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岳老师谈中医(迄今为止最客观全面的对中医的评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王东岳老师谈中医

这里谈中医,不谈细节,只谈逻辑梗概,以及它的文明史定位。

这一点一再声明,中医问题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通常会引起很大的争论。中国近代史是一场屈辱的历史。然后中国现代史是以否定传统文化为开端的。不清理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的第二次社会大转型,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型,就非常困难。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文化形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它在当时是有道理的,但是它也在很大程度上委屈了中医。

那么我们先看一下,民国时代一直到现在,学界这些学术巨人,他们当时对中医的普遍评价基本上都是非常负面的。比如鲁迅,他就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比如郭沫若,他说我一直到死都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他接着讲,他说国医治好的病,反正都是自己会好的病。然后他又说,说中医和我没缘,我敢说我一直到死都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李敖他说,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医学,所谓中医只不过是无意识而已。严复他认为中医缺乏实际观察和逻辑推理,将中医药归为风水星象算命一类的方术。陈独秀,他说“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惟知附会五行生克寒热阴阳之说。”梁漱溟,他算得民国时候的新儒学派,对中医都不给好评。他说中国说有医学,其实还是手艺,十个医生有十种不同的药方,并且可以十分悬殊。因为所治的病,同能治的病都是没有客观评准的。我们会发现近代的民国时代的学者,大家对中医基本上都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不得不清理批判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时代氛围所致。

那么究竟给中医一个怎样的评价?我们只在逻辑的脉络上做一个大致的说明。

首先,我们要确认中医不是科学。我一说这句话,大家就会觉得我是要攻击中医了,别搞错,我更愿意攻击科学,要知道人类文化的底层,人类文化的主体全是非科学。科学只不过是近现代的一个思维范式,或者说是从古希腊哲学衍生过来的一脉现代思维范式和学术范式,它在人类的总知识量中只占极小一个比例。那么人类数千年文明史,在前科学时代,也就是哥白尼以前牛顿以前的时代,人类的文化生存或者说人类的文化维护生存效应,由什么来承担?全由非科学来承担。因此非科学文化才是人类文化的主体。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而且相对于科学文化而言,非科学文化通常更柔和,更舒缓,而科学文化倒显得十分暴烈,比如它足以造出原子弹之类。因此我们说科学和非科学,一定要在人类文明史和人类思想史上搞清楚,人类文化的主体是非科学,科学只不过是人类文化近现代的一个尖端状存在范式。所以

中医是人类最原始的医学,是科学时代以前的医学,它当然属于非科学,所以说中医是非科学,一点都没有污蔑它,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抬举它。只不过如果一个人特别迷信科学,偏要把中医说成是科学,那么他反而把中医搞成伪科学了,那才是真正糟蹋了中医。所以那些科学崇拜狂者,或者叫科学教的信徒,他们评价中医,要么就拼命把中医往科学上附会,要么就攻击中医,他们才会做这两端的事情。所以请记住中医是非科学,这是最恰当的评价,不要把它搞成伪科学,这是对待它或者至少不残害它的一个特别小心的类取。

那么中医说到底实际上是什么?它是人类最原始的医药维生体系,它的高明和美妙正在于它的原始性和幼稚性。请大家听懂我的这个思路,人类早年文明化以前或者文明初萌之时,文明病上没有大幅度调动,人类基本上没有疾病或疾病极少。由于人体是一个衰变进化的产

物,因此他的生理波动我讲过,是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波动失衡是常态,平衡是非常态。因此轻微的生理波动,或者在症状上、感觉上产生轻微的不适,是人类这个生命载体的一般正常状态。那么古人只在这个状态上所谓的生病,于是人类早年在寻求食物的过程中,也就寻求相应的医疗处理和草药处理,这叫神农尝百草。也就是农业发展过程,也就同时是医药的发展过程,所以中国自古“药膳不分”,吃饭和吃药是一回事。它所说的要是什么?自然界的东西,绝不是化学提炼,因此它跟当时人类的自然生态相匹配。请注意,我前面用过一个词叫“文明生态”。我说人类的有机体是亿万年根据自然选择形成的一个病态畸变平衡系统,面对自然界它是适应的。面对自然生态它的潜在进化病是不被调动的。但它面对文明生态非自然态,文明病就会大规模调动,原因是全面失适应。

