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那些年躲过的“首富魔咒”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这是寻瑕记第121篇文章。

2019年对上市公司老板们来说似乎不太友好,14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轮番上演“监狱风云”,有的涉嫌诈骗、违规披露信息、内幕交易等金融类犯罪,有的涉嫌行贿、非吸、黑社会犯罪。曾经的首富们,则在无限风光之后落入“首负”的魔咒。

01 

小汪第一次见到何巧女夫妇,已经是2013年的旧事。

那时候券商的场内股票质押还没有如火如荼的开展,信托的场外股票质押还能在银行的指缝中捡个漏。

押了何巧女和唐凯名下半数股票,对接了小生银行的理财资金,在那个银行和信托还能“好基友,并肩走”的年月里,这业务就算是“浓眉大眼”“四肢健全”了。等走完公司全套流程带着交易文件杀到了安立路,天色已近黄昏,一边签约一边公证,一边假模假式的跟何总沟通,“之后的员工持股计划咱们继续合作啊!”

等做完了这单股票质押,还想再和何总谈谈后续资本市场的深入合作,发现东方园林已经顶着“园林第一股”的光环备受市场资金追捧,并通过PPP的模式在国内大规模拿单,实控人何巧女更因百亿捐款数额而被称为“中国女首善”。女首善喊着“二次创业,市值千亿”的愿景,一步一步成为非标狗们高攀不起的优质客户。

当时和小汪一起跟进东方园林股票质押业务的老岳,也在项目落地后不久从乙方跳到了甲方,成为了东方园林融资团队的一员。

而后,就是2018年5月的“史上最冷发债”,东方园林以票面利率7%发行两个债券募集10亿元,结果品种一只募得了0.5亿元,品种二则无人问津。

2018年11月,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公司二级子公司东方园林集团环保有限公司的首笔资金10亿元到位,2018年12月,又引入北京市盈润汇民基金管理中心作为战略股东,仍然不能解决东方园林的困局。

本应在2019年2月12日之前还清的5.3亿元短融的本金和利息,又闹出了3000万利息未能及时支付的违约乌龙事件。

2019年4月26日,经历了“史上最冷发债”和“违约乌龙”事件后,东方园林公告称,公司面临较大融资压力,在集中偿还了大量有息负债后,公司流动性较为紧张,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出现缓发部分员工工资、拖欠部分离职员工补偿金等情况,存在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的迹象。

东方园林称,公司已加快项目回款回笼资金,正按级别自下而上补发员工工资和离职员工补偿金,预计在5月份解决全部拖欠工资问题,消除相关事项带来的不良影响。

小汪再听到老岳的消息,已经是东方园林债券发行失败、大股东爆雷、上市公司欠薪之后,而老岳也早已离开了东方园林。

8月5日,东方园林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唐凯拟向朝阳区国资中心全资子公司朝汇鑫转让公司控股权。本次何巧女、唐凯拟向朝汇鑫协议转让东方园林5%股权,并将16.8%股权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朝汇鑫。

一介PPP大白马,在债务危机边缘挣扎,一朝女首善的多年奋斗,拱手相让朝阳国资。

朝阳国资宣布入主后,东方园林也迎来转机。8月先后获兴业银行综合授信10亿元,广发银行意向性30亿元综合授信,并成功发行12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寒门卖花的何巧女出生于浙江武义,距离武义100多公里的诸暨,另一位凭借一根绣花针摆摊发家的浙江女首富周晓光,也在暴富与暴雷中,体验了人生浮沉。

02 

8月26日晚,新光集团会议中心五楼灯火通明,一场名为“绝地反击、从我做起”的誓师大会正在举行,会场中弥漫着一股悲壮的气氛。

当晚,沉默许久的ST新光实控人、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发出一条朋友圈,宣布将“竭尽全力给债权人,给合作伙伴,给新光集团和各级政府及社会一个诚恳的交代。”

