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复利魔力的指数基金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8喜欢:4
中国的指数基金在十几年的股市波动中失去了时间复利的魔力,并没有取得非凡的业绩。下图是从2004年开始,上证指数和华夏上证50ETF(510050)的走势。

如果从2004年12月开始每个月定投1000元,到现在,收益只有66.37%,合计年化收益率4.77%,比利息高不了多少,很尴尬吧?
        有的人会发出疑问,指数上涨了近三倍,为什么收益只有66% ? 因为只有在最开始投入一大笔钱,到现在才会变成三倍。采取定投的方式,一个月买一些,到现在也才涨到1.66倍,是不是挺惊诧。

        上图是易方达创业板ETF(159915)四年以来的定投收益图。收益达133%,年化收益22.32%。但相比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来说,排名并不算靠前。从三年定投业绩排名 可以看到,易方达创业板ETF 只排在46位。
        下图是中邮战略产业(590008) 三年的业绩,收益率:162.97%,年化收益率38.03%。
你还会选择指数基金作为财务自由之路的伴侣么?

全部讨论

2016-08-16 06:00

市场高估时没止盈

2015-12-30 22:24

其实如果在90年代初投日本指数基金,00年初投台湾指数基金,到现在收益还不如买国债。但这并不是指数基金的错,原因是在较高估值介入。
指数基金只是一个工具,它如实反映了市场平均水平,我们在投资它的时候需要自己判断当前它是否值得定投。像同样是上面说的上证50,如果坚持只在10PE以下低估值定投,在18PE以上高估值卖出,投资下来的年化收益高达26%以上。而且这个策略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有效,不会因为基金经理人的表现而动摇。

2015-12-30 22:05

买入指数基金,必须的。您这收益再好,我也不动摇。我个人认为您举例缺陷如下:第一,时间不够长,没有长期检验;第二,我们并不知道未来哪个主动基金能表现最好;第三,创业板因为上涨幅度大,透支未来收益,根据均值回归,反而未来收益会更低。第四,波动大的基金定投时虽然可能买入更多便宜筹码,更可能选择向上大幅度波动时卖出,但也可能相反。考虑到对定投者的心理建设,不稳定可能是不良刺激,不利于长期坚持。所以,巴菲特建议普通(非专业)投资者选择标底最宽、费率最低的指数基金,根据投资者生命周期,在非高估值时先适当一次大量投入,然后定投。并持续尽可能长的时间。当然,您的研究付出了劳动,某些方面还是有价值的,思考,辩论,辨明。共同进步。谢谢。@银行螺丝钉 @ETF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