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9回复:65喜欢:11

$亿纬锂能(SZ300014)$ 看到海通统计的动力电池产业链排产情况,其中亿纬锂能增长特别快,就好好看了一下。

上一次看还是几个月前,当时调研显示的是2022年底规划的产能要到200gw,今年H1出货10gw,市场预计下半年是出货15gw左右,目前的情况是3季度产量就有10gw了,应该是超过市场的预期了。再看下明年的情况,根据调研纪要,明年圆柱电池会放量,主要是供宝马,预计有效产量7gw;铁锂50gw左右,其中动力电池和储能各一半;方形电池12gw,看纪要没有透露具体供给谁;软包还是不变,2gw,小圆柱增速也不会太快,大概7gw;折算下来明年的出货量会在80gw左右,毛估估明年的营收应该会在650亿以上,和上游合作的碳酸锂开采项目会在今年4季度和明年陆续放量,自供比例应该在20%-30%,不考虑碳酸锂跌价的情况,毛利率明年应该会修复到18%-25%之间,净利润可能会回到10%以上,利润应该就是在60亿-80亿这个区间了。估值的话,明年感觉电池企业也会回到30倍左右了,算下来市值区间就是1800亿-2400亿,目前的市值加上90亿定增,也刚好是落在这个区间,短期可能还需要跌个20%才有大搞头;再往后看到2024年以后,远期按照200gw产能全部落地,考虑降本1gw,7亿营收,就是1400亿营收,利润140亿,正常的制造业估值,20-25倍,市值天花板在3000亿左右。

全部讨论

2022-09-04 20:41

以上基于消费和电子烟股权,48V电池,一文不值。亿纬锂能的动力储能电池产能规划已250G, 50G难产,从此时后完全不扩产。

2022-09-04 22:53

一开始接触投资就是贪念的作祟,我们一直以为有一个普世方法就能解救所有贫穷,那就是价值投资。而且他看起来那么简单,对你的学历、资质、能力、经验都没有要求,甚至对钱都没有要求,只要年满十八岁,开通了股票账户就可以。这样简单的方法,也吸引了像我一样无数众生,迈进价投的门槛。

你要做的是买好公司长期拿着就行。好公司是人人都在议论的,现成的作业摆在那等你抄。需要你做的就是买,钱多多买,钱少少买,当下没钱还可以定投。总之有了时间的加持,所有的价投者,都将是人中龙凤,至少是在金钱的维度。

你没有赚钱只可能是一个问题,时间没到。因为所有的逻辑摆在那,国运是向上的,公司是成长的,市场是公平的。而且前有老巴摸着石头走了过去,后有无数的信徒跟随者,前赴后继摞起裤腿跟着下了河。你已经在河中央了,又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难道你背着人群反方向退回去吗?在羊群里总是温暖而舒适的,即使这群羊是被赶往屠宰场待宰的羔羊。要死大家一起死嘛,你退回去了,等待你的将是同伴的非议,未知的恐惧,止损的痛苦。你久经思考还是选择了跟着大部队一起走,因为那个长期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让口渴人们不得不憧憬。

无非是买和等待而已,还有比这个更简单的赚钱方式吗?眼前是柴米油盐贫贱夫妻百事哀,远方是财富自由躺着赚钱实现所有梦想,相信所有人都会看看远方,然后勒紧裤腰带,从嘴里抠出钱放进股市这个未来存钱罐。

价投这个理念正是运用了“长期”这个法宝。那些深奥难懂的趋势派、跟庄派、消息派、盯盘派。很容易证伪,也就是能用很短的时间很少的钱证明你不行。就像在床上证明你不行只需要几分钟就够了。

然而价投可是高大上的。他需要足够的钱,足够的时间去试错。选股错了,怨你,选时错了,怨你。低了没买,怨你。高了没卖,怨你。该加仓了没钱,怨你。定投错了时辰,怨你。如果任何破绽都找不到,还有一条终极错误随时一棒子打死你,就是时间还没到位,你要等待时间的发酵,而不能拔苗助长。总之一切都是你的错,价投这条路永远是没问题的。
你看着别人赚钱活生生的例子,换了自己就变成血粼粼的例子了。

就这样一次证伪过程往往最少是以几年为单位,以损失本金及数年的现金流为代价。然而即使证了伪,看别人发财的过程中,你永远有一颗再来一次的心。因为只要你学着那些对的榜样,就能向他们一样赚大钱啊。这样的诱惑,再加上前期因为“长期”这个条件而导致的巨大试错成本就会蛊惑着你再来一次。因为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傻子,尤其那些输钱的人,更要为自己正名。

然而跳出欲望的控制,用常识判断下就知道:根据净化论的原理,当一个物种有明显的优势,经过几代的繁衍,会在当地迅速占据种群优势。而价值投资自老巴起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而且在各国各个市场都有无数的信徒复制着他的行为艺术。而且这种学习和复制远比生物体繁衍快的多。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一种所谓成功的方法,在各国各类市场的验证中,都没有突破那条红线——只有10%的人在股市是盈利的。网页链接

2022-09-04 20:15

2023年30倍PE?2024年20-25倍?难道2025年以后增速只有10%了?考虑到电车渗透率,国际市场开拓,储能等,2025年以后保持20%以上增速是合理的。

2022-09-04 18:54

正常的制造业,估值12倍就行了

2022-09-15 11:15

有上海的朋友吗?

2022-09-05 02:00

2500-3000亿市值是个坎儿,电池其实也属于周期行业,这里面景气期,越往后估值会越低是肯定的

2022-09-04 22:41

丅不让说。

2022-09-04 22:25

不懂就少说一点,24翻倍的业绩,pe给30

2022-09-04 21:37

软包2G?你是搞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