那么在人类原始阶段,文明没有暴涨起来,我们人类的基本生存是面对自然生态,而不是面对文明生态。那么这个时候人体的基本状态发病的情况非常少,病情也非常弱。中医在这个自然生态下,又以自然生态的方式对抗这个轻微的生理波动和不适。这就是中医早年对人体产生有效维护效应的道理所在,这也就是中医的全部价值所在。因为早年你所维护的是什么?你不是治病,你只不过是调整生理秩序,用今天的语言只不过是调整免疫平衡。那请大家搞清楚这一点。所以你读《黄帝内经》,它会说一句话,“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我不治你已经得的病,我治你还没有得的病,叫“不治已病治未病”,还未发生的病。我不治你已经乱了的那个生理秩序,“不治已乱治未乱”,你的生理秩序还没有被扰乱,这个时候我才治你。请大家注意,我们把中医叫“中医”是非常错误的,严格的讲,它只不过是人类文明初期的原始低端医学。

我举例子,西医从哪来?从古希腊古罗马过来,看一下古希腊、古罗马的医学。古希腊最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论风水和地方》。他在书中明确地讲“寄希望于自然”,也就是说自然对人体的扰动才是一切疾病之源。处理人跟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才是医生要干的事情。这和中医的看法岂不是完全一样吗?因此他看病先看你的生活环境和当地习俗。按照当时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的水、土、火、气四元素说,一直到亚里

士多德都坚持这个看法。希波克拉底也是这个看法,他认为人就是由自然界中的这些物质构成的,因此他把人体又分为四种状态,叫体液学说。他说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达成的配合构成的体质。他的这个说法被后来著名的古罗马医学家盖伦所继承。大家知道,盖伦要比希波格拉底迟几百年,已经是公元二世纪的人物。盖伦把希波克拉底的四行说,最后作为人体病态或生理态体质的分型方式,叫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也就是黑胆汁质。他也用跟希波克拉底非常相似的自然论方式建立当时的对人体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建构基础。而且大家再看,公元二世纪是什么时候?是中国的汉代。要知道中国的中医真正成熟时,时间就在两汉。《黄帝内经》实际上是汉代的作品。那么看看盖伦他治疗用的是什么?跟中医完全一样。植物药 540 种,动物药 180 种,矿物药一百种,你翻一下汉代的本草记录,几乎连数量都完全一致对接。中国两汉时候的草药、矿物药、动物药,连数量都跟盖伦几乎一致。而且盖伦当年也用针灸,不叫针灸。人类古代没有针灸,所以你看中国的古代叫“针砭”。早年的针灸是什么?人类造不了金属针,是拿一块带尖的石头敲击穴位,要知道盖伦也干这件事一模一样。我在讲什么?我在讲古希腊古罗马的中医,这不是很荒唐吗?它不叫中医,它叫人类原始医学。所以大家把概念搞清楚。

中医真的是一无可取的吗?

那么为什么我们今天又把它叫中医?它为什么具有了跟人类其他地方的原始医学不同的地方。中国文化是什么?是一个封闭地貌下的原始农耕基地。我一再讲直到孔子课我都讲这个,

封闭地貌使得民族扰攘和文化交流发生阻隔。于是它就把人类最原始的文明思想和文化在不受外来冲击和干扰的情况下,精雕细琢数千年而不辍,这就叫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人类原始文化的僵化态。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人类原始文化的幼稚老成现象,我一说这你应该想起孔子课,我们不用这些贬义词,那么我们换成另一个词,它是人类原始文化的数千年精雕细琢的产物。那么中医唯一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原始医学的不同,就是它经过了数千年的精雕细琢,是不是这样呢?所以中医当年它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它比世界上任何地方

的原始医学还要精致,还要发达,还要编织得更为清晰,积累的经验及其效果还要更多、更好。尽管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是非科学的思维方式,非科学的思维方式只能处理较小的信息量。请注意那个时代是个信息量偏小的时代,因此当年的中医不管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它都是非常跟当时人类的生存匹配的,是非常好的医学,有效地维护了人类高度文明之前数千年人类的健康生存基础。

那么科学这个思维范式,它也同样不是真理。我哲学课一再讲,人类永远得不到真理,它只不过是能够处理更大信息量的一个思维学术范式,仅此而已。所以面对今天大信息量的社会,面对文明的恶性发展,面对文明病的大规模烈性调动,中医随之失匹配,随之显出式微衰落之态,岂不是理所当然?这就是中医的文明史定位。我想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就是我对中医最基本的看法。你如果仔细听,你应该听出来褒义高于贬义,是不是这样呢?可是这个自然疗法,这个跟原始生态相匹配的医药维生体系,它必须是在那个时代那个生存环境下它

