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旗帜倒下了,意见领袖清仓万科,我们能到得到什么启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5回复:181喜欢:64

今晚原本在打游戏,没有发文的计划,翻手机的时候看到微信群里在讨论大V“梁孝永康2017”清仓万科的事情,忍不住想说两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股票,就有股票的分类,有股民,就有了股民的群体。在互联网时代,大V就在一个一个小群体里面就有相当的影响力。

大V们凭借着优秀的投资业绩,以及在某只股票,某些行业超越一般股票的研究,慢慢赢得了持有该股票股民的关注,粉丝多了,就成为大V了。

从这个角度讲,大V的本质是意见领袖,所有在公共领域有影响力的IP都可以叫做大V。很多散户都有自己欣赏的大V,自己的交易受到大V观点的影响。

如图是大V的清仓宣言,还是很不错的,起码在分手的时候发了一条短信,说了后面会有一个交代,比很多野生大V的始乱终弃好得多。

我看了一下大V的文章,5月15号是《心理按摩》、5月23号是《做好持久战的准备》、6月1号是《真正的好公司》,这里面作者的心理历程可以稍作琢磨,我觉得可能他认为万科不算真正的好公司了。

作者认为“那什么样的生意才是好生意呢?就是那种有坚实的壁垒,能长期地赚取高回报率,最好还具有成长性的生意。”

在指标上面体现为行业稳定,公司产品稳定,且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利润率高;现金流好;负债率低;净资产收益率高;投入少;成长性好。

关于成长性,梁孝永康2017说的非常经典,我说他经典,不是说我认同他的观点,而是说,我认为他的观点在市场非常有代表性。

他说:没有任何公司能一直成长下去,成长往往只是企业的一个阶段。没有成长性不能说明这个生意就是个差生意,在做实业中,如果你的生意能具备壁垒性和赚钱性,即使没什么成长,对你来说,也是梦幻的生意。因为你是原始股东,投入成本较低,而且每年赚的钱都由你自己分配,你可以消费掉也可以投资其他生意。

但是对于二级市场投资人来说,投入成本相对较高,每年的利润分配我们也掌控不了,因为投入成本高,即使分红,收益也很低。所以如果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我们才更容易取得超额投资回报率。

这里作者提出两个重要观点:

第一,二级市场的小股东的股权和实体生意的股权是不一样的,这明显违背巴菲特的教导,但是我认为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觉得我们资本市场的整个设计对散户不是很友好。

都TM是打听消息,研究对手,利用资金优势各种作弊的。什么券商、大股东、私募、公募、游资,还有监管,责任可少不了哦,哈哈。

第二、作为认为“公司具有较好的成长性,我们才更容易取得超额投资回报率。”这个显然是错的。

比如一个公司净利润是1亿,市值10亿的时候我买进了。五年后,公司净利润是2亿,但是市值只有5亿了。那怎么判断我的投资回报率呢?

如果公司净利润永远不涨,我们也是可以获取超额收益的。如果公司股价下跌,我们也是可以获取超额收益的。这两句浅显的话,内在逻辑我讲了无数次,但是能理解,能接受,能实践,这三步走最后留下来的我觉得千分之一吧。

我们来看三种类型的公司:

第一种,未来十年,每年盈利10亿。

第二种,未来十年,盈利分别是1亿、2亿、4亿、1亿、2亿、4亿、1亿、2亿、4亿、8亿。

第三种,未来十年,盈利分别是1亿、1.3亿、1.7亿、2.5亿、3.3亿、4.3亿、6.4亿、8.3亿、1.8亿、17亿。

你觉得自己喜欢哪个公司,哪个公司的市值会更高?

从2020年年初,张磊从一级市场玩收购,提出“赛道”这个名词后,整个A股的投资环境乌烟瘴气,不看价值,不看逻辑,只看资金流和成长速度。

成长速度可不可持续,市场极限有多大,自由现金流怎么样,完全不管,反正到时候早就跑路了,留给傻子去接盘,号称所谓的股神。

写着写着就疲惫了,不想写了,在这极度变态的市场环境中,今年是第三年,已经看到太多的所谓“成名人物”去寻找所谓“成长圣杯”了。

也有很多人很困惑,找我诉苦,我明明就是按照纯正价值投资理论去做的,为什么多年下来收益不佳?

