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滴滴被查事件:听听投资机构、散户、司机和行业观察者怎么说

发布于: 雪球转发:9回复:15喜欢:30

滴滴被查事件,并没有随着网络审查的一纸公文告一段落,监管重拳连环出击,市场应接不暇。

截止7月9日美股收盘,滴滴股价已经比上市后高点下跌超过30%,以发行价计算,下跌幅度也接近20%。

受一连串的监管组合拳影响,中概股集体大幅下挫。7月2日以来,腾讯下跌超10%,美团下跌大约13%,阿里巴巴下跌约8%,拼多多下跌近10%,京东下跌约6%,快手下跌超20%。

而同期美股主要公司亚马逊、苹果Google微软Facebook等都在创出历史新高。

两相对比,投资者内心无疑是非常煎熬的。

7月10日晚,走马财经针对1200名美港股投资者做了一份网络投票调查。投票持续3个半小时,共收集到有效投票191份。

投票主题是:长期来看,滴滴事件对互联网行业整体影响几何。

其中38.2%的投资者认为偏负面,长期看影响行业发展速度和估值。

32.5%的投资者认为偏正面,长期看利好行业健康发展。

10.5%的投资者认为非常正面,不讲武德的巨头们早该管管了,以后生态会更丰富。

9.9%的投资者认为非常负面,中概股估值逻辑被彻底打碎。

8.9%的投资者感觉喜忧参半,看不清未来方向。

简单说明一下,191名参与投票者95%以上都是美港股投资者。长期来看,整体而言,投资人对互联网行业仍然抱有希望,持完全负面看法的投资人比例较低,不到10%。大部分人只是觉得略微偏负面。

但是,短期来看,股价的调整充分反映了市场的审慎和担忧。

回顾上市这10天,和他成立以来的9年,滴滴身上有着太多广为人知的故事,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背后,都指向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终局:滴滴事件如何收场,又将怎样影响中国互联网行业。

为了厘清这些问题,走马财经和滴滴的投资人、基金投行人士、滴滴司机和业内分析师聊了聊。

1、广为人知的故事

滴滴是中国有史以来接受私募股权融资金额最高的公司,2012年成立以来,它一共进行了24轮融资,其中包括了对快的和uber中国的兼并,总融资金额超过300亿美元。


2012年12月,滴滴打车获得了A轮金沙江创投300万美元的融资。

2013年4月,完成B轮融资:腾讯集团投资1500万美金。

2014年1月,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金、腾讯集团3000万美金、其他机构1000万美金。

2014年12月,完成D轮7亿美金融资,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淡马锡、国际投资集团DST、腾讯主导。

2015年7月,宣布完成了30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中国平安阿里资本、腾讯、淡马锡、中投公司等。

2016年5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其最新一轮融资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多家海内外知名金融及产业机构支持。其中,Apple以10亿美元投资本轮,是滴滴迄今为止获得的单笔最大投资。通过此次投资,Apple与腾讯阿里巴巴等一起成为滴滴战略投资者。

2016年6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

2016年8月1日,Uber据悉将把中国业务与滴滴出行合并,UBER CHINA与滴滴合并后的公司估值据悉为350亿美元,UBER将取得合并后公司20%的股权,滴滴则将投资10亿美元在UBER。

2017年4月28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55亿美元融资,此轮融资将用来支持滴滴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

经过旷日持久的烧钱和融资,滴滴成长为全球订单量最大的出行平台,代价是它的股权早已被外资控制,创始和管理团队仅占整体股权的大约10%。

根据招股书,滴滴上市前,软银是第一大股东,持股21.5%,uber是第二大股东,持股12.8%,程维是第三大股东,持股7%,腾讯持股6.8%,柳青持股1.7%,其它高管团队合计持股1.8%。


滴滴曾经无比骄傲于自己超豪华的股东背景,第一家集齐了国内BAT投资,并且同时拿到了国际国内几乎所有大基金和投行的融资,其中包括软银、DST、淡马锡、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中投公司、平安、保利、中邮等。

然而当初投资多么热烈,退出就有多么急迫。

这就为滴滴今日仓促上市被锤埋下了伏笔。

6月30日,滴滴上市。

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公司上市,滴滴上市没有庆祝、没有敲钟仪式、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稿。