才匹配,它才有效。希波克拉底和盖伦把它叫自然疗法,这是对中医或者对人类原始医学最恰当的表述。因为人类当时生活在自然生态中,于是对应的就是轻微的疾病和生理不适的波动,于是对应的就是自然疗法。大家知道中医讲疾病怎么讲?病是非常少的,你看古老的中医,大多数是这样几个病全是跟自然环境波动造成的生理不适。比如伤寒,你受寒了,可是注意今天西医上伤寒这个病可是个烈性病,指伤寒杆菌所引起的可能带来肠穿孔的那个病,那是要人命的病。 今天西医上所讲的伤寒,跟中医上当年所讲的伤寒完全不是一回事,请大家务必搞清楚。古代中医所讲的伤寒,就是你身体受寒了带来的那个不适。再下来风湿。古代中医所讲的风湿,就是你受风了受湿了,它跟今天西医上那个风湿病可全然不是一回事。大家要明白,今天西医上的风湿病是指 A 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由于它的蛋白抗原跟人体自组织的某些蛋白抗原接近,分子结构接近,由此引起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也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人体组织。比如心脏瓣膜,比如关节滑膜,这是现代西医所说的风湿病。它是当年西医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人用古老的这些中医名词命名它造成的误解。所以今天西医上所说的风湿病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而且是一个自体免疫性疾病。而当年中医所说的风湿仅仅仅是受风了、受湿了的非常轻微的那种疾病。再比如温病,受热了,再比如四时不调,仅仅是因为季节变化带来的生理波动。这些病,伤寒、风湿、温病、四时不调……这就是早期中医所列举出来的疾病,你听一听它是疾病吗?放到今天它都不是疾病,它仅仅是感觉上的不适和生理上的波动,是不是这样?这就是中医当年处理疾病的状态。你想想,你只是在生理波动轻微不适的层面上处理,你处理的是什么?一个调试状态,一个维护状态,一个防病状态,一个免疫系统的调理状态,不就是这些最基础的动作,所以它伤害度最低,奠定基础力度最高,而且它跟当时的治疗匹配最有效地维护了当年人类的养生生存。

所以请大家想中医到现在辨证施治,西医上确定的一个病,你让不同的中医医师、老中医去看病,一人一个方子,梁漱溟就讲这件事情,说中医就是胡扯淡。但你仔细想想,从遗传学上讲,每一个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同样受寒了,受热了,受风湿了,你的生理反应或者你的病理反应一定是每一个人都不一样的。所以在西医上确定的同一个病,在中医上治疗,每一个人处理的方子全不一样,不说明它混乱,恰恰说明它高明,恰恰说明它对症,恰恰说明它照顾到了个体差异。不是如此吗?所以你今天看到的中医的种种弊端,你回归到数千年前中医发生的那个时代,中医维护原始健康的那个时代,它不是最合理最高明的一个处理系列吗?

我在这里讲的意思是首先搞清中医的文明史定位,因为这个世界是流变的,而且是衰变的,因此中医处在最前期,它一定是衰变程度最低,扭曲程度最低,损害程度最低。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好的一种医学。但是反过来,由于它当年是处理一个低信息量的一个经验模型,它的思维范式跟我们今天科学时代哲科文化的那个思维范式完全不同。它是怎样的思维范式呢?我一再讲,叫经验类比模型,它跟哲科思维的那个抽象逻辑模型完全不是一回事。它在当时这个理论模型有效地匹配这个治疗的措施。所以它的那个理论模型在当年甚至在今天你都不敢破坏。你今天把中西医结合,把中医的理论换成西医科学理论,那么中医整个有效的经验系统就会散架。所以今天中西医结合的中医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损害了中医的严谨学说实践体系。大家想,人类在远古时代,尤其是中国特定的农业文明时代,思维方式是经验类比范式,它在这样一个模型下建立整个中医的理论体系。你今天站在科学精密逻辑的角度上,你当然觉得它非常粗糙,粗糙到荒唐的程度。我举例子,比如中医讲白糖性寒,红糖性热,因为白糖像冰,红糖像火。其实红糖和白糖有什么区别?红糖就是比白糖多了一些杂质。你把红糖提纯就是白糖。所以这说法你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太荒唐了,没有任何解释力可言。例如中医又讲: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脾主运化。你今天觉得这种说法简直是不着边际。你的谋虑在哪?你今天知道都在脑。人类古代说心里想,古希腊人都说心想,为什么人类那时候不知道人类的思维在哪进行?发现身体其他部分都是安静的,只有心脏在那没完没了地跳,然后发现人的思虑是停不了的,于是思想一定是从心脏跑出来的,全人类早年都这样看,所以叫心里想,我们到现在不说脑里想。

