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固生堂的可持续发展可能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1

有句话叫旁观者清,投资者站的角度看一个公司的长远发展,最起码应不低于公司管理层的角度甚至要高于公司管理层,客观评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存在的问题等等。

1. 固生堂的发展潜力:中医服务行业的空间,一般认为中医服务的市场空间达到6000亿元以上,每年会有一定速度的增长。在这里面,分为占据大头的三甲中医院医生提供的中医门诊服务,另外还有民营中医门诊服务。那么在民营中医门诊服务上看,固生堂不论从营收还是合作的医生看,都处于排头兵的角色。从合作医生的角度,固生堂合作的医生有3.7万名,这部分医生只要每年有相当部分转为固生堂自有医生,那都是相当可观的增长。从拓展的门店看,目前仅进入16个城市,全国500万人口城市有90个,人口多的城市当然有中医服务市场需求,那么对固生堂来说,它的模式跑通了之后,仍然有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去拓展。

2. 固生堂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固生堂要每年保持年均同比20-30%营收增长,利润增长高于营收增长,持续10年以上,必须具备相当强的增长后劲,这其实是不容易的,这些增长来自于加入固生堂医生的增长,也来自于固生堂自已培养的医生的增长。在这里我也提几点思路,供参考。(1)利用平台优势,继续拓展合作的顶流医生,并不仅限于中医师,一些三甲医院的顶流西医门诊医生也是可以作为合作对象,打个比方在细分领域比较著名的专家,如儿童自闭症方面的专家某某教授,比如心理治疗、睡眠方面等等,这些可以通过门诊处理的一些细分病种。也就是说用某知名中医院的发展策略来说就是: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跟踪的上。只要能治好病,中医的方法,西医的手段也都是可以的。这样的话中医打头阵,现代医学也可以,发展的空间也就大大增加了。(2)吸引一批三甲中医院35-50岁的中青年医生加入固生堂,目前大型三甲中医院在培养人才方面侧重于培养具备科研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部分中医水平深厚,致力于纯粹的高水平治病能力的医生,因为没有国自然,高水平SCI而发展受限。这对于固生堂来说反而是机遇。固生堂侧重吸引及培养具备高水平临床能力的医生,着重点在治病能力的培养与传承。那么固生堂靠什么吸引这批中青年医生,具我所知,除了待遇外,这批人待在体制内,就是求个稳定,无非是退休后有退休待遇,如果固生堂能够对退休后的待遇做出相应合理安排的话,可以吸引到一大批具有病人流量的中青年医生加入。(3)培养一批具有优秀临床能力的中医专家。看到固生堂已经聘用了200多名医学院校毕业学生,如果固生堂经过一段时间能够将其培养成中医专家,将医学生-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这条医生正常晋升路径在固生堂能够跑通的话,会吸引一批致力于纯粹治病救人的医学生加入,这当然要经过5到10年以上的打造与锤炼。要想稳定增长10年以上,则后备力量要按照20年以上增长的发展逻辑,自已培养医生这条路必须要走。所以固生堂需要为医学生、青年医生提供成长平台、成长路径,培养一批能治病、治好病的中青年专家。那么固生堂有这么多国医大师、中医专家,管理层年轻开明,相信是能够做到的。(4)可以开展杏林寻宝工程。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民间积聚了巨大的中医宝典,许多都要在民间,尚未发展和推广,其中有许多疗效是确切的。那么民间的这些中医手段或药方,有部分疗效好的就可以留用,青年医生可以练习、传承下来,这项工作在固生堂能够发扬光大,那将是对民间中医的传承具有社会效益的。

3. 坚持轻资产的模式不动摇,轻资产模式是固生堂保证其增长稳定及财务稳健的重要保障。固生堂的外延发展应保持其目前轻资产模式,所谓外延发展,就是将产业链链条再拓展,包括中药产业链、协定方中成药制剂等。目前固生堂在做前期铺垫的,包括院内制剂的研发,浙江磐安的中药产业链、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百度集团正式启动“中药大模型临床评价与智能决策平台”开发项目。

综上:固生堂要保持较高速增长,在市场空间及其具有的条件上看是具备可能性的,关键在于加入固生堂医生的增长及固生堂自己培养医生的增长,如果能在顶层设计、政策实施层面不断促进人才加入及培养,那么增长是具有较强的确定性的。$固生堂(02273)$

全部讨论

05-16 12:57

每年20-30%的增长,对应20-30pe。现在这个估值已经是合理偏贵,只能用时间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