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集采接续研究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3

$通化东宝(SH600867)$ $甘李药业(SH603087)$

仔细研读了一下新一轮的集采规则,从刚开始觉得是短期利空到现在我甚至觉得不管短期长期都是利好了[捂脸]。原因如下:

1、这一轮集采降价幅度没有第一轮大,据规则,假设东宝采取全A的报价战略,二代平均每支大概降价11.7%,三代平均每支大概降价35.62%,总计每支平均大概降价16.02%,相比首轮集采40%左右降幅温和得多。

2、新一轮集采首年报量,东宝二代总共3095万支,甘精430万支,门冬系列共253万支,三代总共683万。总销售额11.49亿。东宝23年年报中披露23年胰岛素制剂总计销售8322万支,同比增长12.83%,那么24年集采降价后,保守估计24年还是增长12.83%,则销量为9390万支,且24年前5个月都是按照没降价之前的价格卖的,根据三代替代二代的逻辑,其中甘精的销量占比必然会提升,那么平均每支的单价也会提升,不过因为需要渠道补差,跟前两个利好抵消。毛估估24年销售额为28.56亿(9390÷3778×11.49)。23年这块的销售额为26.3亿,且利拉鲁肽24年保守估计能贡献1亿营收。

3、集采规则中还有这样两个条件:(1)当中选产品对应的企业获得的基础量和剩余量总和达到其 承诺供应国内市场最大产能的 50%时,医药机构不再继续将该企业 产品作为剩余量选择对象。

(2)若因A类中选企业的产能原因导致剩余量尚未分配完毕的, 医药机构可从任意中选产品中选择剩余量。

这样的话也不用担心光脚的报低价乱来,毕竟产能这东西不是说一年两年就能建的起来的,利好龙头。

结论:新一轮集采甘李最大利好,东宝、联邦次之。国产替代逻辑不变。

全部讨论

“且24年前5个月都是按照没降价之前的价格卖的,根据三代替代二代的逻辑,其中甘精的销量占比必然会提升,那么平均每支的单价也会提升,不过因为需要渠道补差,跟前两个利好抵消”
------ 为何24年前5个月是按照没降价之前的价格卖? 这次集采执行时间是5月? 渠道补差价一般持续几个月呢? 谢谢

甘李利好 但只是对甘李公司。对甘李现在的股价不一定是利好 估值已经包含甚至透支

04-13 16:41

我看不明白规则,全国首年采购需求量见附表 1中每家厂家都写了支数,是不是已经分配好了数量,差价格没有定。如果价格没有中标,是不是不能给药厂那么多数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