忍不住再强调一下:

投资的收益应该看自己持有多少股票数量,单个股票创造的自由现金流,而不是去看所谓的股价或者市值变化。

超额收益一方面来自于单个股票盈利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来源于自己持有股票数量的变化,后者更多是分红再投资的结果。

如果要想得到保护,就请重视股息率的保护,我建议股息率应该是无风险收益率的1.5倍,两倍最好。

在得到股息率的保护后,且判断股息率较为稳定,进行分红再投资。

剩下的交给时间。

在五到八年后,你会惊喜发现,就算现在的股价比当初买进的低,你依然获利丰厚,且股息开始呈现指数级增长。

实例演示已经很多,最新的看我2022年5月12号的文章《六年PK:上海浦东买房和买农业银行股票的真实收益率比较》。

如果股票价格大幅度上涨,我也不介意卖出,重新寻找标的。如果股价不涨,或者持续下跌,我也能接受以这样的方式实现财务自由。

十年时间,其实也很快。

希望能结实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见证。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万科A(SZ000002)$ $中国平安(SH601318)$ $农业银行(SH601288)$ 

全部讨论

2022-06-06 23:15

面对连绵不断的下跌,人性中恐惧的部分开始起作用了

作为一名读者:我认为一个完整分享自己交易的人,值得尊敬。毕竟在股市真诚往往意味着压力,在很多人眼中,你读者多就要必须对,我关注了你,你就欠我的。所以只要没强制收费分享实盘的人,我觉得他至少大概率是个坦诚的人。

一个公布交易的人,他分享的思考才有可能是真实的。

公布实盘就像是现实生活,柴米油盐大小问题都会遇见,才会有借鉴意义,单纯的去写分享更像是偶像剧,各种设定都完美,但是现实中有很难达的到。

作为一个分享者:我认为,首先要明白自己是普通人,完全有可能犯错,所以分享要客观理性,不要美化自己的持仓,实际上完美的企业并不多,很多时候就是权衡利弊下的选择。

作为分享的人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一旦持有一家企业就很难完全公正,好像说这家企业缺点,就是在说自己当初选择的不对,于是就会有意无意的会放大企业的优点,忽略企业的缺点。

我觉得大部分读者其实是理智的,如果只是正常的表述分享,他们不是不能包容分享者犯错,他们不能接受的是,过去总说这事绝对正确,然后突然又说自己错了。


$万科A(SZ000002)$

2022-06-07 00:04

他就是作文写得好

2022-06-06 23:14

平安的旗帜什么时候倒下?

$保利发展(SH600048)$ $万科A(SZ000002)$ $华侨城A(SZ000069)$ 

所有股票在我眼里都是周期股,消费有消费的周期、商品有商品的周期,房地产这种行业更是,而且未来整个行业天花板还是下移的周期!尤其本身的运行规律并不会以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的分析为转移,有的人分析的很好,但股价在一段时期内就是不涨,最后稍微涨一下,反而不自信了,过早的卖出造成过去的研究付诸东流!所以我不太能理解在这个位置唱空和已经熬了很久结果大盘一涨地产不涨就纷纷清仓的地产投资者,我倒是能理解嫌弃地产赚钱太慢、确定性不强,卖出以后去换赛道的,起码人家知道自己该赚什么钱!我对当前地产的看法:
1、招保万金的估值位于历史底部,大家都能看到,为什么会给历史底部的估值,当然是大环境和基本面造成的,否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好,会给这种估值?大家想想2017年到2019年狂吹地产的那波人,现在是不是被消灭了很多,我还记得当年吹融创的、阳光城的等等,如今都见不到几个,即使还活跃也变成了众矢之的!既然是历史最低估值,为什么不涨?不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基本面不支持、有更好的赚钱板块,存量资金博弈此消彼长,赛道重新焕发赚钱效应,资金过去做一波,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是否具备这种踏节奏也就是择时能力?
2、我之前一直非常不看好万科,但是万科2021年年报数据刷了一遍,又看到管理层道歉什么的软文,我就又开始关注万科了,从1-5月的新增土储看,万科今年拿地相当积极,这也是我认为万科合信竞争优势并没有丧失的原因之一。所以在1.5PB看好万科的人,0.9PB反而不看好了,那结果还是看股价判断公司好坏,涨了说自己价值投资,跌了说自己趋势投资,结果是过去赚钱纯靠运气而不自知 !
3、宏观政策就不多说了,现在就是支持,基本面起来之前会一直支持,直到基本面好转,这里说的基本面暂时就看招保万金四个公司,我们看到基本面好转以后,估值和股价是不是还这样,到那时候就知道了!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和朋友说如果自己做股票,就一定要有主见相信自己,不要相信其他任何人,尤其是网络上的大V,因为你不知道他现实生活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打键盘敲敲字谁都会!一旦开始迷信某个人,他推荐再好的股票你浮亏多了也拿不住,如果自己不具备能力,那就买指数ETF好了,赚个平均收益也行!

最后,再补充一句,地产数据起来之前,家居、建材、家电等等产业链的,我个人都是不看的,覆巢之下无完卵,何况这些都是必须靠地产的!

2022-06-06 23:46

他的文章写得不错,投资业绩很一般。

2022-06-07 00:43

所谓大v都是一个德行,拿运气当能力

2022-06-07 12:18

企业是动态变化的,看错企业或着说投资失败很正常。能勇敢面对失败并能坦然告知,我为梁孝永康点赞

2022-06-07 07:32

以前关注过后来感觉不对劲取消关注了

2022-06-07 00:39

卖在地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