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帆生物业绩雷基本上出清了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5回复:103喜欢:93

          昨晚健帆生物出了年报业绩预告,然后雪球就有一堆投资者分析暴雷了,股价要来个跌停,但是我简单看了看财报数据,我的判断是,健帆生物的业绩雷,应该是彻底出清了,股价可能未必会跌多少了,跌了反而是真正开始出现投资机会了

          三季报出来时候,有些投资者说业绩雷出清了,但是通过简单分析判断,我的结论是业绩雷还没有完全出清,真正出清起码是年报才会真正出清,业绩反转,起码需要一季度甚至二季度才会有表现。10月底的文章当时的判断是:

        有些人觉得短期跌了就会很快收回来,我当时的判断是,短期做好暴跌30%甚至50%的心理准备,结果最后果然如此,短期暴跌了差不多40%:

       从目前结果来看,基本上我之前的判断都是对的。为什么我会这么判断股价跌幅可能就是30-50%,之前文章已经分析过了,这个公司是有价值底的,也是真真正正在做事的,未来也有明显可以看得见的增量,肾病领域或许逐渐接近天花板了,渗透率提升会慢下来,业绩增速大概率会放缓,但是肝病/重症领域的渗透率提升是才开始的,未来业绩修复回来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但是短期暴雷,在没有真正出清之前,或者业绩有可能真正反转之前,机构大面积出货是大概率事件,先出来再说,回避一二是人之常情,而反转是要看业绩底牌的,这个就需要漫长时间了,半年都是正常的,类似长春高新,一年都在底部震荡。

         健帆生物上市以来真金白银分红了21亿,董事长持股40%+,大概分红有八九个亿,但是董凡通过增持以及定增参与投入了大概七八亿的现金,这也是真金白银。

        一个上市以来,每年60%+的股利支付率的医药医疗公司,应该说是不错的了,也是而非常少见的。董事长虽然通过分红拿到了八九个亿,但是又通过增持和定增投入了七八个亿。从这个角度而言,董事长本身是对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有信心的,也不是一个故意财务作假的管理层会做的事情。

         当然了,上市以来,董凡大概减持了大约4%的股份,套现金额大约是13亿左右(根据当时股价毛估估的)。具体如下:

        2019年六七月份减持大约0.7%的股份,按照当时市值大约是240亿+,大约是套现1.8亿左右现金:

        然后是2020年2月初和6月底套现了大概3.3%左右的股份,大约套现金额是13亿左右:

         董事长董凡先生上市以来主要就是这三次减持,总共套现金额大约是接近14-15亿左右。整体上而言,董凡董事长通过分红和减持大概拿到的现金大约是23亿左右。然后通过增持投入的现金是3亿左右,通过定增投入4.6亿左右,总共投入资金是七八个亿。也就是说,董事长董凡先生上市以来通过现金分红和股份减持拿到的现金,基本上再投入了三分之一的资金体量增持了上市公司股份,从这个比例来说,其实是非常高的比例了。正常理智分析,这也不是一个故意去造假的公司老板会做的事情。那些造假的公司或者猫腻特别多的公司,正常的增持投入,都是套现10亿20亿或者更多,然后象征性的增持几百万几千万。

        这是年报业绩预告,22年净利润预告是8.4-10.8亿左右,就是因为四季度在出清最后的业绩雷;单纯看四季报的话,你会发现四季度是微亏几千万或者微赚的,净利润四季度基本上没有,营收也可以理解为基本上没有。

          这是半年报的存货结构,原材料大概是8600万,产品大概是1.2亿存货,存货里面大概原材料占比三分之一,产品占比三分之二。三季报存货是3.14亿,那对应的原材料就是1亿左右,产品大约是2亿出头。以健帆生物产品生产成本15-16%推算,1亿左右原材料存货对应的营收体量可能是六七个亿,加上产品存货大约2亿,也就是总共对应的产品总规模可能是八九个亿;也就是说大部分业绩要出清的话,起码需要营收体量下滑八九个亿才是彻底出清。

        三季报披露的数据是营收20.26亿,单纯三季度的营收是4.7亿,看起来是暴雷出清,但是按照21年三季度17.82亿营收来看,如果是按照之前正常的营收增长以及股权激励的目标来说应该是增长35%出头,那就是三季报如果要继续完成股权激励的话,应该是大约24亿+的营收,然后三季报暴雷营收是20.26亿左右,其实只是减了大约4亿的营收体量。

