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估值的核心思考过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投资就是找到企业的内在价值,然后以明显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明显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在没有高估或低估的时期,一直持有,陪伴企业成长。因此估值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决定投资收益的高低

以下是内容大纲:

拆解自由现金流估值法得出五个重要的估值要素

以十年现金流视角,不同的净利润增速给出不同的估值

额外的资产估值与负债处理

买入的价格和卖出价格的设定

应对市场价格波动

持仓策略

以下几个根本性的投资原则是构成估值的底层逻辑,任何时候都需要去遵守,不能违背,投资过程中的所有思想,都是在这些基础原则下演变而来的

使用自由现金流折现法进行估值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始终以企业所有者的视角看待投资中的问题

从长期角度去看,价格始终围绕内在价值进行波动

把股票看成一种特殊的债券

第一部分 如何得出合理估值

自由现金流折现法估值的拆解

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就是对整个企业存续期内的每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按照一个折现率折现后得到的价值的总和,以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和实现该现金流的风险

举个例子:A企业 从第1年到第10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利润全部转化为自由现金流)

分别是10,11,12,13,14,15,16,17,18,19

把第一年的利润10,按照10%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就相当于当前的10÷1.1

把第二年的利润11,按照10%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就相当于当前的11÷1.1÷1.1

.......

把这些年的现金流折算成今天的价值,然后相加,这些就是这些现金流的当前价值

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法并不是一个可以靠公式直接得出具体数字的方法,重要的是给出了在估值过程中必须的3个关键变量:未来每年自由现金流是多少折现率应该定多高,企业能够经营多久

自由现金流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会计规则而言,市值 = 净利润 * 市盈率,但是这样的估值并不合理,原因在于净利润并不一定是真实利润。

第一,企业有可能采用会计手法制造出假利润,

第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无法持续的非经常性的利润,比如公允价值的波动

第三,有时候一些企业赚到的净利润并不能装进股东的口袋里,它需要把赚来的钱不断的投入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来维持市场地位和利润

一般可以使用财报中的,经营现金流净额 - 维持性资本支出 作为自由现金流,这里面的“维持性资本支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判断,一家企业的资本支出,一般包括用于生产力的提高,维护,新产品或扩大生产,这里面哪些是维持性的,哪些是扩展性的,需要仔细甄别,甚至有些资本支出看似是扩张性的资本支出,实际上是维持性的,比如一些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变化更新了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并不能提高利润,但是如果不更新这些生产线就会被市场淘汰掉,后果就是连当前的利润水平都无法保持。另一个甄别是否是维持性的资本资本支出的方法是,看它的这项资本支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如果能随时停止此类资本支出,又没有影响到未来盈利能力,那他就不是被动的维持性资本支出。几乎所有比较内卷的行业,都存在大量的维持性资本支出,尽量远离资本开支比较大的企业

真正的自由现金流是企业可以拿出来分给股东,且不影响经营和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的利润,分红是绝对的自由现金流,但是分红并不一定是全部的自由现金流,一些企业会留有一部分利润在账面上,这部分钱也可能是自由现金流,所以具体自由现金流有多少要根据企业分析得出结果。

估值要从自由现金流开始,自由现金流的多少要从资本支出上面去判断

折现率的应该定多少

折现率则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数据,具体数值应该按照无风险利率和企业的不确定性来给出,两者的数值越高,折现率也就应该越高。

可以理解为:折现率 = 无风险利率 + 不确定性风险补偿

举例说明,现在有2种资产可供选择投资,一种是无风险利率为3.3%的债券,另一种是收益率为3.3%的股票并且在未来的盈利能力也不会增长,这种情况下,一定不会有人选择股票,因为同等收益下,股票要承担比债券更多的风险,所以它的收益率一定要超过债券的收益才有被投资的可能性

巴菲特在1994年的股东大会上这样说:

“在长期债券利率为7%的世界里,我们肯定希望我们的税后现金流贴现率至少为10%。但这要看我们对企业有多确定,我们对企业越觉得确定,贴现率越接近最低值。”

就目前无风险利率的参考值为3.3%的情况下,把股票的折现率定为10%,依据是:

