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生堂的投资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8喜欢:7

这两天刚好有点时间来谈谈固生堂的投资逻辑,它属于中医服务这个板块,国内中医服务载体主要为各大中医院和小型中医馆,小型中医馆多数为零散分布,规模普遍较小,一部分连锁老字号也只在当地发展较好,如鹤年堂、万承志堂等,很难拓展到全国各地,每家中医馆服务量占的份额也非常小(不到1%)。那么固生堂有什么样的魅力,使得其在2010年创办以来,短短14年,在全国快速发展,在国内16个城市建立连锁中医馆(60家门店),并在港股上市,在国内快速裂变的同时间并有向海外如新加坡继续探索的趋势。我分析其与其他中医馆不同点及其自身成功逻辑如下:

1.多数老字号中医馆品牌只是在当地具有影响力,跨地,跨省就行不通了,为什么,因为中医馆老字号包括医生依赖于他的名气,名声,在某地享有声望的某医生换个地方,人家就不认识了,这样是就很难发展起来。所以中医馆和医生的名望都有属地性,这也是很多老字号很难异地扩张的原因。

2.固生堂目前合作的医生包括自有医生有3万名左右,为什么全国各地的中医生趋之若鹜,因为它有一套吸引人才加入的合伙人机制,让名医自已也当家,名医愿意到它这出诊,60岁退休以后,很多还可以干个10-15年,自已搞个中医馆多费劲,门面打理、中药把关多麻烦,到固生堂出诊,也可以自由选择出诊时间,省事省心,退休工作与生活两不误。有人可能会问,合伙人模式又不是固生堂首创,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人家可以这样来。如果说在6年前,是可以这样说,但是现在,固生堂合作的医生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占了相当的比重,很多大型中医院和中医院校都建立了合作关系,那么与大量名医的合作,自然而然就排除了它们与其他品牌合作的可能性,这就是先发优势。原来还有个康美与之竞争,后面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康美重组后主要业务还是聚焦在中药。

3.固生堂因为其规模性,在采购中药时是具有相当的话语权的,它在中药从种植到炮制、包装,最后再到消费者手上这个产业链条里面是掌握了绝对的资金话语权。这个里面就包括批量采购成本价更低,中药通过医师处方开出去后回款了再兑付中药贸易商的费用。另外,在规模性继续拓展后,当然也可以继续产业链延伸至中药贸易端,这也是非常自然的。目前在浙江的布局也是尝试。

4.固生堂其实属于轻资产型公司。很多人看到固生堂每年并购这么多店,会以为其营收和利润增长仅仅是收购带来的,好像很容易做到,非也!雪球之前有人也发过相关的文章,门店只是形式,其核心的是合作医生,固生堂合作3万多医生,线下出诊大概8000名,理论上具备了更多门店的变现能力。只要在某个城市建立了大量的中医生合作联系,并购一家门店很简单,很多时候只是要他的医保资质,其背后所做的工作才是固生堂核心价值所在。它与海吉亚医疗这种类型的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固生堂的并购实际上是买一个医保的壳,里面装的内容全是自己的,所以完全不需要付高溢价,另外门面是租的,运营费用不会很高。

5.固生堂激发/解放的是医生的额外生产力,与公立中医院是合作、互补关系。周六、日的出诊,退休后的出诊均是解放医生的额外生产力,这是民间办医社会性的体现,老百姓有看病需求,医生提供正常出诊以外额外的出诊来满足这部分需求,这样三方的需求都得到满足,这是固生堂能持续发展的逻辑。

6.充分利用名医名方资源,通过大数据和AI等技术创新变成自身的技术优势,这是目前固生堂所正在做的,这一步如果完成的话,会极大的提高固生堂的品牌价值。$固生堂(02273)$

全部讨论

04-06 14:40

固生堂很好,但估值太高,港股本来就比老A估值低很多,固生堂在A股相当于10倍市净率了啊,我想密切关注固生堂想买,但一直在等价格。

@无双仙客 看看这个逻辑梳理的如何

04-06 14:30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