         但是按照三季报存货和营收的对应关系来说,应该是有大约八九亿的营收需要出清的,存货才是干净的可以匹配营收增长的。所以三季报大概率是没有彻底出清的,三季报其实只是一个打招呼,本来公司21年底就开始发现问题,然后酝酿营销改革,但是为了完成对于营销队伍的股权激励,所以最后的选择是通过推迟暴雷来完成,最后却因为疫情超预期,结果最后发现无论如何无法完成股权激励,所以最后通过其他方式发放了奖励后选择了把本该早点暴露的问题三季报主动暴雷。这是这样的一个业绩雷的来源过程。但是三季报要一次性出清就会特别难看了,所以正常逻辑分析判断,通过三季报和四季报/年报分两次彻底出清,这样适度平滑营收曲线就是很正常的操作;甚至有可能留点尾巴明年半年报平滑最后一小部分都有可能。

         从存货和营收增长率的不匹配,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公司是21年半年报开始存货增长大幅超越营收增长,所以也就是说21年半年报后的季度数据增长,都是有水分的,特别是疫情影响下,继续保持营收35%以上的增长,本身就是有点不合常理的。21年营收增长37%,但是存货增长63%,从存货不正常的增长来看,有可能21年的营收是“虚增”了或者说销售为了完全股权激励通过渠道压货的量大概是营收增长的四五成。所以如果按照真实的营收来说,21年四季度的真实营收可能是6.35*1.22大约是接近7.8亿左右的营收体量。那22年如果是正常的话,最少也是7.8亿的营收体量,若是按照10-20%的增量来说,那22年四季度大概就是8-9.5亿左右的营收体量。所以正常来说加上前三季度20亿那22年全年的营收应该是28-30亿左右的营收体量。

         分季度来算,21年的四季度营收大概率是由水分的,正常增长20%上下应该是只有大概8亿左右的营收,那正常来说22年四季报增长10-20%来说也是八九亿的营收体量,加上三季报的营收,正常就该是28-30亿的营收体量。

        而现在披露的三季报来看,四季报有可能是净利润基本上没有或者微亏,也就是说对应的四季度是基本上没有营收的或者只有0-2个亿左右,也就是通过一次性的出清,全年大概是出清掉了八九亿的营收体量。这个和之前存货我们估算的可能虚增的八九亿的营收体量,基本上是相符的。

        所以简单分析判断的话,大致可以判断健帆生物会通过四季报最后彻底出清业绩雷,然后23年再轻装上阵。从正常的常识分析判断,也是会通过年报/四季报最后把业绩雷清完,然后23年再重新开始…..我的计算有可能是不够准确的,毕竟我也不是会计/审计专业毕业的,财务知识并没有系统学习,所以上面可能是错漏百出,甚至整个思考过程思路都是错误的。但是我也觉得大致的判断应该是不会错的。三季报一次性出清完毕的概率很低,四季报还没有出清大部分业绩雷的概率也很低,即使还有点尾巴,大概率也是基本上不会影响明年半年报和全年业绩企稳并开始修复的。——也就是说业绩底基本上出现了,明年上半年可以稳住,下半年实现稳健增长全年实现平稳增长的概率很高。

        那当下的健帆生物如何看?我的分析判断是,健帆生物的价值底/业绩底/股价底基本上要出现了,后面下跌空间大概率是有限的了。22年公司净利润8亿左右,最底部大约230亿左右的市值,大约就是接近30倍左右的估值,这是市场给予健帆生物的估值底,也是上市以来的估值底部。

        公司是有价值底的,从22年的净利润去看,23年大概率不会比现在差,疫情防控放开后,很多学术会议也可以正常开展,肾病/肝病以及重症的学术推广也才有机会继续展开,大概率23年是可以实现10-20%的营收利润增长的,若是乐观一些,或许有可能会有更高的营收利润增长。这种背景下,我们再去看,健帆生物23年的净利润就可能是9-10亿左右,这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预期。业绩雷出清后轻装上阵,未来估值修复的可能性就存在了,那未来的估值就合理预期就是30-50倍,对应的市值可能就是270-500亿左右,当下250亿,向下的空间大概率是基本上不大了(估计20%以内),向上的弹性可能是50%-100%,如果看的长拿的住的话。

        当然了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判断,我管理的账户组合其持仓占比也只有不到2%的仓位(这还是最近几天增加了一倍多仓位后的结果),也是反复波段交易过的一个股票,算是利益相关方。本篇文章也只是一个正常的分析思考记录,不是荐股,发生过业绩雷的股票,我的建议是绝大多数散户都该回避。只不过,从行业和公司角度而言,我自信看得懂行业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所以还有底仓留着。