相反,滴滴私下通知他们的投资人,不要接受任何采访,大量媒体也接到滴滴嘱咐,尽量不要跟进报道滴滴上市计划。

甚至没有向散户公开募股,滴滴的打新仅对机构开放,一切都进行得静悄悄。

7月1日,中国迎来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大日子,举国欢腾。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司在其官方公众号网信办发布公告,对滴滴出行启动“安全审查”,滴滴出行APP被限制新用户注册。

滴滴股价随即应声大跌10%,当日开盘后震荡上行,最终仍然大跌约5%。

7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理由是滴滴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信息问题。

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了对“Boss直聘”“运满满”“货车帮”的网络安全审查公告,暂停这三个平台的新用户注册。

7月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通报称,依法对互联网领域二十二起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涉案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其中1-8起案件都是滴滴附属或关联公司,滴滴总共被罚400万元。

1.惠迪天津与一汽集团设立合营企业案

2.惠迪天津与华夏出行设立合营企业案

3.小桔智能与北汽新能源设立合营企业案

4.惠迪天津与特来电设立合营企业案

5.小桔新能源与海南交控、南网电动、海南电网设立合营企业案

6.惠迪天津与西藏奥通设立合营企业案

(浙江滴时)

7.惠迪天津与西藏奥通设立合营企业案

(杭州滴时)

8.北京车胜与时空电动车设立合营企业案

9.阿里网络收购天鲜配股权案

10.阿里创投与上海商投集团设立合营企业案

11.阿里网络收购纽仕兰股权案

12.阿里网络收购广州恒大足球股权案

13.阿里创投收购五矿电商股权案

14.阿里创投与浙江创新投资设立合营企业案

15.腾讯收购58同城股权案

16.腾讯收购小红书股权案

17.腾讯收购搜狗股权案

18.腾讯收购猎豹移动股权案

19.腾讯收购蘑菇街股权案

20.苏宁易购与南京银行设立合营企业案

21.苏宁易购与三菱重工设立合营企业案

22.北京三快收购奥琦玮股权案

7月9日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又发布公告,宣布下架滴滴旗下25款APP。

至此,滴滴旗下几乎所有APP都被下架或停止新用户注册。

上市10天,滴滴被监管爆锤5次,一次比一次严,这在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人们不禁要问,滴滴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匆忙上市,上市这件事到底惹出了哪些麻烦,滴滴事件会持续多久,如何收场,中国互联网行业受这事影响到底有多大?

2、鲜为人知的故事

滴滴上市是获得了默许的,但是,时间点不对。

监管层给的意见是可以去美国上市,但是希望时间延后。

滴滴反馈的信息本是希望7月2号上,监管层表示这个时间点不合适,希望延后。

和滴滴同期,或者时间接近的公司,包括字节跳动、soul、哈啰、喜马拉雅等等,时间都被延后了。只有滴滴,不仅没有延后,而且提前了2天。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滴滴为什么这么着急。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监管层表态希望延期后滴滴仍然能够提前上市。

先说第一个问题。

2018年后,滴滴遭遇多起安全事故,经营遇阻,估值下调,新业务如外卖虎头蛇尾,社区团购橙心优选遭遇强监管,它错过了2018年那波中概股上市潮。当年TMD概念刚刚兴起,指的是头条、美团和滴滴三家中坚平台,头条和美团估值都在300亿美元左右,拼多多估值只有200亿美元左右,滴滴估值已经突破500亿美元。

3年后的今天,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估值已经突破3000亿美金,美团最高的时候也突破了3000亿,拼多多高点则突破了2000亿,滴滴仍然徘徊在700亿美元左右。

估值上不去,投资人的钱就没有浮盈。滴滴急需讲好一个上市的故事,给资本一个交代。

这几年,滴滴大股东软银日子也不好过。尤其是2019年,对于软银集团的孙正义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也是极为艰难的一年。整个2019财年,软银集团经营亏损1.36万亿日元,净亏损9600亿日元,这是软银成立以来最差的业绩表现。

同时,孙正义投资的88家公司中已经有15家先后破产倒闭,这对于孙正义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投资明星企业Uber和WeWork合计亏损近百亿美元。

