数今年暂只升了约7%,但其实已经是历史新高。即使过去20多年,印度经济发展速度远比中国慢,但市场表现却远比中国好,更厉害的是,甚至跑赢S&P 500指数!从1997年6月至今,Nifty升了15倍(见表),S&P升4倍,恒指只升了24%(同期中国GDP增长了18倍多)。

现在印度更到了一个新的临界点,人口已刚超越了中国,经济规模亦在不久前超越了英国,升为世界第五大。面对的机会很多,但亦有很多挑战。整体上,我仍然非常看好印度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经济发展,主要原因有4个:

(1)印度将享受20年以上的人口红利。印度出生率也在下降,从1960年的近6,跌至现在的约2,即已略低于人口稳定所需的2.1。但因为印度从未执行一孩政策,所以预计人口到2045年之后才将见顶,之后的下跌速度也将非常慢,不会出现中国的断崖式下跌情况。印度的中间年龄是最理想的28岁,比中国年轻10岁,但又比埃及的高10岁,太老缺乏活力,太年轻社会又会不稳定。

有机但亦有危,印度的青年失业率也非常高,约23%(从前更高),看似比中国的20.8%更高,但中国数据只计城市,如加上农村,相信只会比印度高。印度如要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加速发展工业。

(2)莫迪总理过去9年执政,虽非完美,但绝对可算非常成功。估计今年GDP将增长7.2%,是全球大国中最快的一个,未来10至20年,应可维持6%以上增长速度。莫迪很有信心地宣布,印度GDP将在数年内(约2028年)超越日本和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成功机会极大,因为印度基数仍很低,人均收入只约2300美元,只需6%实际增长,再加约4%通胀,名义GDP已可在7年内翻倍。中国高增长的30年期间,平均实际增长超过10%。印度既做不到,亦不想增长太快,恐惧形成巨大债务问题,现在印度总债约90%的GDP,中国则已高达275%的GDP以上。

莫迪擅长强人管治,大刀阔斧把政府运作数码化,大大提升政策效率,更消除大部分贪腐空间。他曾突然宣布demonetization,取消大额现钞法律地位,一时间怨声载道,但长远对缩小黑市经济大有帮助。他的政府也开始大兴土木,加快发展公路、码头、机场、太阳能和风电等基建项目。IT服务业一向是印度强项,占出口40%,但制造业就一直都是弱点。莫迪已着力弥补此短板,现今企业开始从中国「derisk/decouple」,苹果(美:AAPL)、美光(美:MU)和Samsung(韩:005930),都已在扩大印度的制造业投资。若要成功,仍有很多劳工和土地法的red tape需要改善。

莫迪也有不少政绩被批评。最严重的是他的政党BJP,拥有不少印度教至上的极端民粹主义者,针对伊斯兰教徒的暴力和歧视事件正在上升。莫迪亦被指控减弱了媒体的言论自由,甚至法庭独立性也受到影响。但即使如此,莫迪的民调支持度仍高达77%(全球民选领袖中最高),明年选举中第三次连任的机会很高。

(3)无法否认,美国因为想对付中国(亦看好印度市场前景),而非常渴望加深与印度的各方面合作,甚至正式结盟!早前莫迪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最高规格接待,除白宫国宴外,还第二次被邀请到国会演说,过去只有邱吉尔和曼德拉几位,才有这个殊荣。莫迪当古吉拉特邦(Gujarat)首长时,曾因被指控践踏人权而被美国制裁,不准入境,对比现在的红地毯待遇,非常讽刺,亦尽显美国的虚伪。

莫迪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政客(甚至演员),演说既充满感恩之情,表示对加深美印关系的期盼,更加点幽默。他说近期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全球最热门话题,但他认为有另一个AI,比人工智能更重要,就是America and India!全场掌声雷动,起立致敬!

结果莫迪满载而归,美国答应大量技术转移和合作,包括先进军用喷射引擎、半导体、AI、量子计算、太空科技,以及生物医药等等。

美国也或许觉得成功,把印度拉进了Quad,更已成印度最多共同军演的合作伙伴。但印度外交政策一向坚持不结盟,现在更企图左右逢源,一边是Quad成员,但也是上合和金砖国等组织成员,亦曾参加俄罗斯军演(中国也在),更当然仍是俄罗斯石油和军备的最大客人之一。

(4)印度海外侨民数量冠全球,多达1800万,遍布北美、英国、欧洲、中东、非洲,在东南亚的也不少。在西方的印裔移民非常成功,美国印裔家庭平均收入高近13万美元,是所有族裔中最高,比全国中位7.1万美元高很多,平均教育水平亦是最高,超过70%拥有学士或以上。

西方政商界的印裔领袖数量更明显不断上升,随便数个例子,微软(美:MSFT)、谷歌IBM(美:IBM)、Adobe(美:ADBE)和Novartis(美:NVS)的CEO,且都是第一代移民。据统计,印裔CEO掌管的欧美企业总市值,超过5.5万亿美元!政界也愈来愈多印裔人士参与,英国首相辛韦诚、美国副总统贺锦丽(一半),和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Nikki Haley等都是其中表表者。

结果是西方人对印度人有良好印象,美国民调显示超过75%,相反,对中国人有好印象的只有15%,当然与被传媒和政客抹黑有关,但这就是现实。印裔侨民与祖国仍有极紧密联系,每年汇款过千亿美元回家,亦有助各国发展与印度的贸易、投资、文化和外交关系。

如果有一个国家,可影响中美竞争中的地缘政治平衡,必然就是印度,绝不是俄罗斯。俄罗斯有的只是6000枚核弹,经济规模二十大都不是,印度是未来的经济超级强国,请不要忘记,也是核武大国。中国应尽快改善与印度关系,解决或最少淡化边境问题,更绝不可躺平接受印度必将加入西方阵营的所谓「宿命」。

估计在不久将来,印度必再次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此要求非常合理,印度已成最大人口国家、第五大经济体,更可代表整个"Global South"(南方世界)发声。联合国是二战后的产物,所代表的国际秩序已严重过时,如不与时俱进,其实际意义将继续缩小,甚至将被淘汰。

我认为中国必须支持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对修复中印关系有极大帮助。尤其在现今局势,美国极可能将支持印度申请,如中国反对,等同把印度送进美国怀抱。

【原创文章,转载请标出处】

@天天静心课 @方舟88 @不明真相的群众 @富兰克凌 @Ricky @leolau @今日话题

* 本文只提供一般信息。它不构成购买任何证券,投资产品或基金任何权益的邀请。投资者应咨询财务顾问后再作出任何投资决定,而不应仅仅依靠上文而作出投资决定。投资者应验证本文所提及的任何信息的准确性。中环资产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投资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