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端制造业中寻找长期投资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76回复:86喜欢:217
正合奇胜天舒

2013年11月25日修订稿

本文主要观点:(1)现在及未来十年,凭借着巨大的本土市场、大量的廉价工程师供给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中国“中端”制造业将长期具备国际竞争优势。(2)中端制造企业的典型护城河是长期低成本优势,不只是低制造成本,还包括摊薄的研发成本和销售成本。建立起护城河的龙头企业才是长期投资标的。(3)已筛选出的中国中端制造业三杰:华为、格力电器、宇通客车。(4)要在其他中端制造子行业中识别潜力杰出企业,筛选标准包括企业家及其打造的企业文化、持续自主研发和营销投入、连续快速增长、无超强竞争对手等,长城汽车具备潜力。

一、中国中端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长期比较优势

按照技术含量的高低,笔者将制造业划分为高端、中端和低端。高端制造业如芯片、发动机、3D打印等;低端制造业典型如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中端制造业的特征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又非高精尖,既包括轿车、家电这样的大消费品,又包括机械、通讯设备、医疗设备、客车等生产工具。

中端制造产业往往发展比较成熟,以持续性的改良为主,颠覆性的创新罕见。买家重视性价比,认可品牌溢价。

未来十年,高科技仍然是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天下,中国只能望其项背。低端制造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正在逐步向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而中端制造业,将是中国的天下,而且优势会越来越大,逐步取代日、韩、德等国的地位,从跟随者、挑战者变成领导者。

因为,中国具有其他国家不同时具备的三项比较优势

第一是大量的廉价工程师。注意,不是廉价工人。中国每年培养出海量大学生,他们虽然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但是开发、改良的能力还是有的,而且工资低,愿意吃苦。中端制造企业的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管理等部门需要大量的廉价工程师。

第二是庞大的本土市场。中端制造业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庞大的本土市场可以容纳多家企业激烈竞争。优胜劣汰产生的国内冠军更有机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称霸中国就将称霸世界。

第三是完善的产业配套。产业链上下游磨合多年,共同发展,发展中国家短时间内很难复制。

兼具上面三个有利条件,中国已经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如通讯设备、家电、工程机械、客车等。

这些行业起初都依赖于国外进口,然后合资引进技术、组装生产。优秀本土企业在向外企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坚持自主研发、创建自主品牌,另一方面建立销售渠道、注重售前售后服务。先是农村包围城市,逐步蚕食外企份额,然后凭借性价比优势将其赶出中国市场,最后追杀出海,逐鹿全球。

二、杰出中端制造业的护城河

行业崛起、具备国际竞争力,并不意味着其中的企业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必须有强大的护城河。

护城河的存在可以使得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利润。一般来说,所有行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率(ROE)约10%,有些企业能够获得20%、30%的ROE,就是超额利润。关键是,这种超额利润能否持续,是否其他企业一模仿、一竞争,ROE就逐渐回归10%了?如果是,就没有护城河。

有哪些护城河呢?广泛认可的有如下几种:

(1)长期低成本优势。比如沃尔玛,任何一家竞争对手做不到相同的低成本。

(2)用户间的网络效应,比如QQ、Facebook、Office办公软件、微博、微信,天然垄断,一家独大;

(3)专利保护、商标、政府许可等无形资产,比如迪斯尼、原创新药、片仔癀等;

(4)用户转移成本,比如通信设备,由于各厂家技术上有差异,电信运营商如果从一家切换到另一家的设备,很麻烦,要重新培训等等,再如淘宝上经营的店铺,良好的口碑放弃很可惜,又如网络游戏的经验积分等;

(5)独特的产品,比如茅台,别的企业仿造不出来。

中端制造业的企业可能建立哪种护城河呢?笔者认为主要是长期低成本优势,下文重点说明。此外,个别行业也存在高用户转移成本,比如设备制造业,用户更换供应商会带来维护、培训方面的不便。

中端制造业企业如果能在行业中保持长期低成本优势,要规模最大、管理最佳,两者缺一不可。规模最大但管理不佳会被管理优秀的竞争对手后来居上;管理最佳但规模不大,管理的优势可能被规模领先者学习。

规模最大可以暂时获得如下成本优势:

(1)最低的采购成本,可能获得最高的毛利率;

(2)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被摊薄,可能获得最高的净利率和净利润。

管理最佳可以产生良性循环,从而长期巩固低成本优势:

(1)最高的利润总额可以支持最高的研发、销售和管理改进投入;

(2)最高的投入可以吸引和挽留最好的人才;

(3)最佳的管理可以最高效的运用资源;

(4)人才的优势加之高效的资源运用可以造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产生品牌溢价、提高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

(5)品牌溢价、低成本、高份额,进一步巩固最高的毛利率、净利率、净利额。

如果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产品一流、人才一流、效率一流、品牌溢价、成本最低、份额最高、投入最大、技术领先、利润最高……行业又成熟的难以产生出颠覆性的技术,那么行业跟随者们凭什么超越?