近十年的沪深300的年化收益是10%,所以我对股票的收益期望值也是10%

比大师的安全标准高一点,折现率为无风险利率的3倍,安全边际也会变高一些

所以我们重新回到2种资产的选择上,把股票看成一种特殊的债券,它们是等价的:

“无风险,无成长”的3.3%债券

“有风险,每年有10%增长”的3.3%收益率的股票(10%的成长与风险折现10%相抵)

折现率定为10%具体的数字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有这个数字,才方便拿它和债券的收益做对比。另外解释一下:这里3.3%的收益率的意思是,我们投入100元,回报3.3元真实的自由现金流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自由现金流的30倍”,这跟市盈率有所不同,市盈率PE的分母是净利润,在净利润100%能够转为自由现金流的企业,30 PE 等同于 30倍自由现金流,在净利润无法100%转换为自由现金流的企业里面,30PE与30倍自由现金流是不能够相等的,我们始终以自由现金流倍数作为估值的基础,而不是市盈率

通过上面的重要结论,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一家企业的股权,收益率为3.3%时,盈利增速高于10%就值得投资,或者说,盈利增速有10%,收益率高于3.3%,也是值得投资的。

但是现实情况更加复杂,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给了我们3个变量,这3个变量带来了以下3个问题:

确定性不一样的股权注定折现率是不会一样的,有的企业像风雨里摇摆的小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海浪打翻,有的企业则像一个稳定的印钞机,股东们可以坐等数钱。不确定性太高就必须用比10%更高的折现率,高风险必须给予更高的收益才有吸引力。

企业的盈利增长速度也不可能全是10%,会有企业的盈利增长速度低于10%,也有企业的盈利能力高于10%,不同的盈利增长速度代表未来产出的现金流不尽相同,该怎么估值?

企业的生命周期不相同,即便是确定性和盈利增长速度一样的2个企业,有的能持续经营几十年,有的经营几年就倒闭了,那么产生的现金流也不一样,所以估值自然也不会一样

投资是门艺术,而不是算术,在这个问题上就有了很好的体现,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方法是,我们只投确定性足够高的“印钞机”型的企业股权,按道理来讲,如果一家公司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只要折现率给的足够高(也就是说,价钱足够便宜)就可以考虑,但是不确定性是很难被量化,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去表达它,所以面临太高的不确定性,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远离它。只选择确定性较高风险小的企业时,就可以通用10%折现率了。巴菲特也说过,首先要考虑确定性,其次才是现金流。

确定性,是最终的结果偏离你预想的结果。假如100个人有95个人能正确的猜测出这家企业的利润业绩,那么就可以称之为高确定性,如果只有50人能比较准确的猜测处业绩的范围,那就是低确定性;或者说,一个人猜测的业绩范围与实际结果偏差只有5%-10%,那就说明企业发展稳定,有较好的预知性,如果每次都预测不准,偏差在30%以上,那就说明确定性不足。对于周期股来说,预测不准每年的变化属于正常,但是对于整个周期而言,仍然需要较高的确定性

高确定性来源于:简单的业务,超强的竞争优势,长期不变的市场格局和环境,无需较快更新的行业技术,较低的债务比率,较少的资本开支

始终投资确定性较高的企业,是投资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关于盈利增长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如何给出估值。最为流行的方法就是通过PEG来描述估值与成长的关系,从逻辑上是能够讲得通的,更高的盈利增速意味着未来能够产生更多的现金流,也就能给更高的估值。但是PE/G放在实践中并不合理,比如PE=20,就要求有20%的盈利增速,才算合理估值,在如今的投资市场这样的估值完全找不到。

这个方法被人熟知是从彼得林奇开始的,发明PEG的人名叫吉姆·斯莱特,被人称为英国股神,他的投资经历主要在1960-1970阶段,那个时候英国的利率在6%-7%区间,以当时的利率水平,20PE给出20%增速其实是很合理的,只不过现在的利率变了,此时的20PE已经显得过于低了。所以说没有考虑无风险利率去估值,就会失真,在利率为8%和利率为4%时20倍市盈率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那么具体到底应该怎么去衡量盈利增长与当前收益率的关系呢?