那么肝主谋虑,肝跟谋虑有什么关系?我们今天觉得完全不能解释。我们到今天还说一个人胆大,一个人胆小,你的勇敢程度跟你胆囊有什么关系?胆囊是贮存胆汁的地方,肝脏分泌胆汁,胆汁每天分泌量非常大,达几千毫升。胆汁平常是不需要的,仅在吃高油脂含量食物的时候,胆汁才排到肠道,因为胆汁起到的是乳化作用。大家知道脂肪是不溶于水的,你把油倒在水里油和水是分层的,你如果加入乳化剂,比如胆汁,它就会把油乳化为极小的溶于水的颗粒,于是油水立即变成一个相容的白色液体,胆汁是乳化作用。那么在你吃含有脂肪的食物的时候,胆汁排入肠道,那么平常大量不断肝脏分泌的胆汁怎么办?只好放在胆囊里

浓缩,把水分吸收掉,把胆汁浓缩化,然后在吃油脂食物的时候排入肠道,这就是胆囊的作用。它跟你决断不决断,胆量大不大有什么关系?什么关系都没有,可我们到今天还说这个人胆大,你打开他的胆囊看看大不大?脾主运化。古人说脾胃,脾跟胃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么为什么古人总是把脾和胃放在一起,抛开肚子,从动物到人体,脾跟胃连得很紧,位置接近仅此而已。我们知道今天的脾脏跟消化系统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一个纯粹的免疫器官,根本就不是消化器官。所以中医在你今天回过头来看,在大信息量情况下,它的理论全是错的。

好,我们再往下看,中医讲“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胃,悲伤肺,恐伤股。”你仔细一听很有道理,如果在经验上,比如你发怒了,你右肋下会疼痛,刚好这是肝区。其实是因为你过度紧张,肋间神经兴奋性增加,肋间肌收缩痉挛造成的。比如喜伤心,你突然遇见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你高兴得会流眼泪,所以确实伤了心了。比如思伤胃,你总是处在思考状态,你就容易得胃病。比如孔子得胃下垂,忧伤肺,忧愁了好像肺就受损伤了,比如林黛玉。

恐伤股,你突然碰见一件让你十分恐惧的事情,你的腿就发软。于是你觉得伤了你的股了。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一个经验类比模型,在今天看来完全没有任何道理。所以中医的理论今天在一个高信息量时代,它完全无法契合了,它呈现出一些对比之下的尴尬之举。可你不要忘了,它是当年那个时代低信息量处理下的一个兼容性理论模型。你到今天高信息量时代,用另外一个思维方式反观它,当然就显得比较拙劣了或者出问题了。但是大家要知道,我前面讲过, 今天中医的这个理论虽然很尴尬,但是它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精雕细琢数千年而不辍。于是它的治疗有效性恰 恰必须在这个今天看来非常过时的理论框架下勾连。你破坏这个理论框架,你也就把几千年形成的有效经验积累形成的一个调用体系,破坏。这就像书架子上摆了大量的书,你要是找一本书,把书架子全部过一遍,永远找不见那本书,你得分类列纲列目,你才能找见它。那么中医的理论今天虽然过时了,但它当年是一个经验有效匹配系统的纲目。如果你把它的理论系统破坏了,它的经验调用过程也就紊乱。这就是为什么章太炎和胡适就说“中医不会说却能治病”,然后他们还攻击西医,说西医相反,能说不能治。所以你看中医的很多理论,你觉得它很荒唐,但治疗很有效。比如中医讲“脾湿生痰”,说你有痰了,咳嗽是你脾脏湿了,然后它只用的中药是造脾去了。脾跟你咳嗽跟你呼吸道疾病有什么关系?用今天在理论框架上看,这不是乱说一气吗?你咳嗽是因为你支气管内膜被细菌或者异物感染,然后支气管内膜的杯状细胞分泌出粘液,把它粘浮在上面,通过微纤毛逆向运动,再通过你的咳嗽气流把它冲出来。咳嗽是这样一个保护机制。“脾湿生痰”,完全不相干。但是它无碍于你把桔梗、贝母、杏仁、前胡这些作用于支气管病灶上的药物,调

动出来进行有效治疗。

中医讲“肺和皮毛”,说你发烧了,是因为肺和皮毛这个关系紊乱。这我们今天知道在理论上根本说不通,但是它一点都不妨碍你用银花、连翘麻黄、柴胡这些解表剂去疏解体温。中医讲“肾生骨髓”,我们今天知道骨髓跟肾没有任何深刻关系,但是一点都不妨碍你用补肾壮阳,十分有效,搞得你很亢奋很来劲,它的效用跟它的理论是匹配关系。尽管它的理论相对于今天的高信息量科学逻辑模型理论不匹配, 所以你如果站在今天的科学理论范式上攻击中医,你处处都攻到要点上一点问题都没有,中医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可你不能因此就否定中医,说中医一无可取,是不是这样呢?

