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脑影像学研究显示,催眠是有别于清醒与睡眠的第三种意识状态。
在清醒状态下,人类个体用各种防御机制,维持自身的精神的边界,从事各种有目的的活动。人与人的交流,部分是在意识层面进行的,这些交流确保了人类社会的正常运作。但是,清醒状态下的活着与交流,也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潜意识的,不理解潜意识,就不能够理解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诸多“事与愿违”。
比如,一个人希望自己有较好的人际关系,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四面楚歌。他在意识层面做了很多改善关系的努力,但在潜意识支配的情绪和行为层面,又做着破坏关系的事情。来自心理治疗师的一些不恰当的治疗手段,不仅不能够帮助他,反而会强化他的问题,或者成为他的问题的一部分。所以清醒并非全部的“觉醒”状态,这就是那么多人追求完全觉醒的“觉悟”的状态的原因。
在睡眠状态中,大脑寻求着整合,为第二天的清醒状态做准备。这也是潜意识高度活跃的状态,人格的影像投射在梦里,通过梦我们可以了解隐藏最深的自己和他人。当然这也是真正封闭的状态,超过阈值的外界干扰,可以使睡眠迅速转变为清醒。
催眠,英文为hypnosis,源自希腊语睡神Hypnos。这个名字是一个误导,混淆了催眠与睡眠的边界,使催眠变成了“通向睡眠的过程”。中文的“催眠”,更有“促使”、“命令”进入睡眠的味道,离其本义也更加远了。
催眠的本意是“单一意念”,英文mono-ideoism,意思是意念高度关注到某一点,有点类似中国成语“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