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季报:萎靡孕育的是未来暴利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9回复:210喜欢:56

站在中秋国庆之交,回头看时,疫后第一年,经济因房地产、就业等影响,居民收入和资产缩水双打击,导致消费复苏不及预期,企业和居民等市场主体信心不足,投资萎靡,出口压力逐步加大,国内PPI一直为负,CPI近0。同年初放开的乐观预期相比,简直是眼镜碎了一地,个人投资组合完全可以用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

一、年初以来市况

股市方面,既有基本面惨淡的影响,叠加流动性走弱、外部高利率环境制约,市场在各种救市、牛市喧嚣中,逐步震荡走低。截至三季度末,沪深300指数仅下跌4.7%,但创业板、科创板等跌的有点狠,板块方面地产、疫后复苏、医药、新能源等近乎尽墨,煤炭、石油、电信等高股息、中字头逆势走强。股市日成交额萎缩到了5000多亿元,大市值、低估值股票的稳定,掩盖了大面积中小股票的大幅度下跌,遗憾的是小股票的估值仍然不能直视。

恒生指数下跌10%,恒生科技指数下跌5%,为连续第3年下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24%,一度跌穿去年10月的低点,为连续第3年大幅下跌;恒指已经是连续第4年下跌了,尽管指数未触及去年10月底跌出来的低点,但不少股票已经跌破了去年10月创下的低点;整体表现就是,一边是旧经济继续萎缩,两外一边是科技、消费、医疗等新经济跌的几乎失去融资能力。港股一直低估,一直跌一样,看恒指的话已经连续6年震荡下跌了,日成交额萎缩到700亿港币左右,动辄近半的公司全天无成交,能有100万以上成交的公司,那就算流动性好的啦。

标普500指数涨12.7%,纳斯达克100指数主要受大型科技股驱动涨27.9%,苹果成为第一家3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后又跌至季度末的2.7万亿美元;担心美股高估了的,一直担心了有8年了吧,除了疫情期间发生一波急速大幅调整,整体估值确实不低,在加息,中短期国债利率攀升到5%+背景下,却一直在走慢牛市。美股几大巨头公司,单个公司一天的成交额能顶整个港股市场。

二、组合表现及交易记录

一季度时,以人民币计价,年度账户最高浮盈飙到3成,到三季度收盘返跌26.2%,算是坐了个大大的过山车,本来想着疫情过去,总要好过前面两年的,哪晓得却经历了近8年来最差的一年。考虑人民币贬值效应,如果以港币计价更是惨不忍睹,市值下跌几乎拜微创医疗上海机场两大持仓所致。同前面2年持仓个股走势分化不同,今年持股几乎都在下跌,且是在估值低估的基础上,走向更低估,几乎动弹不得。仅仅做了些类似于砍掉胳膊接到腿上的操作,由吸引换更吸引的调仓。年初把剩余的4%的仓位给了上海机场,一季度末把腾讯分红的美团换了微创;二季度微创跌穿14港元时,换了部分涪陵榨菜青岛港到微创医疗;三季度清仓了涪陵榨菜,减仓了部分上海机场,除了用于买回二季度减仓的青岛港,主要开仓换仓了波司登,并用部分股息继续小幅度加仓了微创医疗。

三、组合持仓与个股表现

老规矩,按季度末仓位排序:

1.微创医疗下跌42.4%。疫后手术量实际恢复挺好的,新产品也在规模化获批,商业化进展紧锣密鼓,但股价却发生了大幅下跌。年中刚刚有所起色,又来个医疗反复,对老常和他的粉丝而言,称得上是流年不利,祸不单行。市场主流声音是担心资金链断裂,或者永远不盈利,老常又回到志大才疏的人设,甚至成了谋私利的骗子。个人持仓市值萎缩的厉害,持仓量却新高了,仔细一扒拉,今年组合市值的下跌全拜微创所赐,如果不计微创,还是正收益。

2.青 岛 港。涨10.8%,北方第一港,中国最优质的港口资产,低负债、高股息、高确定性,去年能跌到4PE,作为收息配置还是放心的。减持了持仓量20%的股票,后面又加回了,保持了初始持仓量。已公告并购日照港、烟台港,资产质量有下滑的可能,只要估值继续低估,就拿着收股息吧。

3.腾讯控股跌2.7%,市值一度追上了青岛港持仓,三季度又跌回来了。由于大股东减持预期一直在,基本面同宏观经济绑定太紧,尽管公司一直在大力回购,股价表现萎靡。本来就是去年低点做的配置,今年来到了新起点,继续老实拿着吧。

4.上海机场下跌34.3%,市值缩水的厉害。国内客流已经超过了2019年,国际线复苏是确定的,但复苏慢于投资人预期,叠加地缘紧张,到年中时大概恢复到略超2019年国际和地区旅客量的40%,到三季度末恢复到了60%左右,根据主要基地航空公司东航的预计,年底会恢复到85%。中报已扭亏为赢,这样的高确定性优质资产,既然过去三年都没有放弃,现在更不会放弃。只是没想到的是,当印钞机开动后,三季度股价又跌回了去年最低价区间。