文明越发展,中医越无力

中医我前面表扬它,但我下面得批评它。我不是批评中医,我是批评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堕落败坏过程。我前面一再讲这句话,早年的中医不是一个商业活动。早年的中医每一个人在吃饭的时候药膳都不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全都是懂中医的,所以古代知识分子家

庭是士大夫家庭,自己的病通常自己会开方子的。如果找郎中中医来看病,中医开了方子是要交给家里人验方的。为什么要让家人验方?是因为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都懂中医。那么中医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败坏,随着商业化模型的发生,它也难免败坏之趋势。所以中医本身随着文明病的调动,它对烈性疾病,越来越多的文明病,其实已经没有应对能力了,我前面讲它没有应对能力才是正常的。因为它当年的那个状态就是处理非文明病的状态。

今天文明病大规模调动,随着人类文明中世纪以后,文明病大规模调动,人口密集度大规模增加,这个时候中医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无能为力了。可是它又不甘退出历史舞台,郎中们要找饭吃,于是他们就会把中医搞得非常玄乎,把中医变成一门玄学,在里面做很多鬼名堂,以便于维系中医衰落的那个危局。所以鲁迅说,“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你不能说他说的不对。大家知道鲁迅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东西,比如女人的三寸金莲,裹小脚,男人的辫子,父权的蛮横……他攻击中医毫不留情。他说,中医看病看不了病,就经常给别人做一个你找不到的药引子。大家知道中医用药是有药引的,也就是我这个东西能够把药引到那个疾病的那个靶向上去。古代中医的药引最主要的是什么?是酒。所以你看“醫”这个字,上面一个“医”,底下还是一个去掉三点水的那个“酉”。但是到鲁迅那个时代,鲁迅说他遇见的医生竟然给他开这样的方子。大家知道鲁迅的父亲一辈子得病,鲁迅说他从小就整天到中药铺子,他的身高都够不见中药铺子的那个柜台,他给他父亲看了一辈子病,把家财耗尽,然后他父亲死了,医生竟然给他开这样的病方,药引子叫原配的蟋蟀,就是第一次结婚的

那个蟋蟀。如果离婚了,二次结婚还无效,这不是非常荒唐吗?中医做鬼。在中世纪以后,在文明化发展的过程中,变的越来越玄乎,越来越掩盖自己的无能也是一个不得不承认的历史事实。我们再看《红楼梦》里,你一看《红楼梦》,你就应该知道曹雪芹对中医是非常熟悉,它里面描写了那个癞头和尚、跛足道人,给薛宝钗开的一味药叫冷香丸,尽管中医里实际上没有这个东西,但是曹雪芹能这样写这样一副中药,足见他深得中医的精要,操作的鬼名堂。这个药是这样的,四味药叫白牡丹、白荷花、白芙蓉、白梅花的花蕊,也就是花粉那个部分,各 12 两研磨,并用同年的小雨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 12 两混合。先把这四味药找见就很难了。如果今天小雨这个节令这一天不下雨,玩完。如果明年白露这一天没有露,又玩完。如果到后来霜降那一天不降霜又玩完。这种故弄玄虚的方式,曹雪芹写出来确实是对中医的讽刺。而且你读《黄帝内经》,它非常老实,望闻问切,望病人的面色,闻病人的声音,比如咳嗽说话,问病人的病史,最后才是切脉。

中世纪以后好医生已经不用问了,光牵脉就够了。男人不能挨女人的身体,给贵妇人看病,不能摸人家的脉搏,怎么办?栓一根绳,牵出去摸那个线,然后就说他能摸见脉搏,那不是瞎扯淡吗?所以中医随着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做鬼,越来越堕落,它也逃不掉这个结果。

还有一个问题,人类早年生态平衡,食物自然,疾病轻微。所以那个时候要得一个病,吃药是很少的。你看看古代的中医,你翻翻古代的医书,一个药方底下总是写三副五剂,不是吃三副,就是吃五副,到此为止。很少有没完没了吃药的事情。所以中医其实它的中药里面是有大量毒素的。在远古时代由于病很轻,快速治疗,以毒攻毒,很快停药,这些毒性都是不表达的。但是今天的中医药变得十分可怕。大家知道中医、中药是没有经过毒性实验的。今天西医上所做的任何一个新药,要经过 26 项动物实验,其中包括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实验就是大剂量超百倍给小白鼠这个剂量,看它的中毒反应。慢性毒性试验就是给小白鼠或者豚鼠,不断地使用微小的正常剂量,按公斤体重算出来的剂量,然后观

