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静徐清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
都烂大街了,
没啥好敬的[大笑]

热门回复

是的,
所以,我认为,
第一,做私募基金经理,应该有一定的年龄,四十五岁,是一个门槛。
第二,投资要有体系,并且形成可复制。
第三,应该把做基金做为一个人生目标,目的在于证明自我。
第四,应该重收益、轻募集。
第五,应该按年度计算全口径客户资产收益率。
第六,要照顾好全部的客户,在不该募集的时候坚决关闭募集窗口。

是的。
在条款设计上,我也参考了早期老巴私募条款。
在扣除年化 6% 的收益之后,再收取收益分成。

广告唐多次强调过,搞私募看似是给自己上不会亏钱的杠杆,实际上那些不懂资本主义的客户有大问题。很多大户都有权力、暴力背景,小户有亡命徒。熊市不但割肉还让基金经理赔钱,逼死的都有。万亿传世的关善祥不就被逼跳楼了。

据我的观察,
老唐调整调整,
包括心态调整、规则对接,
是完全可以胜任基金经理的。

重视收益率,轻视规模,这个从根本上来讲是正确的。
但是很多基金公司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它的成本开支太大了,如果规模很小,根本就无法支撑下去。
所以,很多基金公司为了生存,不得不在牛市高点,在未来客户面临大概率潜在亏损的状况下,进行大规模地募集。
最终导致,旗下基金大比例的亏损。

这个倒是有道理的。
不过,一个长期做得好的散户,
把心态调整好,尽快适应的话,
应该也可以做好。
可能,对部分散户来说,规模是一个瓶颈问题。

其实,没啥大区别。
我一些朋友以前是大散户,
之所以做基金,
无非想证明一下自己。
以往长期在股票账户的上涨曲线,
能反映到基金净值的长期上涨上。

还是有利有弊。
自己做个大散户,
很轻松,也快乐。
做基金的话,
首先是有一个成本,做一个基金公司需要成本。
其次,投资理念得到客户的认同,这个很难。除非有长期的客户,并且帮客户赚了钱的。
第三,高位募集,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但诱惑之后,会出现基金的大面积亏损。
比如,某知名私募,旗舰基金百分之三四百收益,但同时又有五六十只基金处在亏损状态。
如何平衡投资收益和资金募集的关系,
是摆在基金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目前我还没看到,
国内哪个基金处理好了这件事情。

老唐写书,自媒体,投资实践,还有持续学习能力等算是各方面输出算的上顶级了!他如果搞基金,也是随便玩玩吧,只是人家在性格上不喜欢做这个,我也觉得当基金经理没意思,自己投资完全可以财务上自由,只是时间上有个过程,反过来,如果自己做投资都做不到财务自由,又有什么资格给别人管钱![笑]

我觉得这是应该的,
资金是有成本的,
客户本身冒了一定风险,
在实现盈利后,
理应扣除资金成本。
我估计,老巴当年也是这么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