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上市,打新群里下起了红包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第404篇原创,非广告

图:ナナカワ


1、

昨天写了关于移民行业的一个小风口

我看到评论区有人说为了孩子的教育选择回到新加坡。

说实话,看完挺扎心的。

短短几行字能感受到ta未必认为新加坡的环境有多好,

但教育环境一定是碾压国内的。

我今天和大家简单聊聊我在海外留学后的一些感受吧,

以及,

在当下环境中,留学是不是最优选择?

干货可能不多,但绝对是个人经历、经验的分享。


2、

另外今天也要恭喜打了泡泡玛特的读者,

昨天暗盘结束后群里就已经发起了红包雨。


还是那句话,说港股打新不赚钱的人,

要么就是不懂策略打,要么就是自己根本没有参与。

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说法,

很多人不怕过苦日子,可就怕大家富得不公平。

换到港股打新这件事上也一样,

都说股市是割韭菜的。

凭什么,今天就有人靠泡泡玛特翻倍赚?

其实蓝月亮和泡泡前后上的时候,

我就劝大家少打月亮多打泡泡,

打新现在没有策略盲打一手是真的不行了。

关于港美股,以后有空我会穿插写一些评论,

毕竟港美股的走向实际上也与海外大类资产投资的环境息息相关。

 

3、

维基百科上面有一个政治倾向测试,测试问题非常繁杂。

大概五年前我在欧洲读书的时候测了一下,

结果是:偏保守的民族主义

在美国的话,我大概就是共和党的支持者了吧?

大学时候的经历是铸成我现在某些倾向的主要原因,

那时候我的传媒系教授是一位加泰罗尼亚人,

她在上课的时候问我们三个中国人,

听说过蝙蝠侠么?

说真的,那时候我觉得有被侮辱到。

还是大学时候,

我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一位刚出国的白衣少年。

大家相互了解之后,那位少年也不知是率真还是坦诚,

他说他的梦想是娶一个白人姑娘。

那时候我就在想,

如果可能的话,他也希望自己是一个白人吧。

说这两件真实的小事,无意挑起争论。

毕竟我们是做投资的,

在利润面前是要摒弃掉意识形态的。

我真正想表达的是,

大学是塑造一个孩子世界观的最好阶段。

这个阶段要不要出国留学,要去哪留学,

对孩子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4、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为什么在文化领域我们对西方世界的推崇如此强烈?

因为文化与教育息息相关,

文化的强盛或衰落也没有数字标准去度量。

当我们的科技实力用一个个数字去追赶超越西方的时候,

我们的教育水平,尤其是高校教育和西方还有着差距。

如果你关注国内高校相关新闻的话,

应该不难看到,国内高校的丑闻三天两头出。

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被学生用100多页的举报材料证实学术造假。

今年还有某高校研究生跳楼,还有的学校爆出桃色新闻。

每次看到这些新闻我内心都无法平静,

大国崛起,为何教育成了短板?

当然也并不是国外高校就没有问题,

英美高校分出身、分阶级的丑闻也非常多,

但他们还是掌握着对全球人才最大的吸引力。

北大、清华学生不断去海外游学镀金的同时,

我们的高校还在想方设法给亚非拉的留学生倾斜资源。

东西方教育层面的差距,高下立判。


5、

欧美高校精英层的学习竞争非常激烈,

如果中国小孩在高中时候就展现了过人的学习能力,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是应该进入欧美名校锻炼一下的。

国外的名校挺难“混”毕业的,尤其是本科生。

国内本科或是国外本科的选择,

一来是看学校的水平,

二来是看孩子的性格。

有的孩子过早地放到国外独自生活学习,

可能四年后回来整个人的三观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千万不要盲目认为留学就一定是好的,要因材施教。

国外念研究生的时间成本普遍低于国内研究生,

国外除了特殊门类,通常研究生时间不超过两年,国内则是普遍三年。

如果在国内上的是普通大学,去海外读研的话念一个稍好的大学即可。

其实大部分人是没办法在大学到研究生这个阶段出现咸鱼翻身的剧本的,

所以千万不要抱着投机的心态去过分拔高孩子的能力,

读研不要去申请远远好于自己本科的学校,这是经验之谈。

还有一种家长未雨绸缪,从小就把孩子带出国学习。

我觉得这种方式也蛮好的,

但家长最好陪在身边,

陪伴孩子学习成长,

陪伴孩子塑造良好的世界观。

 

今天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吧,

下次写写留学生毕业之后的选择吧,也是从我身边的经历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