察三年到五年,看它的毒性反应,然后有致畸实验、致癌试验。就是对怀孕的给动物做一个怀孕模型,然后长时间服用,看它会对胎儿造不造成畸形反应。致癌试验长时间服用,看会不会发生癌细胞癌变。26 项是动物实验,就这还不能用。接着在临床上三期临床试验,选病人设对照组,一期一期人数由少到多,确保安全慢慢实验。一个新药出来五年到十年以上才能完成。中医古代何曾做过这个事情?我前面讲过任何植物都是有毒的,因为它要抵抗动物来吃它,它就得不断地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把自己体内的毒素增加,然后动物通过肝脏解毒能力的提升,使得二者保持军备竞争的平衡。因此所有的植物草药,甚至粮食都是有毒的,这是非常正常的。何况中医还专门用一些有剧毒的植物或者矿物,甚至动物,比如蝎子、毒蛇来作为药源,可是它没有做过毒性实验。

中西医用药方式有什么区别?

我在这里先讲一下我们近代科学方法的药物筛选和有效性的比照,这都是中医从来不做的。因为当年不必要,我不是说中医当年就想糊弄人,我一再讲当年不必要。因为那个时候是自然生态,是轻微疾病,人类中毒的概率极低,吃药的服量很少,时间极短。大家知道今天西医观察一个药物的效果是怎样观察的?叫大样本数双盲对照法。我解释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方法?先讲什么叫对照法,一个药物看它是不是有效,我直接设置一组病人,比如这组全是病人,我给这一组病人服药,这组病人的情况有所缓解,这是不算数的。因为你没有设对照组,我必须设两路对照组,把这个病人分平均分成两路对照试验,一路病人用这个药,一路病人用安慰剂,让他感觉到他也像是吃药了,然后观察心理影响和暗示效应带来的干扰,这叫对照实验。这还不够。首先叫单盲对照实验,我既然把病人设两组,我就不能让这两组病人

谁知道谁用的是安慰剂,谁用的是药。因为如果这一组病人是知道自己用药的,那组病人知道自己是用的淀粉丸子,心理作用就会对他的结果产生干扰。于是早期是单盲对照实验,就是病人不知道用的是什么,以后发现这样不行,医生知道。医生知道这一组使用的药,这组用的安慰剂,或者对照剂,于是医生就有了一个主观倾向,总是把用药的这一组偏向于说它治愈率高,于是从单盲对照进入双盲对照,就是医生也不知道这两组病人哪一组病人用的是药,哪一组病人用的是对照剂,这叫双盲对照实验。到这还不行。因为如果你的对照组的病人数量较少,那么它在数学统计学上的分析就不能精确。因此要求大样本数双盲对照,也就是两组病人的对照数量级要足够大,在数学上要足够有统计学分析的差别,叫 P 值。想想这样的一个操作方式何等严格,这是今天检验一个药物有效与否的一个最基本的方法。中医何曾用过,何曾有过这些东西。所以而且它当年确实也不必要。于是中药里就含有大量的毒素。 在当年不显现,因为我们生活中毒的概率很低,疾病很轻,吃药很短,时间很短,药量很少,可今天我们的疾病烈度大大提高,用药时间大大增长,用药量也大大增加,这些 原本有毒素的药开始显现巨大的危害。我比一个例子,比如龙胆泻肝丸,这个成药方子,中国已经用了几百年了,从来没有发现它是一剂可怕的毒药。直到前些年,它在中国竟然产生数千甚至上万例肾功能衰竭,就是病人长期吃龙胆泻肝丸,最终两肾全部被破坏,肾中毒。大家知道肾功能衰竭是非常可怕的疾病,因为肾损害是不可逆的。只剩两个办法维持生命,要么血液灌析,用透析疗法,一辈子每个礼拜去换血液中的毒解毒素,因为尿毒排不出来,要么换肾手术,否则必死无疑。最初的龙胆泻肝丸里面含的是木通,后来天然木通变得非常之少,到清代民国时代以后,换成关木通,木通和关木通里都含有一种东西,叫马兜铃酸,关木通的含量比木通更高。马兜铃酸是剧烈的肾毒药,同时带来严重的致癌反应,肝癌和消化道癌症。西方做实验患癌率极高,动物实验化率竟高达 50%以上。大家知道马兜铃酸这个毒素,我们只拿这一个毒素做例子。现在调查结果,中药中竟然有56 种草药里富含马兜铃酸,有近百种中成药中富含马兜铃酸,所以你今天处于较大疾病,需要大量长期用中药暗含着一种非常可怕的危险,中毒危险。在西方曾经流行一时的一个中药方子叫苗条丸,导致西方一批病人用药以后发生癌症,最终查出来是这个中成药里的马兜铃酸造成的。那么比如中国治疗白癜风的一个药叫白石丸,会引起严重的肝损伤。再比如鱼腥草,是中药中一个常用的药,附含马兜铃酸酰胺,你如果长期用是非常危险的。大家知道云贵川有一个食品叫折耳根,我不知道有人吃过没?在我吃来是非常难吃的,我建议大家可千万别吃,因为它含有马兜铃酸。英国药品局曾经分析了中国的一个中药叫复方芦荟胶囊,居然发现它的重金属汞含量超标上万倍。我有点怀疑,我看这个资料的时候是看错了,或者是这个资料印错了,也可能真是印错了,但至少证明在某些中药里富含重金属。德国有一个机构 2005 年组织了一项耗资数千欧元的大型针灸临床实验,结果他设两组疼痛病人,然后做对照实验,针灸实验。一组按中医上所说的穴位扎针,一组乱扎,不按穴位,然后大样本数对照,做统计学数学分析,没有差别,得出结论针灸是胡来。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西方这项研究。那么针灸到底是怎么回事?经络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我们到今天说不清楚。大家知道从现代医学神经学上讲,有一个现象,叫放散干扰现象。就是一个神经电脉冲发生的时候,如果你在它旁支的另一个神经位上给予刺激,那么这个神经电脉冲就会受到扰动,这叫放散干扰。