由一家知名的咨询得出一个数据:在作为研究对象的1056家企业中,只有158家能够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营收收入增长,超过10年继续增长的企业,不足15%,而连续10年和15年保持这种高增长的企业,分别仅为5家和3家。由此可见,企业比较理想的情况下,可以预测企业未来十年大概的情况,而十年后的大部分企业利润都会下滑到GDP增速附近

始终以“十年现金流”视角看待投资,每隔一段时间或发生重大事件后进行修正,十年现金流是一个不断被修正的过程

十年现金流投资视角的好处:

可以充分考虑到行业周期问题带来的利润变化,视角更客观和全面,3-5年则没有这样的效果;对于成长性企业,10年是一个充分的企业成长过程;

对于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业,十年内会是一个从高利润到低利润,行业内从没有竞争到充分竞争,最后剩下几个存量企业的过程;

对于一些企业,5年的现金流情况不足以说明事实,处于周期景气或扩张阶段,5年现金流会出现明显高估;

净利润表现的更加客观,由于我们并不是要估算10年后的市值,仅是按照十年现金流的角度给出估值收益率的范围,所以即便是不准确的十年增速,也对估值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在十年现金流视角下,偶尔一年两年出现一些“坏成绩”可以选择无视

所以我们要寻找这样的企业:能够看懂企业未来十年大概会发生什么事情,赚多少钱,不要求精准,但是不能差太多。

无风险利率为3.3%,具有高度确定性,同时也看懂了企业未来十年的自由现金流的情况下,我们现在假设有以下几家公司,初始投资都是100,通过对比十年产生的现金流数据,就可以去衡量盈利增长与当前收益率(或者说估值倍数)的关系

收益率与增长率对照表,注:3.3%(+10%)的意思是当前收益率为3.3%,未来十年以10%递增,目前是以3.3%无风险利率为基准的表格,如果未来无风险利率进行了调整则需要重新制作这张表格

从表中可以看出,它们十年内产生的现金流是相同的,总计投入100得到了大概总计50-52的回报(按照相同的折现率10%算出的现值也是相同的),十年后默认他们都以GDP的增速进行增长,所以他们的内在价值都相同

每年以10%增长的企业,3.3%收益率是合理水平(可以给出30倍自由现金流)进行估值,

每年以12%增长的企业,3%收益率是合理水平

每年以14%增长的企业,2.7%收益率是合理水平

每年仅以5%增长的企业,4%收益率是合理水平

.....

还有前面已经说过的,3.3%的无风险债券

(一个简单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我是选择存入银行获得3.3%的利息呢?还是冒险一些,选择一个能够只给我2.4%,但是每年收益能递增16%的股票呢?答案是两者相同,经过风险折现后他们的十年内给的回报都一样)

反过来想一下,不管盈利增长速度多少,都给出30倍自由现金流(收益率3.3%)作为合理估值水平,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有一家企业A盈利增速是26%,

另一家企业B盈利增速是10%,它们的第一年都盈利1元钱,给出的合理估值都是30元,

三年后,A的盈利变成了2元钱,B的盈利是1.33元,在同样投资了30元的情况下,显然A的收益率更高,这个时候,资本市场一定会敏锐的意识到,投资A更好,最后把A的估值水平推高,使它的收益率与企业B持平。目前投资者普遍会犯的很严重的错误就是直接拿市盈率或收益率去对比,没有考虑成长性。

所以不同盈利增长速度的企业,产生的现金流不一样,自然不会有一样的估值水平。

估值是否便宜,只要对比一下未来自由现金流就行了。

企业市值 = 自由现金流 * 合理倍数(这是把股票看成特殊债券后简单得到的)

企业市值 = 自由现金流 ÷ 收益率(由公式变化,收益率=自由现金流÷企业市值)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些周期企业的利润是随着周期不断波动的,需要使用1-2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作为“正常利润”,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周期,有的10年有的5年有的3年,具有情况需要具体分析,最重要的是得出的利润是对未来具有参考性的“正常利润”。例如一个农民在选择种什么农作物的时候,要看一看这些农作物过去几年的平均收益如何,如果收益低于银行存款,农民就不会选择种地,这就是简单的投资道理