新光的这对首富夫妇,小汪也是见过的。

2018年年初,小汪带着小伙伴,冒着义乌难得一见的大雪去新光尽调。对方的董事长助理戴着小圆片眼镜,气质酷似文艺界人士,语焉不详的介绍着新光最新的收购计划和融资需求。当时已经在市场上传开,“新光要收购丰盛季昌群名下中国传动”的消息,被他形容为“公司进行多元化转型,收购一个工业4.0的标的。”

完成管理层访谈后已是中午,财务部同事邀请上楼“吃个便饭”,办公楼的顶层俨然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自家饭厅,还贴在墙上的大红喜字洋溢着刚办过喜宴的气氛,厨师阿姨在忙前忙后的炒菜端菜;周晓光和虞云新分坐两桌,桌上坐满了前来尽调的各路中介机构,吃了一会儿饭就开始交换名片和微信;气色尚佳的周总如大家长一般招呼着“一点便饭,食材都是自家种的养的,大家慢慢吃”。

席间的一碗红烧山猪肉,让与小汪同行的风控小哥不顾自己一天6个鸡蛋的健身餐计划,大呼好吃,念念不忘。

那时候,非洲猪瘟还没有蔓延,去杠杆还没有显露出它狰狞的一面,老板们在市场上讲的故事还有听众流连。

后来,小汪梳理公司业务台账的时候才意识到,民企老板圈子里的交集是如此深厚:

南京城里的袁亚非、王华、祝义财三位富豪,三胞的壳是袁亚非从金鹰的王华手里买的,宏图和雨润的互保因为祝义财监视居住而暴露,成为点燃宏图债务危机的最后一根引线,丰盛控股的壳是季昌群从壳王简志坚手里买来的,丰盛控股在香港的中国传动一度要卖给新光圆成,新光还为此向丰盛支付了10亿诚意金。

这么豪华的阵容,除了在胡润的富豪榜里出现,也就只能在民企债券违约清单里看到了。

只可惜黄粱一梦,宏图爆发债务危机之际,雨润已是自身难保,恰如面临股东破产重整的新光圆成,也难以从泥足深陷的丰盛控股手中要回那10亿诚意金。

2016年,周晓光颇为蹊跷地以万厦房产和新光建材城112亿高溢价完成对方圆支承的借壳,火速实现了旗下地产业务曲线上市。

2017年,为了完成上市时的业绩承诺,周晓光夫妇发动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出于住宅改善性需求”购置了上市公司旗下开发的“世贸中心”项目商品房,光是夫妻俩自己就买6套。几经辗转腾挪,勉强完成业绩对赌。

2018年9月25日,“15新光01”“17新光控股CP001”同时违约,金额总计高达30亿元,新光的债务危机拉开漫长的序幕。

控股股东新光集团财务告急,所持ST新光股份,全部被司法轮候冻结。旗下上市公司新光圆成被ST,并因违规担保、大股东占用等问题严重被证监会调查。

不同于何巧女的“雀屏中选”,义乌市国资方面也成立了纾困基金,但由于“纾困”的行业限于科创类企业,转型房地产的新光集团不在此列。

2019年4月28日,金华中院宣布受理新光控股集团破产重整申请。新光集团持有新光圆成62.05%股权,一旦重整实施,新光圆成将面临易主。

躲过了469亿债务危机暴雷的小汪和风控小哥聊起当时去义乌的情景,异口同声的感慨道:

“可惜吃不到他家的红烧山猪肉了!”

吃过新光的山猪肉,还喝过辅仁的宋河粮液酒,令小汪庆幸的是,酒醒之后,尚可全身而退。

03 

早在2006年辅仁借壳ST民丰成功登陆A股市场之际,朱老板就向市场放言“开封制药是一定要装进上市公司的!”