我换成一个大家比较容易听明白的一个东西。比如你头疼,我提个木棍在你腿上搂一棍,你立即不头疼了。这时候你腿疼。德国实际上做这个针灸实验,就是说这是放散干扰,跟穴位没有关系。那么穴位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我们现在是说不清楚的。很多中医学家借用西医科学,从来没有找见过经络是什么。我研究生同学,我学内科心血管,他学组织胚胎学,他导师给他的题目就是用电子显微镜最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寻找经络,结果他三年毕业不了,最后只好换课题,否则拿不到学位。中医说得很好,它说经络就像山谷,它恰恰什么都没有,

它才存在。这个说法很妙,可问题在于我们在经络两边也没有找见山。我那位研究生同学的导师做了各种假设,做了广泛研究,找不见经络,甚至找嗜碱性肥大细胞,是不是在经络线上排布。这个话题要说起来非常复杂,用种种方式全部没有找到。我不是想攻击中医,我只是想说明你用今天的科学范式面对中医的理论,面对中医的结构体系,面对中医现代医药效果的评价,它一定发生严重的冲突。而且大家要知道,既然中医是自然生态下, 既然中医是自然生态下,“ 处理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只是调节人类的生理不适,那么它对现代文明并不具有治疗效力,或者不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就是非常正当的,就是理所当然的。

什么情况下选择中医或西医?

我举例子,当然我这些例子都很开玩笑,因为这都是小说上的话题,不过它也能说明一点问题。比如三气周瑜,说周瑜被气死了。你如果读《三国演义》,周瑜气得吐血,你如果读《三国志》,根本就没这回事,完全是罗贯中瞎编。人再生气也不会吐血,你怎么会吐血呢?哪个人不被气,你啥时候气完就吐血。吐血是什么?是肝硬化。导致食道下段静脉曲张,这个静脉破裂,你才会有大量的鲜血吐出。周瑜如果吐血,他是肝硬化病人,跟他生气有什么关系?周瑜该算是上等人物,如果中药有效,何至于他让诸葛亮气死。再比如清朝第一任皇帝顺治帝和他的爱妃董爱妃,双双得天花而死。中医能治吗?皇帝他也治不了。今天天花治疗用疫苗根本上就消灭了。再比如林黛玉,虽然是小说人物,你仔细看曹雪芹写的非常细致,午后潮热,面色红润,夜出盗汗,咳嗽不止。什么病?一看就是肺结核。中医能治吗?林黛玉该算是贵族吧,治不了。大家知道在 50 年代链霉素没有传入中国以前,得肺结核那时候叫肺痨,跟今天得癌症一样。非常可怕的疾病。要么你自愈,要么你死亡,中医是没有任何办法的。直到链霉素、异烟肼这些药物出现,这个病才得到有效控制。所以中医对现代的文明化以后调动出来的暴烈的文明病没有治疗能力,或者治疗能力偏差,理所当然,而且也是基本事实。我们今天看到有些中医宣传说它能治癌症,我觉得可信度很低。如果中医能治癌