好不容易熬到2020年,软银凭借uber上市后的表现净赚80亿美元。同样属于出行市场的滴滴,自然被软银寄予厚望。

滴滴过去多轮融资中都包含可转债,这就意味着,时间越往后推,滴滴面临的债转股或还债压力(如果投资人持有债券到期后放弃转股,滴滴需要还债)就会变得巨大无比。同时,为了更多地拿到软银的钱,滴滴还在与软银的融资协议中加入了对赌协议。

美股牛市持续时间不短了,这轮资金牛市很可能接近终点,滴滴等不到那个监管层希望的延后时间点,那个延后的大概时间点是何时呢,我们后面会说。

接着说第二个问题。

中概股目前使用的都是VIE架构,境外注册一个壳公司,一般是在开曼群岛,控制国内运营实体,壳公司只享有股权和分红,上市的是这家壳公司和他拥有的股权,原则上来说,这家公司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在境外上市,中国监管层是没有监管程序的。只是他的资产包由境内运营实体组成,所以境内运营主体都会主动就这个上市的事情与监管层沟通。

具体到滴滴这儿,沟通的结果是可以去上,但是希望时间延后一点。正常来说,基于国内的政企信任关系,企业会严格执行监管层给出的意见,虽然这些意见并不具备法律效力。

所以,本质上来说,滴滴破坏了这层信任,但是并没有违规法律。

由于历史原因,只有国企如中国移动、联通等赴境外上市,才需要监管层的监管,互联网企业VIE架构下,只需要做好事先沟通即可。

滴滴的这一行为,不仅仅是简单地数据安全风险问题,还涉及到中美关系一盘棋的大是大非问题。

多位资深的投行和基金行业人士告诉走马财经,美国发布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要求中概股上市提交未脱敏的财务数据给美国查看,否则将面临被退市风险,这一法规并不被中国法律允许,双方正就这一问题和其它一系列问题进行谈判磋商。

在谈判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中概股赴美上市本身就非常敏感,何况滴滴的出行数据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涉及摄像头测绘等敏感数据安全问题。

滴滴在一切都未明朗之前匆匆上市,使得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3、滴滴调整到位了吗?

经过一系列爆锤和相关法规出台,包括网信办7月10日刚刚宣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修订版,规定赴美上市企业超过100万用户数据的,都需要申报网络安全审查,滴滴股价倒是有了企稳迹象。

7月9日收盘,滴滴股价大涨7.3%。那么滴滴股价调整到位了吗?

国内一家大型投资基金合伙人告诉走马财经,滴滴目前并没有呈现出一家伟大公司的特质,他的创始人团队并不足够强,程维的表现,更像是碰巧占了好赛道,时机也早,资金携带资源进入后推着滴滴前进走到了今天,就像快手和他们的团队。相对于字节、美团这样顶级的团队,滴滴和快手本身投资价值就没有那么诱人。即便没有上市后一系列事件影响,也不见得会投资,更不用说有这类突发负面影响了。

一家投资中概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告诉走马财经,滴滴事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负面影响正在发酵,而且这个影响是以年或者两三年计算的,作为投资者,他不会猜测监管利空是否出尽,只会考虑回避这类股票。

一位滴滴的散户投资人告诉走马财经,他目前处于迷茫状态,对后续走势没有办法判断,最担心的是滴滴被下架和禁止新用户注册这件事本身持续时间太长,比如3-6个月,那么美团打车、高德打车等竞争对手很可能实质性抢占大量本属于滴滴的市场份额。等滴滴回来时可能已经元气大伤、格局大变。他担心滴滴会成为另一个“fanfou”。

而一位来自北京的滴滴的司机则表达了非常乐观的预期。他向走马财经的一位信息源透露,滴滴很稳,至少北京稳得一匹,稳就业是滴滴最大的优势。他还说,滴滴将来无非是花钱保平安,滴滴的摄像头数据非常核心,花小猪随时可以复制一个新滴滴,今年下半年是消费者和司机薅平台羊毛的窗口期,高德美团等第三方打车平台安全性不及滴滴这类自营平台,滴滴风控优势明显。

