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职投资的几点看法

发布于: 雪球转发:41回复:372喜欢:124

关于全职投资在雪球上一直都是个热门话题,也经常看到球友对全职的一些讨论,看法不一。今天我也把自己近一段时间以来对全职投资的思考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认为想要全职投资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前提:

1、投资经验。在全职以前应至少有十年以上股市业余投资经历,经历两轮牛熊。

2、长期收益率。最近十年业余投资收益率年化应达到10%以上。

3、投资本金。本金的多少应和家庭年开支相关,不能一概而论。个人认为,全职投资的本金应不低于家庭年消费金额的20倍。比如,你的家庭年消费为10万元,那么本金就不能低于200万元;如果家庭年消费为20万元,那么本金就不能低于400万元。按照10%的收益率计算,盈利的一半用于家庭开支,另一半继续滚入本金抵御通胀和增加复利。

4、全职开始的时点。什么时候开始对全职投资是否成功很重要,如果是2011、2017或者是2021年开始职业投资,那么一开始就要面对即将到来熊市的洗礼,对心态是很大的考验,而且马上会面临本金的折损,而家庭开支却不能停,那么前面提到的假如200万本金头一年扣去消费10万元,本金浮亏10%20万元,一年下来本金就变成了170万元,对职业投资者来说是沉重的信心打击。所以除了用于股市投资的本金之外,还要至少预留5年的家庭支出资金才保险。如果全职投资开始的时点是像2013年、2018年底这样的时间点,那么马上就面临牛市,资金会实现大幅跃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5、性格。职业投资者平时是很孤独寂寞的,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独处的。对于喜欢交际、合群的人来说,工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好方式,这类人哪怕就是有1亿本金也不适合全职投资;而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陌生人打扰、能享受独处安静环境的这类人适合长期全职,不会有闲的无聊的感觉。

6、年龄。个人觉得,45岁以后再考虑全职投资的可能,在这之前还是趁年富力强努力工作获取主动收入。45岁以后,随着体力精力的下降,职场也卷不动了,这时可以转为职业投资,获取更大的自由和身心健康。

以上是我对全职投资的一些思考,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欢迎大家补充。

$伊利股份(SH600887)$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本人不上班快三年了 ,时间多得根本用不完。
我一直纳闷,都说全职投资,但是投资花费时间很少啊,何来全职一说呀?
也就是看看持有公司的年报和半年报,偶尔扫一眼股价,看看价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有没有占便宜机会,其他时候几乎没事可做。
只能跑步看书喝茶接送孩子混时间

10年年化10%不代表你就会投资,需要对分散性回撤之类的指标有要求。 如果在2004年到2010之间任何一个时间点单吊腾讯,10年的年化轻松超过30%,但是这个策略2021年要挨打,而且如果刻舟求剑去找类似的标的,挨更多的打,没有现金流又下跌时补仓。亏个50-80%把之前挣全部亏回去轻轻松松。
我看雪球上大多想全职投资的人,只是不愿意面对生活的困难罢了的,实际上没有现金流的全职投资,难度要大于几乎所有的工作,如果你的投资收益让你觉得你对这个问题还要犹豫,那么你并不适干这个。

网约车会开吗?电瓶车能骑吗?如果下岗了,开网约车,送外卖就行了,不要去炒股。

我只补充一点:不要在牛市里离职。

我这隔两天都加班做手术的也不耽误看看股票,而且反而频繁看盘更容易犯错和操作,所以一般不频繁看,让自己忙碌起来,看看财报,汇率,国债利率,统计局数据就差不多了…没必要天天看啊

05-25 14:13

全职投资是100%伪命题。非灯塔国普通人要全职做证券只有一条路,全职投机。最重要的是风控交易能力和跨品种多品类的可多可空渠道。你必须不依靠任何指数和价格上涨也能每年高确定性稳定盈利,但凡你只能做多上证指数、标普500、创业板指、或黄金指数,哪怕A10也不敢保证全职投资下场会好看。非灯塔品种,不做多 大概率比必须做多活得安全舒适。

有点感触,我也回顾一下,非职业投资,17年底开始。
17-21小资金投入跟长赢做指数,年化约12%。这期间的学习和经历给了我较强的信心,也给了我老婆一点信心。但指数投资问题比较大,于是21年初开始逐步退出指数etf。
21年元旦,说服老婆卖房入市。由于回款用了很久,错过了年初的双低行情,转换思路21年7月开始做煤炭吃息。经历过9月的癫狂,也坐了10月11月的过山车,从盈利20%大幅回撤到-5%,房价又比卖点涨了20%。那段时间天天挨骂
21年5月至今,入市本金合计约190w,三年总收益125.17%。而房价比当时的卖点,已经-25%,选择总是比努力重要。价值,低估,现金流和分红是穿越牛熊的永恒思想,指引我卖房入市,买煤炭,找到海控。我相信以后移动也会给我带来不错的收益,就是建仓太费劲了。感谢鹿公等一众无私分享的高手,也感谢有雪球这个交流平台。
说回做职业投资,我自己几乎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首先工作是稳定的现金流来源,其次工作还能带来交流,成就感,获得感。只做股票可能还是太孤独了,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可能行。
如果要给一个定义的话,在不支取本金的情况下,最低预计估值下的年股息收入应能完全覆盖自己的家庭支出,我有可能会考虑进行职业投资,当然最好是股息达到两倍或者三倍。以家庭年支出20万计,需60万股息收入。以5%股息率,约1200万市值,差距不小,仍需努力。

真正的投资不必“全职”,“全职”的一定是投机

05-25 08:39

全职投资,说白了就是:钱挣的基本够花了,不想上班了

年收益率10个点的人,除非你本身就是起步千万以上,那可以,否则这种收益率还职业投资要头破血流的。对于起步千万,年收益率10个点的不上班的人,这种不叫职业投资者,这叫养老型炒股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