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3喜欢:3

$枫叶教育(01317)$ 转载一篇枫叶校长的文章,供好事者品鉴


关于教育,我的15条感悟

作者: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区枫叶双语学校

校长:邱广欣

1、“规范与要求,发现与鼓励。”这是我总结的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要秘诀。意思是你给学生提多少规范,就要从学生对规范的遵守中有多少发现。你对学生提多少要求,就要从学生对要求的落实中给学生多少鼓励。

2、作为老师,如果只是盯着学生的缺点,其结果只能是让缺点不断的得到强化,而对于学生缺点的改进没有任何帮助。

3、智慧的班主任、智慧的老师会让所有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甚至可以说,你能够让多少学生成为你的助手,你的教育就有多少成功。相反,差劲的班主任、差劲的老师,会让很多的学生成为自己的对手。

4、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教育把学生约束限制到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是教育的最大问题。学生有问题,是正常的。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如何在认识问题、改正问题的过程中成长、成熟起来。所以必须要认识到,问题既是教育的契机,又是教育的资源。

5、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但是那些没有参悟这一道理的老师,就总是抓着学生的问题不放,絮絮叨叨、喋喋不休。其结果只能是让学生离你越来越远。作为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功,但有时候,特别能讲的教师特别招学生反感。

6、学生的问题要从老师身上找原因。甚至学生的不少问题就是老师造成的,反过来老师又去追责学生。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7、对学生问题的处理,有两种过程和目标:一种是以感化、引领、启迪为过程,以让学生心服为目标;一种是以整治、惩罚、威慑为过程,以让学生口服为目标。前者最终造就的是人才,后者最终造就的是奴才。

8、几乎所有老师教育、处理甚至处罚学生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好的初衷不一定有好的结果。而这不好的结果中,既包括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也包括师生关系的日益恶化。

9、要想让学生不断变好,主要的途径和方法是作为老师的自己不断变好。同样,如果你感觉到你的学生不断的“变坏”或者“变恶”,很有可能是你自己在不断的“变坏”或者“变恶”。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学生的变化就是佐证。

10、老师的威望从何而来?不是从制服和威慑学生中来,只能是从学生对老师高超教学艺术的敬佩中来,只能是从学生对老师亲切平易的感动中来,只能是从学生对老师真诚、真挚、真切的关爱中来。

11、必须要严防老师那种畸形的满足感,那就是在制服学生中获得的快感。

12、家校沟通,最主要的渠道不是微信、QQ平台和家校通。学生才是家校沟通的最主要的渠道和桥梁。家长所获得的有关学校和老师的很多信息,大都来自他的孩子——你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真心说你好,家长自然就不会说你坏。相反,如果置学生于不顾,而去讨好家长,甚至一个面孔对家长,另一个面孔对学生,只会变本加厉地增加着家长对你的不满。

13、一个教师真正的希望在于自己的成长力。比如本学期我们一直在倡导“正面管教”的原则,一直在推荐“和善而坚定”的方法。但是从实际的结果来看,一些教师无论是在“正面管教”原则的落实上,还是在“和善而坚定”方法的践行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的行动。而这种对自我、旧我的固守,最终受害的也有自己。

14、在民办学校,教师离职是比较常见的,而这,也正是民办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优势,因为它可以保证教师队伍始终是一潭活水。但是通过老师离职的这一过程,会让别人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其一,善始善终者,会让人感觉到他的离职的确是一个损失;其二、虎头蛇尾或者善始恶终者,会让人感到,就这德行,还好他离开了。有人说“离职见人品”,此言不虚。

15、最近,想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有很多的教师,为何终其一生,不能成为优秀教师?或许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但是我认为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是这些教师从没有过让自己成为优秀教师的“强烈愿望”。

                          


全部讨论

2020-09-17 17:13

邱广欣校长是一位非常有情怀的教育家,之前义乌枫叶的汤乙生校长也是难得的人才,但最近没有汤校长的信息了。

2020-09-17 23:37

其实这些感悟和道理并不等于好的管理。校长并不能通过分享这些道理就能提升老师的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