盈利的增长速度决定了未来的现金流多少,进而也决定了要求现在有多高的收益率水平:如果未来盈利增长很快,就可以要求当前的收益率低一些,如果未来盈利增长很慢,就要求现在的收益率要高一些。能否看懂未来的盈利增长速度是估值的关键,对估值的影响巨大,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安全边际可以保守一些,比如预测某企业盈利的增长速度会在16-18%左右,我们就以16%增长率为基础,当前合理的收益率应该达到2.5%(也就是自由现金流的40倍)

按照这个“估值与增长的关系对照表”,几乎可以估算任何企业的价值。而且这种表格可以自行扩展,找出任何增速下应该给出的估值。不管是高增长还是低增长,甚至负增长,只要符合我们的前提条件,能大致描绘出未来十年的现金流情况都可以使用。

到此,关于盈利增长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如何给出估值的问题已经全部分析完毕。

最后一个问题,企业的存续期不相同,即便是确定性和盈利增长速度一样的2个企业,有的能持续经营几十年,有的经营几年就倒闭了,那么产生的现金流总体也不一样,所以估值自然也不会一样,如何解决?很简单,不解决,直接排除掉,如果企业十年内的情况我们看不透,就不去投资,另外,有些企业十年后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能模糊的猜到大概率会比较好,这时候我们就优先选择,例如 贵州茅台如果在未来有16%的盈利增速,收益率2.5%是合理价格,某企业如果未来有5%的盈利增速,收益率4%是合理价格,按照表格来参考,它们是等价的,但是做投资决策时会优先持有茅台股份,这是基于十年后的贵州茅台大概率发展得会更好的情况作出的判断

企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就是在寻找这家企业的全部的自由现金流,具体就是,无风险利率,自由现金流,增长率,确定性和存续期(保证这家企业能够持久经营)这就是从自由现金流折现估值法3个关键变量中拆解出的五大估值要素,其中自由现金流和它的增长率可以回答未来现金流的多少,无风险利率和确定性为的是给出具体的折现值,存续期则要求我们尽可能选择能够永远持续经营的企业

较高的资本支出,大量的负债(金融公司除外,因为金融公司本身就是经营负债的企业),不稳定的经营环境都会加大估值难度,所以要尽量避开这些存在不利因素的企业,或者给出更保守的估值。估值不需要精确但是要合理

总结一下估值的过程:

第一步,设定合理的无风险利率,使用未来3-5年的国有银行无风险产品作为标准

第二步,找到真正能够弄懂的,知道未来十年发展情况的企业,必须具备较高的确定性,不容易被颠覆和被技术革新掉

第三步,估算出这家企业的净利润有多少能够转换为自由现金流,以及未来十年内的盈利增长能力

第四步,根据“收益率与增长率对照表”给出盈利增长对应的收益率,用自由现金流÷收益率就等于合理估值。

额外的资产估值和负债

在经过上述步骤后,我们已经得到了合理估值,有一点需要补充的是,一些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会有一些闲置资产,这些资产拿出来分给股东也不影响经营,属于一笔额外的自由现金流,要在估值后把这笔资产也算在其内。比如具有市场波动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数额较大的话,要剔除掉对净利润的影响,然后计入到合理估值内,还有一些不分红暂时或没有利润的股权投资,这些收益没有完全反应到利润里面,所以没有体现这些资产的价值。而资产负债表的货币资金要谨慎对待,企业在账面上留有一些闲钱是为了应对经营中的不确定性,拿出来会影响经营,所以不能额外计入到估值里面,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闲钱”。这些账面资产都是要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去理解才能得到正确的估值

相反,如果一家公司有一些有息负债,这些负责增加了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也应该在估值后,减去这比资金,这里的逻辑是这样的,打个比方企业的合理估值是2000亿,资产负债表里有300亿有息负债,我们把公司花2000亿买下来后,为了它能够经营稳定,需要再额外花300亿,把这笔债还了,所以总共要花2300亿,所以我们真打算2000亿买下来,那么定价就应该是1700亿。像这样的负债,可以被称为“负的自由现金流”。其他还有一些“隐形资产”比如应收账款可能要打折,低价买入的房地产被低估等。