5.波司登借三季度的这波下跌完成了建仓,建仓以来浮盈7.3%,为涪陵榨菜上海机场换仓而来,有股息率打底,成长预期明确,做个配置吧,服装生意,尽管做到了差异化,也把品牌做成了品类代称,正在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爬升,但也不敢上太大仓位。

6.恒瑞医药涨17.1%,定投来的迷你仓位,涨跌都没有什么意义。

四、四季度展望

四季度都不敢展望了,总比二、三季度会好一点吧,微创医疗跌的过分和无厘头,但如无极端的进展,也不再加仓了,持有的量无论是比例、还是市值,都足够了。剩余5只股票,除了恒瑞医药几等于无,其他4只股票持仓市值差距不大,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即使微创完全归零,也不影响最终财务状态。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能淡定以待下跌,甚至敢于借市场下跌,捡起股市遗落的价值吧。

作为一根老韭菜,目前阶段反而越跌越乐观,现在的股市下跌同美股历史上比,那简直是小儿科,同A股历史比,也不算过分,搞不清楚市场为何如此悲观。当然,港股绝对是进入了越跌越暴利的阶段,指数实际上也越跌越钝化了,今年的主要操作实际上就是一直在弃A投港,港股持仓已经超过了个人组合的 9成,继续躺平,并静观、乐见股市萎靡的更狠一点,更久一点。因为我一直深信,除非股市的运行规律失效,不然,未来该赚的钱不仅不会少,还会因为跌的更多,萎靡的更久,而赚的更多。

精彩讨论

微进化ing2023-09-30 12:08

不要看市面上的声音。我校,乃至整个重庆都在大力全世界引才,向全球双向开放是国之大计,过去三年造成的乱像和波折,不是常态。我们也不是小日子,消费的障碍不是地产泡沫破裂,每个人都有个走遍世界的心,主要还是太穷,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第一要务。

微进化ing2023-09-30 09:22

我才开过一次,目前也才总计开了200公里吧。
比亚迪的销售服务挺垃圾的,以前买车都是一次性牌照保险都搞好了,一次性直接开走。这次把家里领导都惹毛了,不算购买签约的那次,还跑了2次才开回来没牌的车,上牌要到国庆后去了,还得跑一次,可能是廉价车的原因吧
不过车开起来还是不错的,加速加速比小鹏特斯拉要平顺些,更类似于油车的感觉,智能驾驶一般,最惊艳的是电池,标示续航是420公里,不仅不打折扣,在城区能跑出来110%的实际里程,写点要给比亚迪点赞。目前看到的是电量下降了157公里,实际跑的里程170公里的样子。

大只若鱼2023-09-30 00:06

我对上海机场的未来没有以前乐观了。
但是此刻对上海机场未来的股价却不悲观。
跌到37块,几乎等于之前的最低点。
该有的利空都有了,后续很难再有什么因素将股价大幅度往下打。
已经否极,还能坏到哪里去。市场对免税也不再抱太高期望。
可以说,悲观因素已经发挥得比较充分。
或许未来不像过去憧憬的美好,但是股价的低迷可以弥补部分。

火山M大魔王2023-09-30 12:17

教授,可能只有你这么想。事实的脱钩在加速。

雷动九天2023-09-30 09:32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汽车人行业的
我个人认为
刀片电池的红利期已经过了
一致性问题正在逐步爆发
这个结论有待未来几年验证
从我目前获得的信息判断
未来三年,半固态和固态电池
逐步会占据主流

全部讨论

我对上海机场的未来没有以前乐观了。
但是此刻对上海机场未来的股价却不悲观。
跌到37块,几乎等于之前的最低点。
该有的利空都有了,后续很难再有什么因素将股价大幅度往下打。
已经否极,还能坏到哪里去。市场对免税也不再抱太高期望。
可以说,悲观因素已经发挥得比较充分。
或许未来不像过去憧憬的美好,但是股价的低迷可以弥补部分。

海豚好开不?

教授依然坚定看好上机吗

港股持股90%=》上海机场+波司登=10% && 其他四家持仓差不多=》青岛港+腾讯=10%=》微创持仓80%!
5%的腾讯持股分红500股美团=》5000股腾讯=》目前持股市值5000*300*100/5=3000万市值=》持股微创医疗240万股

上海机场跌不是太正常了。本来是天字第一号的疫情受损股,结果疫情期间基本没咋跌。现在疫情没了,业绩见光死,你不跌谁跌?更何况其他的消费股也都跌成狗了

你这个组合是怎么赚到26.2%的收益的呢?

2023-09-30 05:56

5个持仓,青岛港,上海机场都是中国外向经济高潮期垄断产物,已属暮年;腾讯外资的减持就港股的流动性未来能维持现状已经不易;服装低估稳定全是唯一保守配置;中国土壤里能不能种出民营药企参天树,至少在下跌趋势中的微创还没看到曙光

2023-09-29 23:20

好好的机场硬是减成一层以下的仓位

2023-09-29 23:36

教授旗帜鲜明看多

2023-09-29 23:26

确实厉害,赚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