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终总结:变局之年,扬帆起航!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从2018年底股票账户开户算起,不知不觉已经在二级市场一路颠簸,走了5年了。

我也是自从学习了投资以后,才开始养成了写年终总结的习惯。确实,总结是个好东西,可以记录这一年的心路历程,反思不足,给来年以期许。不知是工作太忙碌还是自身太懒散,早已没了少年时代那种对生活的敏感度。现在书架上还收藏了彼时记录日常所思所想的几个旧本本。每次也是在书房找书,不经意间瞥见那几个旧本子,心底里就会冒出个声音:“写点什么吧,生活需要记录,需要思考,需要对若干年后的自己一个交代。”

偶尔有所感,也会敲击键盘,记录下彼时的思考痕迹。但对于写投资年终总结这件事,我从来都是认真的,只差敲击键盘前去焚香沐浴更衣了。

因为,投资在我眼中是值得当事业来做的。很多投资大佬对投资的诠释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杨天南老师曾经旗帜鲜明地提倡,“人生综合回报最大化”的投资理念,我深以为然。吴伯庸老师也曾经在投资札记中写道:“生命是由多维度投资交织而成的立体有机系统,人生的雪球是整体滚动向前的,股票投资只是其中一个分支维度而已,它可以加持但却决定不了整个雪球的滚动结果,各维度虽看似独立,但却通为一体,且会相互侵蚀,它们都需要我们用心的“投资”,才会开出满意之果,大多不幸的人生,通常都是任其野生自长的结果”。

毋庸置疑,吴伯庸老师也是从投资之道的实践中悟出了人生之道。纽约长岛的金冰老师,在喜马拉雅《投资悟道,渡人渡己》的节目中畅谈道,“人生是一场需要不断通关的游戏,而投资只是打这场游戏的道具”。

他们都是成功的投资人,他们做投资必然是认真的,但是他们并不认为投资这事本身是人生的目的,它只是实现人生综合回报最大化的手段而已。

投资,不能不把它当回事儿,不然最后赔钱出局是必然,但也不能太把它当回事,用力过猛,把手段当成了目的,生活便时刻处于万分绷紧的状态,没有任何弹性,一旦遭遇突如其来的变故,轰然崩塌断裂只是迟早的事。这也是我对关善祥先生的猝然离世事件思索后的感悟。

我认真研读过关善祥先生的《传世投资》这本书。书中关于投资的理念和观点也是可圈可点。可以看得出他对价值投资这件事的执着,甚至偏执。他几乎把生活中有的细节安排都以价值投资为中心去铺开,小到房间的PM值,大到家族的大事谋划。如此偏执,他曾经也确实取得惊人的投资业绩(书中描述,10年100倍)。但是,当他在取得成功的投资业绩之后,自信便油然而生,路径依赖便不可避免。直到2023年离世前,他满仓银地保,特别是持有不少中国恒大股票仓位。在许老板被带走的新闻发布后,他选择猝然离开这个世界,这个让他绝望的世界。在他临死前的自白中,他仍旧把投资的失败归因于市场环境。我虽敬佩他对投资全情投入的可叹精神,但是我并不认为是市场错了。市场永远不会错,因为市场是大众共同参与的一种动态客观存在。能合理应对市场,顺应市场发展变化的投资者,才有资格存活在这个市场。他的投资失败在于他在一开始就把投资当成人生目的。就算没有某大事件,他的传世投资伟业恐怕也难至成功的彼岸。