不管是额外的非经营性资产还是负债,都会增加估值的难度,是投资选项里的扣分项

第二部分 买入与卖出

关于买入价格和卖出价格

格雷厄姆说“股票投资应比债券投资多要求至少1/3的收益,因为股票投资比债券投资麻烦得多。”并且,格雷厄姆曾给出清晰的买点:我设定的买点就是当前AAA级债券利率水平的两倍;对于卖出股票的时点,格雷厄姆也毫不含糊地给出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粗浅的常识,投资者应该在主要指数(例如,道·琼斯指数和标准普尔指数)的收益率低于优质债券收益率时离开股票市场。

以上就是价值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对股票的“合理估值”“买入价格”“卖出价格”的看法,随后的几十年里,巴菲特在这位老师的理论基础上经过总结又得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成长是价值的安全边际,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优秀的公司远远比以非常低的价格买入一家烂公司要好”巴菲特的进步在于把“成长性”纳入了估值的因素里面。对于买点和卖点,巴菲特表示:买入与卖出的价格实际上就是一眼定胖瘦的过程。我的理解是,只要明显足够便宜就可以买,明显贵了就要卖

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市场价格在短期内没有规律可言,但是从长期看来,它是随着合理估值上下波动的,合理估值随着时间上涨后,市场价格波动的整体范围也在不断的上移,在买入价格之下进行买入,留出充足的安全边际是有必要的,但是卖出不一定是必要的,如果价格始终处在合理估值范围(红线和黄线之间)内就长期持有,我们依然可以靠企业的增长和分红不断的拿到回报

为了给买入的价格留出足够的安全边际以及充分的考虑其企业的成长性,以3年后的收益率达到能合理收益率的2倍作为当前买入价格,可以实现3年赚一倍的目标收益。

例如在无风险利率为3.3%的情况下,A公司当前自由现金流为3元,未来十年每年能增长12%,预计3年后的自由现金流为4.2元,根据“收益率与增长率的对照表”给出的3年后的合理收益率为应为3% 合理估值为4.2÷3%= 140元,所以当前的买点就是70元。这个回报率就是3年后的2倍(三年后市值为140获得4.2元回报,回报率为3%,现在70元购买三年后回报4.2,所以是6%的回报率),可以称之为明显低估

我们也可以从格雷厄姆买入卖出的方法中把成长因素加入进去后,得出一个粗略简单的办法:

先用“自由现金流÷市值”得出当前的真实收益率,然后再给出一个十年内的合理增长率

如果增长率有17%左右,收益率达到无风险利率的0.9倍以上时买入

如果增长率有10%左右,收益率达到无风险利率1.5倍以上时买入

如果增长率为0时, 收益率达到无风险利率的3倍以上时买入

(例如当前收益率达到了10%,三年后对于增长为0的股权合理收益率为5%,所以市值有1倍的上涨空间)。

理想的情况下,三年后达到了140元是不是就应该卖掉呢?并不是,140元只是此时此刻的合理估值,并没有出现明显高估的情况,只要继续持有,内在价值会持续按照12%的速度上涨(但是市面价格会波动,不一定按照内在价值给出价格,我们只需要相信,价格早晚会回归合理价值即可)

那么达到什么样的估值水平,可以称之为明显高估呢?想象一下,我们经营一家企业,最后发现冒着一定的经营风险,收益居然不如存到银行给的利息多,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放弃经营这家企业。

道理是相通的,只有市场给出的价格过高导致收益率低于无风险利率时,才是应该卖的时候。

需要注意到是,收益率低于无风险利率的情况是要包涵成长性的,比如未来十年能连续增长20%+的股票,当前2%的收益率是合理的,等价于3.3%无风险利率,就是估值成长对照表里的2%(+20%)= 3.3%无风险利率,这情况下低于2%的收益率才是真正意义上低于3.3%无风险利率。在上面的案例中A公司如果有人出192元,我们就可以拿着这比钱去存银行买理财,按照3.3%的利息,得到6.33元,这比持股得到的4.2元明显要多,而且没有风险!