三、中国制造业三杰

中国有没有在行业中全面领先的杰出制造企业,当然有。笔者已识别出来的包括:华为技术、格力电器、宇通客车。

最早脱颖而出的是华为。华为老板不自私,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都持有公司股份;华为不上市,竞争对手分给股东的利益华为全分给了员工。但华为的钱不是好挣的,狼性企业文化驱动员工拼命干活。企业文化和激励制度的优势逐步演绎成全面的竞争优势。对国内竞争对手而言,人才比华为差一档次,自然技术、营销、管理全面落后;对国外竞争对手而言,成本比华为处于劣势,养尊处优的狮子们如何争得过饥饿的狼群?

第二家是格力电器。杰出的管理团队长期坚持自主研发、贯彻工业精神、狠抓产品质量、自建销售渠道、培养品牌口碑。几年前大多数消费者都认可日韩品牌的溢价,如今格力已掌握行业定价权。

第三家是宇通客车。宇通客车上市15年持续利润增长,一家的净利润多于行业其他对手之和。在客车这一细分行业中,宇通的领先优势之突出比华为、格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在2003年完成MBO后,相对于那些公司治理结构落后的竞争对手们,宇通把体制优势逐步转化为产品、技术、营销、人才、管理、成本等的全方位优势。主要竞争对手的净利润率被控制在0%-2%,发动价格战就意味着亏损,亏损就会影响国企领导们的乌纱帽。

华为在通讯设备行业中的成长空间已然不大,正在手机领域崛起;格力、宇通也还远未到天花板,仍然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彩电、工程机械也是中国的优势行业,但是尚未涌现出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标的。因为海信、创维、TCL三足鼎立,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两强争霸。胜负未分就难免恶性竞争,任何暂时的竞争优势也都可能迅速被对手模仿。至于乘用车行业,依旧任重道远。

四、如何识别潜在的杰出制造企业

其他制造业子行业中将来是否会涌现出像华为、格力、宇通一样的杰出企业呢?当然有可能,只是识别起来有难度和不确定性。

分析华为、格力、宇通的成功路径,潜在的杰出制造企业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杰出的企业家及其塑造的企业文化。与茅台、同仁堂等天生贵族企业不同,要想从竞争激烈的制造业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行业内最杰出的企业家,并塑造出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企业文化。没有任正非,没有董明珠,竞争对手就学不去华为和格力的管理精髓。

(2)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实干、执行力强的管理层。

(3)持续的自主研发投入和产品质量控制。

(4)持续的自主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建设。

(5)至少连续三年复合高速增长,市场份额急速扩大。

(6)竞争对手都不很强大或公司有明显的、短期难以复制的差异化优势,比如体制、激励机制等。

目前看来,长城汽车兼具上述条件,具有成为杰出制造企业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接受市场竞争的检验。此外,如果把房地产也看成制造业,那么,恒大地产无疑是杰出企业。

全部讨论

进雪球做方丈2023-11-06 15:56

转发,十年前的帖子就写的很好。制造业按技术分类是正解,随着制造业发展越来越深入,科技制造和周期制造,高端制造和中端制造的分法各有不同,汽车,工程机械等等行业既有高端的也有中端的。我的看法是在科技制造,周期制造的基础上再分高端中端,而且里面的不同类型板块,高端中端分法不一样,,,总之,需要深入制造业

于洋子禅2020-02-03 20:52

确实厉害。

超级小柯基2019-12-28 16:32

6年了,出了宇通,其他俩依旧优秀

梦想不劳而获2019-12-12 11:14

6年后再看,依然有道理!

慢慢的急不来2019-12-11 16:33

厉害

空空如也麻麻2018-02-07 17:21

学习了,赞

笑看风云5192018-01-07 07:57

深度好文,只可惜看到迟了点

南望徐府2018-01-06 22:24

军座,4年前的预测,现在实现了,厉害厉害!!!@小茗同志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