       昨晚公司发布年报业绩预告后,很多人就觉得不跌停不足以平股民之愤;但是,我看到的结果就是,公司有可能彻底出清了业绩雷,所以我的判断是今天股价不会暴跌,有可能是微跌,后续即使跟随大盘调整,大概率调整也是有限的。然后今天的股价表现,果然如此。

       包括昨天口腔种植牙集采结果出来,我的判断是基本上符合预期,没有超预期的东西,所以我的判断是国瓷材料/通策医疗都不会暴跌,可能是微跌或者微涨。结果是果然昨天和今天都是如此,而不是像很多雪球投资者说的股价要暴跌。其实昨天早晨八点我就看到了第一条消息,外资报价是2000左右,这个基本上符合预期,因为进口厂商的成本价大概就是500-1000,进院价格基本上就是2000-3000,然后口腔医院加价报给患者的价格是5000-10000左右,所以集采后的价格是2000左右,基本上都是符合预期的;国产厂商的成本大概是200-300左右,进院价格基本上就是500左右,口腔医院加价报给患者的价格大概就是3000-5000左右,集采后的最低价格大概是560,最高价格大概七八百左右吧,均价大概六七八,这也是符合预期的。其实这种预期下,对于国产种植牙公司来说,利润多少会受到一点影响,但是因为降价后大概率会有所放量,所以整体上而言,对于国产的利润影响是不大的,仍有机会保持合理的增长,还有可能通过抢占部分市场份额保持更好的成长性。至于说口腔医疗服务公司,因为医疗服务价格医保局的要求是画了上限4500还是4800,其实这个价格也是远超行业内的预期的,这个价格其实对于医院来说影响也是有限的毕竟只要略微放量其实实现合理的增长问题不大

        那这个种植牙集采过程,是谁在付出代价谁的利益受损最多?是医生,口腔医生。其实所有药品和器械的集采,医生都是付出代价最高的一方之一,医院端其实受损有限。如果医改没办法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一定程度上去弥补医生的收入损失的话,那医生这个行业的工作性价比是远远无法和付出/培养周期去匹配的,不具备吸引大批量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最后还是会让全社会付出代价口腔医生的收入来源,除了服务费的一小部分会到医生手上,其实大头都是器械耗材的回扣提成,而耗材大幅降价后,种植牙的回扣提成,大概率是大幅下滑了。所以真正受损的其实是医生的利益。这种背景下,医生的博弈,就会是如何在完成一定国产种植牙量的基础上,更多的推荐进口种植牙,因为只有更高的价格,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回扣,所以国产的种植牙耗材,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放量,或者说放量幅度,其实是有不确定性的。但是,真正受益的,可能反而是口腔医疗医院公司,因为降价后的放量,对于医院层面来说,这是大概率会实现的。所以,如果是考虑行业和公司基本面利空出尽,那通策医疗/瑞尔口腔等口腔医疗服务公司其实中长期的底部已经出现了。

       从我们作为一个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说,没必要对任何行业和股票过分偏爱,也没必要过分看轻那些落难的白马王子。从一个足够长期角度而言,每一个好公司,都是潜在的业绩雷,这是从长期角度而言我是悲观的,这也是我的投资体系是非常分散的原因;我只是对一个分散多个好行业的好公司股票组合具备中长期的投资信心。任何行业和个股,足够长期来看,几乎是必然会迟早会有周期低点/情绪低点或者业绩低点的,没必要在景气高位或者估值历史高位去看多,这也是21年初我看空白酒/22年中我看空比亚迪的缘故;也没必要过分去解读悲观预期,特别是当悲观预期呈现得足够充分的时候,我们就该思考未来潜在的反转可能性。我的投资策略既有长期投资的好公司成长股,也有低估值的价值股,也有一部分仓位是专门做困境反转的逆向投资,人弃我取,多策略均衡行业分散持股,偶尔也会有宏观择时。我也对行业没有太多偏见,成长股,低估价值股,传统价值股,我都会有部分持仓,整体上不会过度偏爱某一种风格。