4、滴滴事件将如何以及何时收场

仔细观察滴滴上市捅的篓子里,影响中美关系大局可能是相对最棘手也最难量化具体影响的,因为它的时间和结果不受滴滴控制。

网络安全审查的事情,虽然各种谣言满天飞,传的邪乎,什么上报中国道路地图或是高精地图数据给美国啦,什么聘用美国军方背景人士担任高管啦,诸如此类,之前的文章都厘清过,这些谣言完全没法逻辑自洽,不值得过度关注。滴滴的数据安全和关键设备和网络设施采购方面,应该也是经得起推敲的,不太可能犯原则性错误,无非是第一次触达这份法规,合规检查需要时间,也需要适应这种监管。

APP收集用户信息,这种事情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里,不要太普遍,一查一个准,所以下架多久其实不取决于这件事情本身的严重程度,而是受中美关系的一盘棋影响。

至于市场经营集中处罚的案例,影响则更小,而且滴滴也不是这类案件的主要监管对象,腾讯和阿里才是。

所以,最终的问题回到那个棘手的点,中美关系是否会有所缓和,双方能否就中概股监管问题达成妥协,如果能,这个时间点大概是多久。

根据《财新》杂志援引行业相关人士的消息,中美谈判很可能没有那么快出结果,这也是滴滴不敢等,提前冒险闯关的原因之一。

滴滴的股东里,也有不少国资背景的,滴滴本身也确实为社会、就业做出了贡献,政府出手整顿,一方面希望政企关系回到常态,企业能够提高zz觉悟,以国家利益为重,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切入数据监管这项长期议程上来。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大,数据监管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

在美国,Facebook招致的隐私问题、选举丑闻都带来了公关灾难,亚马逊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反垄断监管压力,Google则在欧盟被不断抨击贩卖隐私和限制竞争。

本质上,这些争议的背后,都是平台数据和社会治理的冲突。

平台海量的数据,到底数据用户自己,还是属于这些企业,抑或是应该交给政府管理。

5、滴滴事件对互联网行业影响几何

我在此前的多篇文章都提出了一个观点,以滴滴事件为标志,中国互联网的白银时代结束了,提前进入青铜时代。

在古希腊神话中,青铜时代的人类具备无比强大的力量,又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时代。

某种程度上,互联网的青铜时代,冲突也是主旋律。

因为互联网平台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全面入侵大众生活,平台数据收集和大众隐私之间的冲突会越发激烈和明显。

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边界也变得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入侵对方领地,平台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逐渐内卷化。

互联网平台的增长、竞争渴望,必然越来越多触犯政府的规范和治理,互联网天然是追求效率的,政府天然要保证一定的公平公正,何况当下的方针和大众需求也把公平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这就必然引发互联网平台和政府数据治理的冲突。

这正是政府对互联网管控趋严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面对这样的形势,上述私募基金管理人对走马财经表示:“对互联网,我觉得目前棋局还在进行中,而且不排除是早期阶段。首先无法精准判断高层对于终局的看法,其次无法判断各部门各层级实施过程中的广度和力度。前两天大家看到对20多个市场集中度的兼并处罚措施,一个50万觉得挺轻的对吧,其实我们真正值得关注的,是传说中的大合并案是否会被罚或被否决。所以我觉得整体上还是回避为主。”

上述大型基金合伙人则对走马财经表示,“上一个被高度介入管控的行业是房地产业,但是,我认为政府对互联网的管控不可能达到对房地产行业管控的效果,因为后者两个核心要素——土地和资金都被政府掌控在手里。而互联网行业核心三要素,用户时间、可支配收入都基本不受政府管控,唯一有风险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数据,这个有可能被收归政府管理,成为社会基础设施。所以,如果青铜时代的假设成立,可能未来最大的冲突来自政府对数据的控制和企业对数据的挖掘。” 

同时,他进一步表示了乐观态度,“数据核心是分类分级,过往这块儿太自由放任,野蛮生长了,平台的自我被无限放大了,需要约束,但未来我估计也不会一刀切,核心是对个人数据、企业数据、平台数据、安全数据应该从技术层面做出更清晰的界定,并提出明确的监管要求。”

基于这样的判断,他认为“企业还需要一个适应(更严格监管)的过程,这些互联网公司有必要增加一个单独的部门去应对这些变化,内部合规得进一步强化。”