左手是2002年花5000万收购的宋河酒业,右手是2003年同样以5000万挤走健力宝张海,整体收购的开封制药厂。“上市十年不分红”的辅仁药业把一票资管机构和高净值客户都圈进了这个“两个茶壶三个盖”的资本游戏。

小汪所在的机构向来以市场化程度高著称,自然不会缺席。

2014年底,公司提出“全面转型资本市场业务”的口号,正好小汪拿到了开封制药的老股份额,附带着增速喜人的三年业绩对赌和大股东辅仁集团的回购承诺。

开封制药每年6-8亿的承诺净利润支撑起了一只并购基金产品的内核,大股东的回购承诺恰好提供了“固定+浮动”的收益结构,小汪火速把这部分份额包装成产品在2015年大牛市来临前夕,销售游说着“人无股权不富”的氛围中,迅速卖给了一批客户。

2015年底,辅仁收购开封制药的重大资产重组该往交易所报材料了,打开股权结构一看,开封制药里除了大股东和一致行动人,剩下的是一水儿的资管产品,大家天南海北的你一个章我一个章把签字页盖好收齐,然后开始漫长而曲折的等待,期间免不了要给客户出几份“标的资产业绩喜人,重组事项顺利推进”的进展报告。

2016年9月,反馈过几轮的重组突然遇到“重大事项核查”,重组被迫中止,而后核实,朱老板的一个下属提交了实名举报信,曝光内幕激昂文字,光标题就有六行。经朱老板一番不为人知的运作,举报人被“摆平”了,2017年5月,重组重启,项目走回了一年前就该走上的轨道。

2017年12月,重组委批文落地,小汪心里一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由于私募基金的股东身份限制,也由于额度委实不大,在十来家资管产品股东里,小汪他们是极少数拿到全现金对价的主体,没想到这一笔现金对价,让他们在后来的爆雷风波中幸免于难。

2018年3月,产品到期前夕,开封制药的股权已经变更给了上市公司,现金对价迟迟没有到手,大股东提出了宽限三个月的要求,也就在这一年,十年未分红的辅仁药业决定分红了。

三个月过得飞快,在客户日复一日的催促中,小汪向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发了无数催收函律师函,始终无果,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年的现金分红,辅仁也差点掏不出来。

在宽限期的最后时刻,他央告相熟的媒体发了篇“xx亿账面现金付不出xx亿并购尾款”的檄文,迅速被上市公司获悉,朱老板的法律顾问打过电话来质问“不是不给钱,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在随后的一周内,迅速付完现金对价及拖欠的利息。

小汪再在新闻上看到朱老板,就已经是“6000万分红款爽约”“16.36亿元违规拆借”“7.76亿债务逾期”“大股东股份轮候冻结17次”的爆雷模板,和白马股戴帽的泥沙俱下。

当年和小汪一起参与重组的其他资管同行,换股后挨到了2018年年底解禁,赶上减持新规和大盘低迷,一直没赶上一个能出手的减持窗口,其中一只产品解禁至今只变现了12%,剩下的在大股东爆雷之前就一路阴跌,爆雷之后更是彻底腰斩了一批高净值韭菜。

04

无论是PPP第一股的东方园林,“鸡毛飞上天”的新光圆成,还是身骑白马的辅仁药业,都有过民营草根创业成功的高光时刻,但财富梦想一旦过于膨胀,资本会像魔鬼一样冲动。

也许是资产质量下滑的牵累,多元化扩张的拖累,高杠杆融资的负累,爆雷的风险早已埋下伏笔,被纾困、被接管、被重整的结局也在暗中写好剧本。

接连躲过首富魔咒的小汪,面对曾经的大佬折戟沉沙不胜唏嘘。起落沉浮中,既有“剩者为王”的幸存者偏差,亦有“时也运也”的宿命轮回,更有“顺势而为”的难以为继。

看着惨淡的市场揭开首富们一块又一块的遮羞布,回忆起《一代宗师》里赵本山曾这样说:

“这人呐,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

全部讨论

2019-09-19 20:26

以史为镜…
但是我还没到可以照镜子的地步!哈哈哈哈,努力搬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