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坑了证监会?——证监会火线降温的背后博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8回复:106喜欢:85
周五下午,在交易结束后,证监会不出所料地动用了降温手段。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直默认市场上涨的监管层为何会在此时态度大变?在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把时间拨回到3月15日。

当天,李总理在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掷地有声地提到了“互联网+”战略。

翌日,冲过2000点后稍显力竭之相的创业板指数跳空高开,全天大涨72点。随后一鼓作气在13个交易日内,连续突破2200、2400等关键点位,其中部分个股更是以连续一字封板的势头跳空大涨。而同期上证综指仅从3400点上涨到3800点,累计涨幅不过10%出头,每日成交量大约在4000-6000亿之间。

让我们疑窦丛生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证监会一直没有做出直接干预,甚至对所谓“调查全通教育”的问题也只是含糊应对。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证监会今年所肩负的使命是什么(或者你也可以理解成绩效考核的标准)。从总理和周小川行长的先后表态来看,这个结论不难得出:首先,在经济下行的风险之下,A股市场必须形成牛市氛围,然后才有利于直接融资的加速进行,有利于注册制的平稳推出;其次,A股的牛市必须维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确保政策的陆续出台,所以在成交金额上必须要保持警惕,不能出现失控局面。

在明白了证监会的职责所在后,让我们做一下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监管层的领导,你希望看到的局面是什么?答:一个局部的、温和的、能够维持人气的牛市

而能够达成这一目标的最佳模式无疑是创业板。这是因为:
1.创业板与主板的权重股几乎没有交集,创业板的上涨不会带动A股指数出现暴动;

2.创业板容量有限,无法吸纳大资金的进入,而开户限制则隔绝了试图捞块钱的新开户资金进入,因而不容易出现资金量暴涨失控的情况;

3.创业板个股大多具备产业升级和互联创新的题材,其股价的上涨不仅有助于维持市场人气,而且还为推动社会整体“创业创新”树立了良好的标杆形象;

4.创业板吸纳了绝大部分的活跃资金,因而估值不高的主板权重个股对价值投资的资金具备了很强的吸引力,从而促使相关资金长期驻守,避免股指出现暴涨暴跌的剧烈震荡。

只可惜的是,A股市场的风向并不完全由证监会所把控,在清明节气到来之时,这一看似稳定的局面突然被打破。

(二)
4月3日,人民日报发文《A股震荡走慢牛,有望挑战4000点》

4月6日,人民日报发文《股市震荡不改慢牛趋势》

4月8日,新华社连发两文《经济面临较大压力 尤需股市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红利释放催生改革牛 期待成为健康牛》
4月9日,新华社发文《对市场存敬畏之心,股民且行且珍惜》

4月10日,人民日报发文《此轮牛市有利于经济发展》

在这一周时间,两大权威官媒连续发文议论股市。细细甄别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文章尽管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核心思想无外乎两点:
1.有利经济发展,股市上涨有理 
2.估值已经过高,创业板上涨无理

对此,政治敏锐度极高的A股市场投资者得出的结论是:弃小板,抓主板。

于是清明节气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跳空高开,全天大涨将近100点。更为骇人的是,沪指成交金额再次突破7000亿大关,达到7464亿。与此同时,各大券商营业部再次引来开户高峰,场外资金蜂拥而入,许多根本不了解股票为何物的普通民众也开始入市。

由此,证监会和总理精心配合之下形成的慢牛局面毁于一旦,在官媒党报的舆论导向之下,疯牛之势显然已经无可阻挡。

之后的几天中,创业板被彻底边缘化,而沪指的成交额接连突破8000亿和9000亿大关,直至4月17日收盘,沪指创下了9100亿的天量,距离1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至此,证监会的降温措施也已无可避免。

(三)
未来怎么走?

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没有人能给出完全准确的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A股市场目前的格局之下,维持慢牛长牛走势和低估值价值投资间存在天然的矛盾。

未来是听从媒体的呼吁让资金继续流入低估值大权重的蓝筹,直至最后政府忍无可忍出强力政策打压,还是回到创业板牛市的道路上去,这需要监管层的智慧。

善于听风的A股投资者等待着来自高层的声音。

全部讨论

2015-05-10 23:04

猫哥V5,赞

2015-05-09 12:54

,昨日已经满仓中小创杀回。

2015-05-08 11:56

主板负责慢,创板负责干。

2015-05-08 11:32

当初有很多人说我这是无稽之谈,但事实是你理解了这篇文章,就理解了为什么“主板负责慢,创业板负责牛”了

2015-04-26 01:04

股市的使命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2015-04-24 11:02

我刚赞助了这篇帖子 1 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2015-04-24 10:46

通过增加新股供给,管理层继续洒水式的降温操作,也表明了监管态度。其实无论是斩断伞形信托,还是增加新股供给,目的都是限制新增资金对市场的冲击,而在此背景之下,市场将回归到年初存量资金运作的轨道上来。所以总体来看,权重股虽然估值诱人,但涨升幅度可能仍旧会比较有限,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局部牛市将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2015-04-21 23:06

2015-04-21 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