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重磅意见稿,有望加快产能出清,促进产业链大发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热点事件

5月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公开征求对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上述《征求意见稿》重点突出了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其中提到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并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

《征求意见稿》是对原有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进行修订,有助于鼓励锂电池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事件点评:

东莞证券认为在当前锂电池行业产能过剩背景下,工信部对行业规范条件进行修订,引导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健康发展。将加快落后产能出清,防止低价无序竞争,有利于拥有技术优势和优质产能的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和盈利修复。修订稿注重产品质量和低碳环保,为企业出海做积极铺垫,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注碳中和ETF(159790)、新能源 ETF 华夏(516850)等投资机会。

具体来看本次意见征求稿:

一是引导锂电池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健康发展。本次工信部形成的《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是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进行修订,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目的是为加强锂电池行业规范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锂电池产业健康发展。《规范条件》指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注重企业技术创新。关于企业应具备的条件,相比于《规范条件(2021年本)》,《规范条件(2024年本)》保留表述:“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更新或新增表述:“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鼓励企业自建或参与联合建设中试平台”。体现修订稿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视。重申研发费用率不低于3%和产能利用率不低于50%,将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和加快落后产能出清。

三是对锂电池及四大主材的产品性能要求全面提升。《规范条件(2024年本)》对电池(包括消费型锂电池、动力型锂电池、储能型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品性能要求进行重新修订。比如三元材料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230Wh/kg(高于原来的≥21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65Wh/kg(高于原来的≥150Wh/kg);磷酸铁锂的能量型单体电池能量密度≥165Wh/kg(高于原来的≥16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20Wh/kg(高于原来的≥115Wh/kg)等等。显示修订稿对电池及四大主材的产品性能要求有了全面提升。但从整体上看,产品性能要求并不算高,大部分正规企业可达标。文件鼓励企业制定和执行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产品技术标准或规范。专家表示,《征求意见稿》中对各类电池的性能要求均有提升,进一步彰显出我国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高性能的动力电池正成为动力电池厂商争相研发的焦点,日前宁德时代正式面向大众主流市场推出全球首款兼具1000公里纯电续航和4C超充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神行PLUS。其续航里程、充电速率、低温性能都较2023年8月推出的“神行电池”有了极大提升。

四是注重产品质量和低碳环保,鼓励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在质量管理和生态环保方面,《规范条件(2024年本)》新增指出,1)企业应对锂电池产品开展编码并建立全生命周期溯源体系,加强生产者责任延伸,鼓励企业应用主动溯源技术。2)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建设应用工业绿色微电网。3)对锂电池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规定维持不变的同时,新增对四大主材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进行规定。4)企业应开展锂电池碳足迹核算。欧盟的新电池法案要求碳足迹贯穿电池全生命周期,修订稿鼓励企业加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开展碳足迹核算,为企业出海做积极铺垫。

短期看锂电设备出海,长期看国内产业链复苏。海外疫情减弱后,日韩企业加速扩产,欧美国家开始推动电池产业链的本土化,设备出海需求旺盛国内主产业链公司当前竞争较为激烈,短期扩产意愿不强,目前处于锂电主产业链磨底阶段,经历过此轮行业调整后,市场先进产能仍不足,终端需求持续增长背景下,国内锂电池头部企业为巩固市场份额,或将重启扩产。

相关产品:

1、碳中和ETF(159790)及其联接基金(013605/013606):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指数(指数代码:000977.CSI,指数简称:内地低碳)从沪深A股中挑选日均总市值较高的50只低碳经济主题公司股票组成样本股,以反映低碳经济类公司股票的整体走势。

2、新能源 ETF华夏(516850)及其联接基金(017571/017572)新能源ETF跟踪中证新能源指数(指数代码:399808.SZ,指数简称:中证新能)选取样本空间中新能源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股票,可再生能源生产,以及能源应用、存储及交互设备,以及其他属于新能源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等;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不超过 80 只股票构成中证新能源指数样本股。

数据来源:东莞证券、国联证券、iFind、Wind,截至2024.4.17,以上个股不作投资推荐。

以上基金属于指数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其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等特有风险,且市场或相关产品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申购: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

对于ETF基金,投资者投资于本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对于ETF联接基金,基金资产主要投资于目标ETF,在多数情况下将维持较高的目标ETF投资比例,基金净值可能会随目标ETF的净值波动而波动,目标ETF的相关风险可能直接或间接成为ETF联接基金的风险。ETF联接基金的特定风险还包括: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的风险等。

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观点仅供参考,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其中,港股通金融ETF恒生红利ETF为境外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产品交易效率为T+0。T+0回转交易机制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碳中和ETF(SZ159790)$ $新能源ETF华夏(SH516850)$ $新材料50ETF(SH51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