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得】第155期:银行得富区域者得天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2喜欢:8

问:邱国鹭先生曾言:“银行是得富人者得天下,互联网是得屌丝者得天下。”或许可以认为在富裕地区,优质银行因服务于相对富有的客户而具备一定优势。然而,今年市场表现却出现一些意外,一些业绩欠佳的银行反而取得了较好的涨幅。

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董宝珍:

1区域特征与优质银行产生

对中国来说,最客观、最符合国情的是哪些区域更容易产生优质银行呢?发达地区通常以工商业发达、人民富足为特征。因此,工商业往往是这些地区最大的金融资源需求来源。由于人民富足,综合金融服务在这些地区有着广阔的市场。

因此,中国银行真正能够创造超越行业增长和回报的机会,更可能不是源自特定的业务模式或管理水平,而是来自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2业务模式优势、管理层优势的局限性

作为一名银行研究者,我已经仔细观察了过去若干个季度的情况。实际上,中国连续的降息、降低LPR,以及经济的转型过程中,那些依赖业务模式优势的银行出现了问题。以平安银行为例,作为著名的零售银行,在最近的三季度中,其收入增速大幅下降。这种下降实际上宣告了零售银行时代的阶段性终结,标志着靠一种业务模式优势一直领先的时代性终结。

因此,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虽然一时可能通过业务模式优势在短期内取得领先地位,但这些领先是短暂的。

优秀管理层带来的经营优势相较于业务模式优势更为强大,然而,即便是由优秀管理层打造的业务模式,在面临多变的环境时也难以持续。以招商银行为例,最近的收入出现了萎缩,增速下降。尽管招商银行的衰退幅度相对于平安银行更好,这反映了招商银行拥有更强大管理层的事实,但其增速下降的原因在于零售业务模式在未来的时间段内面临了新的环境。

因此,业务模式优势和管理层优势在当前环境下都变得力不从心。相比之下,更为可靠的优势是区域经济。银行的成功往往依赖于其依托的区域经济,覆盖的地理范围越广,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正如邱国鹭先生所言,银行的财富源自于富人,这里的富人指的是富裕的区域,即发达的经济区。

3区域经济的重要性

目前来看,包括过去几年,真正实现收入增长且在各个方面表现优越的银行,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的城市,尤其是城商行。因此,目前发达地区城市行的金融数据较为出色,这一事实还未被证伪。它说明银行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其依托的经济背景,而经济背景既是一种物理存在,也是一种区域性的空间概念。

银行的经营状态不仅受到空间影响,还受到时间的影响。因此,观察银行的经营状态需要考虑宏观经济背景,将宏观经济背景抽象为时间的位置。在除了时间之外,也考虑空间的时空两个角度上,才能全面理解银行的业务模式特点和管理层水平。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银行投资者们一直将管理层优势视为最高优势,同时也认为业务模式优势最为关键。然而,我并不完全同意这一观点。早期指出招商银行率先估值修复的说法仅是因为它是第一个显露出复苏迹象的银行,标志着行业转暖。虽然有人认为管理层优势是唯一的复苏依据,但我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观点。

不幸的是,过去几年没有机会证明我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似乎证明了一个变化的背景,即业务模式优势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效,而管理优势也不能逆转。这一背景变化的唯一救星可能就是区域经济和整个行业周期。目前来看,中国的行业周期至少从资产质量的角度上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虽然息差仍在下降,但整体而言,已经摆脱了最为困难的时期。中间的波动都是上升新周期中的起伏。

因此,将“富人”理解为区域经济与时间的交融,如果在2015年投资银行,可能会显得较为困难,因为那时候行业才刚刚开始恶化。在20年前后19年,银行的数据就开始全面好转。然而,到今天,银行的发展受到了疫情的干扰,疫情引发了一些次生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没有改变银行已经摆脱问题,走上新周期的事实。

4外部资金对大型国有银行的影响

在2023年全年,银行表现并不差,尤其是大型银行。然而,这种较好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大型银行中,而这些银行的财务数据并不强劲,最多只能达到平均水平。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大型银行占据了中国六大国有银行中的一大部分,占据了银行金融资源的70%。因此,它们不可能在表现上脱颖而出,而更可能处于中游。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为什么在2023年,这些中游的大型国有银行的走势要好于那些资产质量更好、拨备率更高、成长性更强、利润增速更快的银行呢?这一事实表明,推动大型银行估值上涨的资金并不是来自于市场内部,而是来自于市场外部。这其中蕴含一种观念,即我们应该尊重价值规律,按照估值配置我们的资金。

因此,在2023年,大型银行的财务数据虽然并不特别出众,但它们的表现要强于那些数据特别好的银行。因为如果推动大型银行估值增长的资金来自于市场内部,按照市场原理和价值规律行动的话,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更为优质、高利润增长率,甚至估值更低的那些优秀银行。但在现实市场中,更为优秀、估值更低的银行,甚至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并没有成为资金推动的目标。

相反,体量庞大、数据相对弱的大型国有银行成为了主导性力量。这些大型国有银行一旦上涨,就能够带动整个指数的上扬。因此,在整个2023年中,大型国有银行的表现实际上很像青岛的徐先生所说的“立信”——在市场中树立起一个表率,展示出一种模样,并预示了未来。

当然,很多投资者可能会对这种温吞水的市场表现感到困惑,认为市场时而跌宕起伏。然而,温吞水作为一个市场特点,实际上正是因为在没有场外资金推动的情况下,大型国有银行难以凭借自身的估值和业绩数据获得市场化资金。因此,场外资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这些大型银行所固有的低估值、高股息、符合价值规律的特点上。

总体来说,场外资金希望未来中国市场朝着符合价值规律的低估值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市场活跃、行情走牛,进一步建设金融强国。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点击查看原视频:网页链接{董得(第155期):银行是得富区域者得天下 }

全部讨论

2023-11-17 20:38

董老师举招行这个例子有问题:招行在小城市,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方是没网点的,招行的客户主要是大城市的有钱人,招行可以近似看作一个全国大多数经济发达地区区域银行的联合体。招行的利润增速下降肯定不是文中举例经营区域经济不好导致的。

2023-11-17 19:45

能说下到底买的哪个银行股,我也想跟着买点?

2023-11-18 20:22

2023-11-16 18:12

@否极泰董宝珍 老师,你好!请教你,从分红角度看如何判断?

2023-11-16 15:40

跳出银行看银行,多维度思考,不要拘泥于单一因素:富人和富企业是良种!富裕地区和富裕行业是良田!经济周期或行业周期是季节!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业务模式是良好的田间管理!天时+地利+人和=得天下

2023-11-16 14:25

董老师 收徒弟不 我免费给你打工

2023-11-16 10:48

只要熬不死,就往死了熬。

2023-11-16 10:28

我真的服了能不能不要宣传行业和个股了,真不知道这些大v宣传这些又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