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股份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20喜欢:25

公司是做什么的?

主营业务;

1、省外专网业务(粤TV)跟省内专网(广东IPTV),2019年全国专网业务占营业收入8.28亿,占总营收入的83.14%,其中省内营业收入为8.73亿,占总营收的87.6%。

专网业务(IPTV)业务是跟宽带公司合作,由他们向用户收基础收视费和增值业务订购费,然后向公司支付分成收入。IPTV可以简单理解为电视机顶盒子,跟之前的有线电视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只是接口从之前的“有线”变成“宽带网线”。比如云视听悦厅TV,是搜狐视频和广东南方新媒体合作的一款电视端视频客户端软件。

2、互联网电视业务。大屏电视的内容是有监管的。比如腾讯视频,可以在移动端播放,但是没法在电脑端播放,在电脑端播放必须有牌照。腾讯没有牌照只能找有牌照的合营。19 年公司OTT 业务的云视听系列产品运营营收1.2 亿元,同增40%。

公司云视听系列产品全国有效用户超过1.3 亿户,同比增长31%;公司OTT业务合作方实力雄厚,内容资源丰富,对用户吸引力持续提升。根据勾正数据,20 年3 月云视听极光、云视听小电视、云视听MoreTV 的月活跃规模用户分别达9,433/1,891/830 万户,环比变化2%/25%/-2%,排名分别位居1/5/6 名。

2019年,1.29亿的营业收入,占总营收7.8%,毛利润是9380万,毛利润率是72.7%。这一块在我看来就是牌照租赁费,随着云视听极光(腾讯视频的内容)、云视听小电视(哔哩哔哩的内容)等营收的增长,这一块基本属于稳赚的。当然具体的分红比例,利益分配并没有细说。所以腾讯、哔哩哔哩视频营收的增长,能带来公司多少营收并没法量化。

3、竞争格局来看,省内专网IPTV是广东省唯一的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运营商,坐地户。ott业务跟IPTV业务都是有牌照监管的。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只能接入到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集成服务平台上 , 集成服务平台只能选择连接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内容服务平台 。 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平台和集成服务平台均不能与设立在公共互联网上的网站进行相互链接 , 不能将公共互联网上的内容直接提供给用户 , 暂不得开放广播电视节目直播类服务的技术接口 。 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只能唯一连接集成服务平台 , 不得有其他访问互联网的通道 , 不得与网络运营企业的相关管理系统 、 数据库进行连接 。 

4、根据公司与腾讯计算机签署的业务合作协议 , 双方均有提供云视听极光节目版权内容的职责 。公司在云视听极光业务中的收入分成包括用户付费分成和广告收入分成两类。 在实际运行中 , 免费节目来自双方分别提供的版权内容 , 腾讯计算机提供的内容更多; 付费节目全部来自腾讯计算机提供的版权内容 。  公司提供的云视听极光节目版权内容 , 通过运营收入分成或一次性买断方式取得 , 属于公司的版权内容采购 。 腾讯计算机因提供节目版权内容而得到的用户付费分成 , 不属于公司的版权内容采购 。 

也就是说盈利的大头部分,比如最新的电影付费收益,跟新媒没关系,新媒只享受简单的流量的钱,或者固定费用模式。除非版权是新媒自己的。这也是很多人不看好新媒的原因。

根据公司跟腾讯签的合同显示。

公司与腾讯计算机自 2015 年起合作开展云视听极光业务,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15 年 6 月至 2016 年 6 月,产品名称为云视听企鹅,用户付费由腾讯计算机收取,公司参与产品运营管理程度不深。第二阶段为 2016 年 7 月至2017 年 4 月,产品名称改为云视听极光,用户付费改由公司收取,公司权利义务增加。第三阶段为 2017年5月至今,用户付费仍由公司收取,双方职责划分基本没有变化,公司分成比例有所提高。 

公司在云视听极光业务中的收入分成包括用户付费分成和广告收入分成两类。用户付费分成和广告收入分成,均按三种用户来源渠道与两种内容提供方式分别组合形成的六种情形分别确定。

三种用户来源渠道分别是:非预装渠道(终端用户从应用软件下载云视听极光 APP)、腾讯计算机渠道(在腾讯计算机自有及合作的电视一体机、机顶盒等终端预装云视听极光 APP)和南方新媒体渠道(在南方新媒体自有及合作的电视一体机、机顶盒等终端预装云视听极光 APP)。

两种内容提供方式分别是:腾讯计算机提供版权内容和南方新媒体提供版权内容。在实际运行中,用户付费分成和广告收入分成主要来源于两种情形:(1)非预装渠道且腾讯计算机提供版权内容;(2)腾讯计算机渠道且腾讯计算机提供版权内容。 根据双方签署有关合作协议,第一阶段双方按照一定比例对用户付费和广告收入进行分成,没有关于公司可以从收取的用户付费中先行扣除部分云视听极光业务营运成本的约定。 

