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4回复:5喜欢:3
健康管理进入“亿”级较量

第一财经日报 2013年11月13日 02:14

  卫生经济学领域的一个公认数据是:每投入1元钱的健康预防投入,平均可以减少9元药费和100元的抢救费、误工损失、陪护费等后续投入。从成本核算和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考量而言,预防性健康投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医疗卫生工作最急迫解决的问题之一,也因此成为资本市场最受欢迎的方向之一。
    从2013年春天开始,中国健康体检管理市场真正进入了“亿”级较量。
    2013年4月,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下称“爱康国宾”)宣布,获得高盛集团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联合战略投资,规模近1亿美元,这笔融资也成为中国健康管理领域内的最大一笔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爱康国宾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投资不涉及任何对赌协议,近亿美元的投资实际上也远超出了我们的资金需求。”
    如果联系近两年中国健康管理市场的情况不难发现,几乎在同一时间,爱康国宾的竞争对手都先后与资本市场联手,快速进入到全国扩张的阶段。
    2012年7月27日,“中国体检第一股”的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慈铭”)顺利过会,这一年,伴随着中国健康管理市场从无到有,这家国内第一家健康体检公司刚刚度过了10岁生日。
    紧随其后,凯雷旗下北京凯雷投资中心宣布,投资国内规模最大的体检机构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美年”),占股13.5%。
    “美年目前年复合增长率30%~50%,计划在2015年之前完成国内200家体检中心的布局,实现1000万人次体检目标,实现2015年主板上市。”美年董事长俞熔向本报表示。
    资本对健康管理市场的追逐理由充分。
    2012年5月,十五部委联合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这项直接利好健康管理行业的政策“红利”将中国慢性病市场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公开化,中国确诊慢性病患者超2.6亿,慢性病致死占到全国人口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
    不仅如此,2012年,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和瑞士再保险公司联合发布中国老龄化社会报告指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将在2015年之后开始减少,到2050年,被称为“银发人群”的60岁及以上人口将从2010年的约1.65亿人激增至近4.4亿人,届时将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4%左右,国民经济竞争力将遭受考验。
    公开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已超出6000家,市场预计保守估计突破百亿元规模。
    当第一梯队的健康体检机构正在全国加紧跑马圈地的时候,东软集团(600718.SH)的健康大生意也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铺开。
    “以前健康服务是不分级的,你去一家医院,得到的服务基本是一样的,如果有更高或者个性化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是补上这一部分的空白。”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日前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作为中国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东软目前的业务结构中医疗产业已经占据了30%的份额。2011年,东软发布“健康云”战略,推出健康管理品牌“熙康”,成为其集团整体转型的重要标志。
    “今年我们运营了几家医院外的健康管理中心,也是东软落地的真正服务型的业务。”卢朝霞告诉记者,以东软在沈阳盛京医院熙康健康管理中心世贸店为例,通过半年多的运营,基本上每天有约150人到店,“最重要的是对东软健康管理探索出了初步的模式。”
    来自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产业约占GDP的5.1%,而美国达17.9%,其他主要欧美国家都在10%左右。目前中国的医疗市场规模只相当于美国医疗市场的6%,如果达到美国市场的水平,将有17倍的提升空间。
    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度从政策上明确了健康服务业涵盖医疗服务等三大领域、涉及五大支撑产业,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向前拓展、往后延伸,真正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服务概念,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
    而文件中“非禁即入”的表述让市场对这一领域的想象空间迅速释放。

全部讨论

2013-12-13 06:58

健康服务是个大产业

2013-11-13 09:37

这一块,A股投资标的非东软没属中长期看好$东软集团(SH6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