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51喜欢:206
在我高中时代,大约是1997年左右,我老爹准备在郴州五岭广场买一个门面,但是这个开发商搞出了很复杂的条款:买到门面10年内,买家不能直接拿到房产证,要抵押在开发商手里,然后开发商统一出租,按年给买家房租……
当时我觉得这个里面有猫腻,建议我爹不要买,我爹就没买,而是花18万买了一个现成的二手门面,现在这个门面一年租金就有十几万……
许多年以后,这个售房套路已经非常流行了,有个专有名词——售后返租,虎妞有个亲戚四五年前就花了50万买了某开发商在某地售后返租的SOHO公寓,刚开始第一年还能拿到租金,前年开始就拿不到钱了,据说是资金紧张,房产证和房子也没拿到手,自己也没法直接出租,相当于没有交房……
现在仔细想,开发商为什么要费尽心机搞这么复杂的售后返租方案?关键点可能在这里:名义上10年内房产证抵押给开发商,由开发商统一出租,实际上开发商根本就没办好房产证,因为办房产证可能需要补交土地款和其他税费,这是很大一笔钱,开发商拖得越久越合算……
我家有个门面的土地证好像是交房后等了将近20年才拿到手,一笔钱拖20年补交,不算利息,已经贬值得很厉害了,开发商白白占用了这笔巨额资金20年……
当年我不过是一个高中生,我却能直觉到其中的陷阱,而很多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人都纷纷上当

热门回复

我姐姐就是前几年买了返租的公寓,结果公寓烂尾。
当时我一直叫她不要买,但就是不听我的。我叫她去退定金,她也不想去退。
2013年的时候,我也是叫她在东莞买房,而不是回四线城市买房。结果她也不听,跑回去小地方买房,现在房价跌的回到她买之前了。2013年在东莞买房的话,现在无论如何都是一倍以上涨幅了。
有时候人,真的是劝不动的。

是的,现在看这个设计的骗局很明显:我们是有房产证的,但是由于商铺是未经物理分割的空间,只有所谓的面积数字,是无法独自出租的,且买房时已经签了一份长达十年的委托开发商集体出租返租合同,实际上跟你说的那个情况很类似。
如果仅止于此,风险我们承担,利益我们与开发商共同分配,我也认了,毕竟自己当年撒币犯的错,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现在的问题是,我怀疑开发商在逃避了风险后,还想独占未来收益,不愿意分配承诺的部分:他们把大量区块物业拿出来自营,而卖出去的商铺并没有真正招商运营,运营的全是自有物业,卖出的几栋楼,他们自己拿来开店,自己进货自己卖,相当于零租金做生意。然后又找来三方运营商开发文旅项目,这些看起来都与我们早期投资客无关,而他那些虚拟商铺,实际上很有可能存在超卖,也就是把沿街自营商铺,挂靠在商场虚拟商铺名下卖出,收到了实实在在的钱,真正的物业却完全在自己手里自营,反正又无法查证,这样最终我们始终拿不到租金,而他可以独占未来收益。

我也上过一次这种买入返租的商铺的当。收了二年租金现金,后来改银行自动转帐。半年后不转,当初签约的管理的人一换,人都不知道找谁。电话打不通要不就不接。在东莞的,自己打官司,一审,二审大半年。还好东莞法官比较公平公正,从一小白从起诉开始教你如何起诉,虽然开始返复多次提交起诉书。但最后还是达到了我的预期,把剩余的本金和欠的租金追回来啦。这过程真是煎熬无奈。作个警醒,千万不要去买那种设计复杂,看起来很容易有回报的投资。越简单的交易,越安全。

没证在手,风险都是未知

现在是抢不如偷,偷不如骗,骗不如经济纠纷

1997能拿出18万买门面,应该算富二代了[笑哭]

没有物理分割面积的房产证第一次听说,房产证后面都是附有房产平面图的。

02-29 18:58

这么说,我看很多光伏现在在农村大横其道啊,说什么租20年,农户出租房顶给他们一年几百块钱,白花花的拿到手的钱。

就是土地增值税啦,阶梯税率,上面要去到60%。达力最近有块地,评估120多亿,递延增值税70多亿,利润剩50多亿。“售后返租”操作一番,70亿税就可以赖着不交,相当于利润翻倍了。

就是上百个陌生人共同持人一个楼层,共有产权的意思,那你们的证共名还是单独业主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