根据双方签署有关合作协议,第二阶段公司广告收入分成比例没有变化,公司用户付费分成比例因增加了调整系数因素有所降低(即原来分成比例×调整系数);

同时,公司可以从收取的用户付费中先行扣除部分云视听极光业务营运成本。 根据双方签署有关合作协议,第三阶段公司用户付费分成比例、广告收入分成比例均有所提高;同时,公司可以从收取的用户付费中先行扣除部分云视听极光业务营运成本。 

根据权利义务对等的条件来看,新媒整体上应该处于弱势水平,毕竟除了拍照一无所有,内容都是腾讯的。

5、截至2020年11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4.83亿户,目前IPTV用户只有3亿多,这1个多亿就是增长空间。但是好像天花板已经来了。

6.16-18年版权内容费,公司版权内容费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43.03%、51.70%和 60.65%。版权内容费是影响公司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公司版权内容费主要采用收入分成的模式,即以公司获得的收入按照约定的比例向版权内容供应商支付版权内容费。未来随着公司 IPTV 业务和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增长,公司拟加大节目内容版权的采购,公司的版权内容费将相应的增加。 

市场担心的问题:

1.ott跟IPTV监管牌照放开,这样对新媒的打击是巨大的。特别是ott牌照,现在新媒跟腾讯、哔哩、虎牙等采取分成方式合作,如果这一块去掉,未来公司业务就没了想象空间。

2、目前公司业务对 IPTV 依赖比较多 , 市占率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 , 新业务拓展需进一步观察 , 不确定性较大 。 

3、 OTT 用户增长但广告没有同比例增长 , 广告主需求减少 , 跟广告营销行业大盘情况一致 , 短期趋势不会改变  。

4、年轻人不看电视,大屏已经逐渐淘汰。小屏与其他娱乐方式 , 对网络电视的挑战。

5、云视听极光产品与腾讯合同期限为2017年4月25日至2022年4月24日。有不合作的可能,算是隐患。

6、现在手机都有个投屏功能 , 手机上的视频 , 按个一键投屏就能投到网络电视上 ,对ott业务造成威胁。

业务分三大板块:


 1) 省内 IPTV: 贡献约 80%收入 , 在广东省 3,600-3,700 万宽带用户中拥有约 1,800 万 IPTV 结算用户 , 渗透率 48%左右 , 用户付费并不高 , 提供以电视直播+长尾内容点播内容 , 运营商向公司支付分成 , 用户每个月向运营商支付约 200 元打包费用(电话+宽带)  , 公司每个用户每年可获得约 40 元 。 

2) 省外 IPTV: 19 年收入两三千万 , 覆盖 11 个省市 , 基础业务有一定门槛 , 需要一定资质和合作资源 , 规划 3 年内增值包覆盖全国 , 虽然业务毛利率较低 , 但全国有超过 3 亿IPTV 用户 , 市场空间大 。 

3) OTT 业务: 和不同产品方合作推出云视听系列产品 , 产品矩阵有效用户 2 亿+ , 在行业中位居前列 , 拳头产品云视听极光 8,000-9,000 万有效用户 , 收入包括付费收入和广告收入 , 付费比例较低 , 付费用户数几百万体量 , 可变现业务形态与内容服务比较有限 。 

未来发展规划: 目前公司业务对 IPTV 依赖比较多 , 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到 60%~70%后提升难度较大 , 单纯依靠用户增长提升收入和利润不可行 。 突破方向: 1) 商务运营新业务: 2020 年成立商务运营中心 , 自建团队 、 通过专门渠道和品牌运营广告业务 。 2) 加大内容投入: 和股东广东广播电视台合作 , 把其地面优势内容转变为大屏端点播内容 , 并在省外进行分销 。

未来可能的利好:

1、公司有合作资质正在做大屏端卖彩票 , 但是还没有做到大规模推广 , 在 IPTV 渠道可以做 , 但 OTT 渠道暂时还有障碍 。 公司希望用电视渠道打通广告 、 电商 、 电竞 、 彩票等业务。

2.广东电视台可能的资源技术支持。可能会借鉴湖南台的模式 , 做活做大平台 , 把更多的价值放在上市主体。但同时也说,内容制作相对比较弱 。

3、合作伙伴包括三大运营商 、 腾讯 、 快手 、 哔哩哗哩 、 虎牙 、 极光等互联网大厂!