具体的卖点方法是,

按照1年后的合理估值为当前第一个卖点,

按照2年后的合理估值为当前第二个卖点,

按照3年后的合理估值为当前第三个卖点,

就这样,分三批卖掉,好处就是提高容错率,不会卖的太低,也不需要靠好运气卖再最高点

A公司每年增长12% ,当前自由现金流为3元,合理估值为100

一年后,自由现金流为3.36,合理估值为110,三个卖点为123,138,154

两年后,自由现金流为3.76,合理估值为124,三个卖点为139,155,173

三年后,自由现金流为4.2, 合理估值为138,三个卖点为154,173,193

也可以这样理解,卖点 = 自由现金流 * 合理倍数 * 增长率

A公司的第一年的三个卖点3*33*1.12,3*33*1.12*1.12,3*33*1.12*1.12*1.12

当企业的盈利增长为0时,

第一卖点为,当前合理估值+当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

第二卖点为,当前合理估值+未来2年累计产生的自由现金流,

第三卖点为,当前合理估值+未来3年累计产生的自由现金流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时间

“当前利润”的标准是最近四个季度的总和,也就是滚动市盈率TTM的概念

企业的盈利增长速度越快,卖点也就会越高,企业的盈利增长速度越低,卖点也就会越低,

这主要是和时间有关,比如现在的价格是合理估值的1.1倍,盈利增速10%的话,需要1年后才会重新回到合理估值,但是对应盈利增速20%的企业,只需要半年就可以回到合理估值,所以同样的比合理估值高出10%的情况下,盈利增速越快的企业,泡沫就越小。一家企业经营良好,业绩增速很快,如果稍微比合理估值高一点就卖出的话,就会出现再也不能按照之前的卖价再买回来的尴尬场景。业绩增速会快速推高收益率导致股价130元时可能比110元时看起来更便宜,合理估值100元,110元卖掉后,不得不用130元再买回来。

股价下跌或净利润增长,都会带动收益率上涨,“收益率概念”与市盈率是倒数关系,使用收益率概念更贴合价值投资,买入与卖出始终看未来股权收益率是否能大幅度超过或低于无风险利率

以下情况即便是没有到达卖点也应该卖出:

企业的经营能力下滑,未来的盈利能力变得得不到保证,包括环境变化,产业升级,新政策,等长期影响。

找到了更好的投资目标,比如新的目标预期收益比当前持有的能超出1倍的收益,或确定性更好,成长性更高等

看错了企业的基本情况,重新分析后得到了与之前不一样的结论

注意:持股的价格成本不是决定买卖的条件,不能因为目前是“浮亏”的就舍不得卖,始终要把资金放到收益率更高的资产上去

应对市场波动

我们预测3年的合理估值为XX时,实际上的情况是3年后市场的价格未必是XX,市场价格总是不断的波动,无从预判,3年后股权价值多少钱和市场给出什么价格是两回事,但是要相信投资信条:从长期角度去看,价格始终围绕内在价值进行波动,经历3-5年的时间,就会出现价值回归的现象。在此期间,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在远比合理价格低的情况下,继续下跌,远高于合理价格的情况下,继续大涨,应对市场波动的唯一方式就是利用估值找到买点和卖点,达不到要求时,就默默等待,所以一定要用长期闲钱投资,这样才能稳得住。

关于仓位

确定性越高,给出的仓位占比就可以越重,确定性是考虑的第一项,好的企业千里挑一,持有个3-5只自己完全能看懂的股票就能实现很好的收益,持有的越多,就有越多的不懂的股票拉低整体收益,超过10支之后基本就起不到分摊风险的作用,反而因为不懂这些多余的股票加重了投资的风险,一般重仓给出30-40%,轻仓给出10-20%就完全可以应对风险了,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能够集中持股是相对于机构投资者的优势

根据估值五要素中的“自由现金流,增长率,确定性和存续期”进行对比,新买入的企业可以和持仓里面最优秀的进行对比,如果不如原有的企业强,就继续加仓原有企业,不去选择新企业。

写在最后

股票有一种赚钱方式,靠股价的上下波动去赚钱,它需要你不断的去寻找傻子接盘,我叫它投机,另一种赚钱方式,靠企业价值不断增长,我叫它投资。投机者每天关注价格变化,投资者只需要关注企业长期经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