因此,我对今年的投资总结,重新作出了结构性的改变。

投资的对象不仅仅只是股票等金融产品。投资是对时间的敬畏,是珍视生命的积极人生态度。

变化剧烈的 账户,不该变的是投资基本原则

今年是生活的大变局之年,所做的决定和资金安排都会直接影响到后续5到10年的生活轨迹。因此,股票账户也联动有了大的变化。2022年抽出了大部分资金买房,2023年又在房子的事敲定之后回流了相当一部分资金参与二级市场。整体收益为-3%,基本无感。虽然A股大盘指数连续3年下跌,恒生指数连续4年下跌,但是也是因为买房,让我无缘大仓位去感受这种下跌的痛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所以,不到一年的时间去大仓位感受市场的波动,即便是收益为-3%,在心理层面,我仍旧无感。如果让我大仓位,长达3到4年经受市场下跌的考验,我并无底气确信自己是否还能在市场上好好活着。毕竟没经历过的事,不敢妄言无惧市场如此这般的下跌。

但是,对于整个持仓的结构,我是不满意的,甚至是失败的操作。我在2021年的投资总结————《掀开了价值投资体系的红盖头》一文中,我给自己划了投资能力圈之后,对仓位的安排是:7层可转债和指数基金的仓位+3层大盘绩秀蓝筹股仓位。但是,我在2023年明显违背了这一原则。当时定下的这一原则是根据自己的投研能力和所能付出的时间来确定的。但是,今年因为新房装修和孩子教育以及职业的原因,能用在投资上的时间,相比2021年,有减无增。虽然,我并不认为2023年可转债有明显的投资机会,同时对指数经历3年的深度调整以及大量业绩优异的蓝筹明显低估有着近乎贪婪的兴奋,但是,我对仓位的安排明显是超出自己那狭小的能力圈了。无知者无畏,我在某种程度上是无知的,对大盘指数加入了自己的主观预判,这是危险的。虽然,指数连续跌了三年是史无前例的,但并不代表再跌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不会发生。虽然买指数,特别是宽基指数,低估分批买,控制仓位,在逻辑上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在对风险进行研判时,往往忘记了,自己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自己能承受最大的回撤是多少?能长时间承受市场的剧烈波动吗?对持仓标的的认知深度真的足够让自己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仍旧稳坐钓鱼台吗?这所有的发问,都是潜在的风险因子。当问完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持仓是有问题的。出圈就是风险。我们常常去学猪八戒和唐僧,外界的妖魔鬼怪一番袭扰,便全然忘记了那个保命圈子的存在。

所以,对2024年的投资安排,我会通过精选转债,加大对可转债仓位的安排。当下,消费低迷,市场对消费品公司也异常的悲观,不少消费行业的可转债已经逐渐凸显出了投资价值。

今年对公司分析做得不够。对公司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事半功倍、受益终生的大事。人的身体机能,甚至大部分人的专业能力(面临各种竞争)都是时间的敌人,但是,优质的公司是时间的朋友。有了鉴别优质公司的能力,在安全边际内买入,与优质的公司为伍,我们便可以把基本劣势转化成基本优势,做时间的朋友。

回归家庭,永远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无论是职业也好,投资也罢,如果丢开对家庭的建设,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即便像毛教员那样的伟人,个人的成功已臻至人生的顶点。但是,在对家庭的付出和满意度方面,却有不少缺憾。这种缺憾是无法补足的。我也常常倒过来思考,假设几十年后,通过投资,我已然财务自由,但是家庭和孩子的教育耽误甚多,会不会一生遗憾。答案不言自明。所以,今年我花在新房装修入住和孩子教育上的精力明显多了。这也算是一件聊以自慰的事。儒家思想把“家本位”的文化基因注入进了我们的精神内核,我们从此在文化基因的驱使下也乐此不疲地去让这一文化的种子发芽成长绽放。这是儒家文化绽放后留给这个世界的美感,像永不熄灭的烟花一样在世界文明的长空璀璨绽放。

展望未来,扬帆起航

对2024年市场的涨跌,我无法预测。但是我非常确定的一点是,2024年将是我开启二级市场投资复利之旅的元年。过去的五年,无论是家庭建设,生育计划,都未完全成型。新的一年,不变的是初衷,变化的是客观条件的成熟,是对人生复利之旅探索的热望!此处淡去对口号的鼓吹,只求稳步的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