4、在2.5日公告,不超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 用于转换公司债券。但同时又说,目前公司不缺钱,没有发现可转债的准备。

公司2021年3.12日接受了机构的调研,我们结合调研信息来看一下财务情况。


1. 毛利润提升,三费下降。这是规模效益带来了成本优势。


2、roe、roic、roa指标达到优秀企业标准。

3.目前目前货币资金20.47亿,除现金之外的流动资产合计 9亿  、 负债合计7.41亿,主要是6个亿的应付账款,跟0.57亿的工资。股东权益25.25亿。账面现金多,除了回购之外,估计目前公司也在发愁这钱干嘛。调研说是要买版权。


4、主要券商对2021年的净利润预计是7.27亿,净利润增速约为20%。

5.1) 省内 IPTV: 贡献约 80%收入 , 在广东省 3,600-3,700 万宽带用户中拥有约 1,800 万 IPTV 结算用户 , 渗透率 48%左右 , 用户付费并不高 , 提供以电视直播+长尾内容点播内容 , 运营商向公司支付分成 , 用户每个月向运营商支付约 200 元打包费用(电话+宽带)  , 公司每个用户每年可获得约 40 元 。 

省外 IPTV: 19 年收入两三千万 , 覆盖 11 个省市 , 基础业务有一定门槛 , 需要一定资质和合作资源 , 规划 3 年内增值包覆盖全国 , 虽然业务毛利率较低 , 但全国有超过 3 亿IPTV 用户 , 市场空间大 。这是未来方向,但是目前看不到亮点。

6、OTT 业务: 和不同产品方合作推出云视听系列产品 , 产品矩阵有效用户 2 亿+ , 在行业中位居前列 , 拳头产品云视听极光 8,000-9,000 万有效用户 , 收入包括付费收入和广告收入 , 付费比例较低 , 付费用户数几百万体量 , 可变现业务形态与内容服务比较有限 。 未来发展规划: 目前公司业务对 IPTV 依赖比较多 , 市占率进一步提升到 60%~70%后提升难度较大 , 单纯依靠用户增长提升收入和利润不可行 

7、iptv用户数增长比较平稳 , 21Q1 增长情况与 20Q4 类似 , 环比略增 , 季度增量在 30-50 万水平 , 未来 OTT 用户增量会很大 。

8.公司目前规划未来三年做积极转型 , 转型目标是提升付费率做大收入利润 , 核心途径是整合内容 , 形式包括明确内容分成 、 购买 、 定制 , 把广东台内容做再次挖掘 , 不排除做购买资产等方面操作 。

如果按照公司说的,市占率能提升至60-70%(目前已经是50%),增量大概740万户,能带来营业收入2.96亿的营业收入。大概能保证2021年以及2022年的业绩增速。但是其后天花板也就到了。

这可能是目前市场给新媒股份低估值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同行估值:


前五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有限电视的,市值大概在50亿,而以后IPTV或者ott抢占的就是他们的市场,所以虽然他们现在有行政垄断地位,但是基本都属于价值陷阱了。

后面4家公司业务都有业务牌照,单纯的媒体信息服务这一块收入基本都维持在7亿的水平,不同的是:

东方明珠主营业务是视屏购物、单纯收入结构看跟华数传媒更类似。但华数传媒网络传媒总收入是20.48亿,基本是新媒股份的1倍。从净利润来看,华数传媒最近三年净利润维持在6.5亿附近,分红率保持在50%附近,最近三年华数传媒的估值维持在18-25附近。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2年后如果新媒股份找不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基本就是跟华数传媒一样的低成长股票。

我们就按最悲观的假设来计算一下新媒股份可能的市值。

2021年公司利润7.27亿,2022年8.7亿。其后业绩保持6%的自然增速。给18倍的估值,则2021-2022年市值分别为130亿,156亿。

目前市值117亿,持有至2022年收益为33.3%。

公司股价从142跌倒目前的50,主要是杀成长逻辑,特别是在去年10月份,公司接受机构调研后,股价更是走出来单边下跌的行情,说明调研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悲观。

但是目前估值已经基本反映了这个悲观预期。

也就是说最差情况,也就是跌到90亿的市值,目前117亿的市值已经是越跌赔率越高的位置了

只是在悲观预期之下,行情可能不会这么快翻转。算是一个可以中线观察的标的。 $新媒股份(SZ300770)$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1-03-29 01:39

感觉公司没什么进取心,不能开拓蓝海,就在啃老本

2021-03-29 08:59

太详细了,谢谢

2021-03-28 22:43

讲了机会,也讲到威胁。逻辑梳理的比较清晰。

2021-03-28 22:37

分析还是非常不错!但结尾不太认同,过于悲观

2022-07-26 09:00

为何ROE,净利率能比歌华,东方明珠,甚至芒果好那么多?

2021-08-02 23:19

写的很赞;谢谢;

2021-06-15 19:40

分析透彻

2021-06-13 07:30

什么时候可以彩票销售?

2021-06-12 12:26

@将军111:这股票营业成本怎么控制的那么好?净利润率不断的提升,这是什么原因?它的成本主要是版权费。这个费用成本以后可预期吗?成本计算方法也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不像制造业成本相对来好计算。哪位大神能说说?各项指标看的话还是可以的。非常好的Roe 毛利率,净利率也非常不错。 基本没有息负债,现金流净额和自由现金流也可以。

2021-06-12 12:19

新媒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