       拭目以待吧,不怕打脸,反正错了也是损失可控的。我们股市投资本就是认知的变现。从本质上来说,投资都是赌博。我们赌国运长红,赌行业会有好的发展,赌公司个股会不断成长或者低估值价值会迟早回归修复。当你单吊一个行业少数个股的时候,赌性就偏重,当然了少数具备穿透力的投资者除外;但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凡人——认知不具备穿透力会有认知偏差,心态也不是足够强者的心态承受不住太大的回撤太长的久期,那就没必要去挑战太高的门槛。我们最终都是需要通过“足够了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最终我想去什么地方/目标,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我当下该做什么”来赚到钱。投资不单单是要分析客观世界/宏观/国家/行业/个股,更是对自己的了解而变现的,唯有当我们足够了解自己的情绪/承压能力边界/情绪调整周期,然后我们自己局限的能力能够和我们的投资体系去匹配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长期真正赚到钱,否则再好的方法(不管是价值投资/价值投机/趋势投机还是短线打板都有赚钱的方式方法)/再好的行业和公司,都有可能和我们无缘。

       平常心是道。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坦然接受我们自己的局限性,能力的有限性,面对纷繁世界的无能为力,我们只有坦然接受这些,然后做好应对,才有可能坦然去面对任何持股的经营周期/政策周期/估值波动周期,才有可能真正长期去赚到钱。否则情绪失控,不接受自己的失误/不接受股市的波动,或者有太深的执念或者过多的偏见,那往往会做出超出我们承受能力的选择,付出巨大代价。

         最后再次强调一点,本篇文章也只是一个正常的分析思考记录,不是荐股也不是吹票,发生过业绩雷的股票,我的建议是绝大多数散户都该回避。所以我不会建议任何人买入健帆生物。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愿赌服输,落子无悔,平常心是道。仅供参考。

@今日话题    $健帆生物(SZ300529)$    $恒瑞医药(SH600276)$ $通策医疗(SH600763)$ 

全部讨论

2023-01-13 10:28

这是少有的客观公正评价健帆的分析,点赞转发 
如果反转,那至少30%-50%的价格修复,修复到50元,其实30-33-35买没大区别,
赚钱多少而已 
但是如果不是反转,那就要谨慎观察到一季报之后 
健帆继续作为观察标的。
$健帆生物(SZ300529)$

2023-01-14 10:04

长期投资 有很多时候无法避免意外的发生,而有些意外又不致命,只是估值的扰动,看终极利润会清淡很多。每一个好公司,都是潜在的业绩高光时刻,也会有低迷期,千万不能高光时刻热情似火,反之亦然。持有健帆波动没啥感觉,沙盘模拟8月份会拐头,无外乎时间拉长

渠道压货是为了增加营收,应该是压到经销商手里吧?存货应该是在健帆自己的库房里,还没有变成营收吧?是不是一部分压在渠道,另一部分压在库存,现在是两者同时要出清,那两个季度能清完吗?而且看四季度业绩预告,很可能清的是渠道压货(也就是消化已经变成营收的终端,但产生不了业绩),而非消化库存吧(消化库存应该会产生业绩)。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请指导一下。

2023-01-13 10:39

分析感悟都很好

2023-01-12 22:48

学习了,感谢!我觉得,本文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30-50的预期估值。

2023-01-12 22:21

赞成本文分析逻辑

2023-01-13 11:56

种植牙集采落地后,通策医疗/瑞尔集团/现代牙科/美亚光电/正海生物等口腔行业公司都开始大涨,符合预期预判。特别是通策医疗,基本上行业和公司利空都出尽了,大概率23年开始会有不错的表现,22年底医药医疗服务暴涨的那一轮通策医疗就是被种植牙集采以及董事长个人利空压制估值,现在应该说是利空出尽,压制尽去了。
      医保谈判前几天落地/种植牙谈判落地,中短期未来几个月大概率都不会有啥行业利空压制了,也顺带着眼科也开始爆发,其实眼科逻辑更强,也走得更快更顺畅。整体上集采也是符合预期或者说温和略超预期,医药医疗的情绪压制/政策压制基本上过去了,至暗时刻过去,23年大概率都会有不错表现。$通策医疗(SH600763)$ $美亚光电(SZ002690)$ $爱尔眼科(SZ300015)$

2023-01-12 20:45

分析得不错,等待一季报验证

2023-03-03 15:40

血透集采(健帆生物)和其它集采有本质的不同,那就是血透是消费市场,患者因为降价了,增多了血透次数(特别是健帆的血灌),延长了寿命(我国的尿毒症生存期明显少于欧美),间接的也延长了消费期。其它的集采,骨科(很多人的一生就差不多一次的骨科或心脏支架手术)等就不明显了。

2023-01-15 22:53

我认为健帆会走出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