而一位长期关注互联网行业的分析人士则对走马财经表示,“滴滴事件对互联网行业整体偏负面,因为未来合规要求更高,政府反垄断政策会更严厉,数据信息的监管也会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个人投资者中,也有一些持非常乐观的态度,他们向走马财经表示,“中国互联网的生命力足够顽强,我们在很多领域的优势是跨时代的,领先亚非拉10年,领先欧美至少5年。把我们的拼多多、京东拉到美国,能吊打亚马逊,亚马逊买家至今还需要用邮件和商家沟通,那是落后的腐朽的标志。微信也领先Facebook几个身位,tiktok未来更是会吊打ins和YouTube这些。”

“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而言,监管因素只是短期的暂时困难。”多位投资人在沟通中表示。

重新深入地审视这些担忧和优势,我们确实能够更全面地看待行业的趋势。

本质上,互联网跟现实的结合还在加深,相应地,这种结合和碰撞产生的数据也在爆炸性增长,这种增长必然引发监管担忧,监管的担忧也从反面证明互联网的力量在增强,这种增强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为它代表着更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着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人类的未来。

这些更本质的逻辑,会消解前进路上的突发状况。或者如果换个角度看待,用户隐私、数据收集、数据安全本应该是做大做强后的互联网平台需要主动关注的方向,政府介入只是让这个动作提前规范了而已。

但是,如果有一种情况发生,或者这种情况的苗头产生——各种大数据被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完成数据收集的企业后面要调用的时候还需要审批和付费,那么就是实质性的大利空。

至少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来。

 @宝宝菲菲   @宇锅锅哈  对本文亦有贡献,一并感谢!

 $滴滴(DIDI)$    $美团-W(03690)$    $腾讯控股(00700)$   

全部讨论

一个滴滴倒下了,千万个滴滴站起来。滴滴有护城河吗?太容易复制了吧。

2021-07-14 21:33

不提交审计底稿能上市?整篇文章看下来,意思就是 滴滴的错只是一般的错不严重。

2021-07-14 20:20

奇怪,明明你已經說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要求中概股上市提交未脱敏的财务数据给美国查看”, 就應該知道滴滴只需要給財務有關的數據,沒甚麼運營數據要上報,那又為甚麼要加句“何况滴滴的出行数据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涉及摄像头测绘等敏感数据安全问题。” 亂發這些fud那就跟其他未見過世面的文章一樣了。

2021-07-14 09:01

双方能否就中概股监管问题达成妥协,如果能,这个时间点大概是多久。
最终也没说这个时间点呀

2021-07-14 08:46

对,当年滴滴投了300亿美金的到如今的用户规模,后面的再投1000亿美元吧,能和滴滴平起平坐,你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2021-07-14 07:23

这篇文章$滴滴(DIDI)$ 评论,比前面的更加客观了
美国发布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要求中概股上市提交未脱敏的财务数据给美国查看,否则将面临被退市风险,这一法规并不被中国法律允许,双方正就这一问题和其它一系列问题进行谈判磋商。
在谈判结果没有出来之前,中概股赴美上市本身就非常敏感,何况滴滴的出行数据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涉及摄像头测绘等敏感数据安全问题。

2021-07-25 20:30

我也不认为数据会收归国有,用户数据这个词语很泛。软件公司需要的是,你的生活习惯,他对你的身份数据毫无需求,这些数据只要掌握数据库的人就会知道,软件开发使用数据库是基本需求。没办法管控,这种生意给国企来做也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国家只能从垄断入手,保证一个行业两个及以上的企业形成竞争关系来控制了。

2021-07-15 23:21

洗的不错 充值了

2021-07-14 10:04

谢谢你的精彩分享

2021-07-14 09:04

中国互联网的生命力足够顽强,我们在很多领域的优势是跨时代的,领先亚非拉10年,领先欧美至少5年。把我们的拼多多、京东拉到美国,能吊打亚马逊,亚马逊买家至今还需要用邮件和商家沟通,那是落后的腐朽的标志。微信也领先Facebook几个身位,tiktok未来更是会吊打ins和YouTube这些。”
作者:走马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