症,红十字会早就给它塑金像。攻克癌症是今天医学上的重大难题。到现在世界任何医学,不管是中医藏医,任何其他国家的医学乃至西医,根本就拿不出办法。我简单说一下癌症。癌症叫间变细胞。我今天早上讲间变物种,什么叫间变?所谓癌细胞,就是高分化细胞,比如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上皮细胞,它们最初都是由受精卵细胞和干细胞发育而来的。那么这最初的受精卵细胞和干细胞,我们把它叫原始低分化细胞。我们把后来分化的高度变异的这些细胞叫高分化细胞。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原始的生物,比如三十八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都是低分化细胞,生物在组成一个病理系统的过程变异中,达成细胞不断向高分化方向衰变发展。我前面讲过,越高分化的细胞,它的细胞能力生存能力越弱,比如神经元

细胞,它已经不能代谢脂肪和蛋白质,也没有再生能力。因此所有高分化细胞都有一种回归低分化状态的内在倾向。这就是为什么越高级有机体状态越复杂的动物,越容易发生癌症的原因。当然现代癌症越来越多,也跟你的环境变化,环境污染辐射量增大等等因素有关。那么癌细胞是什么?从高分化细胞向低分化细胞回退的这个过程中的细胞状态,叫间变细胞,就是从高分化状态到低分化状态的中间状态。如果它完全回退到低分化状态,那就是恶性肿瘤、恶性癌症。如果它退到高端还没有落实到很低的程度,它就是恶性程度偏低的间变细胞。

我说到这大家应该听明白,当你说你得了癌症的时候,癌症是有巨大区别的。有的癌症恶性程度极低,有的癌症恶性程度极高,因为它处在回退的间变位置不同。这就是今天癌症治疗非常麻烦,但是效果差异极大的原因,以至于一个日本的癌症医生老年医生,做了一辈子癌症专科治疗的医生,晚年做这样一个总结,说但凡是治好了得癌症,都是当年你不治它也不让你死的癌症。但凡你最终死了的癌症,是你不管怎么治你都必死无疑的癌症。所以治癌症是白玩,是活受罪。既然癌症是这样一个状态,其中甚至有一部分癌症病人,癌症的间变细胞的恶性程度偏低,它甚至出现自愈倾向。这在一个大样本数的癌症病群中,虽然几率极低,但是还是发生的。所以某一个中医突然说他曾经治好了一个癌症,你可不要当真。这里面有一大堆问题,第一,癌症诊断是否准确,因为我们经常把不是癌症的病人诊断成癌症。第二,间变位置是什么?因为很多癌症你就是不治他也活的好好的,你倒一治还把他治死了。

所以那些中医里玄里玄乎的说法,还是多一点头脑,多一点分析为好。

好,那么我们给中医做一个结论。

我说,中医的利弊由此注定。你若身不由己地进入了凶狠恶毒的高级文明状态,它就不免显得柔弱而幼稚。你若回过神来,又想从面目狰狞的现代医疗体系中逃脱,它就悄然焕发出温良而含蓄的魅力和效力。概括言之, 中医的效能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和生病级别,而不取决于你对它是否爱恨交加或对它作出何种评价。再者,关于中西医治疗的选择。我的建议是你既不要迷信中医,也不要迷信西医。我的建议如下,恢复自然朴素的生活方式,尽量远离任何形式的医药,不管它说得多么天花乱坠。

第二,得了急重症,先找西医看,免得被耽搁。须知这类疾病大多原本就是西方文明或近代文明的产物,可谓解铃还需系铃人。

第三,西医确定能治的病,先找西医看,如糖尿病、结核病、外科病等等。中医说起来什么病都能治,但也因此说不清它到底能治什么病。

第四,小病为养,不食难耐,找中医看,因为它原本就属于中医的关照范围,用其温和调理,安慰过渡之效。

第五,凡西医不屑于治,而你又十分难受的慢性症状,可以找中医看,这才是中医的

拿手戏,但必须兼以质朴生活方式的配合才会有效。

请注意我这用的症状,医学上症状和体征是两回事,所谓症状就是你主观感觉的不适,叫症状。所谓体征就是医生客观检查出来的异常,叫体征。很多症状其实不是疾病。比如没呵气,你觉得你这老有一个堵塞的东西,像这样的疾病很多,其实不是疾病,只是你有一些症状,只是生理不适的一些波动或者一种习惯性的疫病状态。这些东西西医根本查不出实质性疾病,最后西医宣判为不治之症的绝症。不妨找中医试试,反正后续都是一个结果。

大家听我这样讲的时候又觉得中医没用。其实我一点都不想说中医没用,我只是想告诉大家,面对恶性的现代文明病,中医确实显得 太温柔了,太原始了。

全部讨论

2021-05-07 10:45

一个不懂中医的谈中医……醉了……中医里的心肝脾肺肾啥时候成了物理上的心肝脾肺肾了?也不怕说出来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