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iPad转发:67回复:55喜欢:130
 转自知乎胡小周:2004年4月,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就发展高速铁路和机车装备问题提出一个重大指导方针:“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主要投标的有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这四家公司。当时公开招标,这四家公司互相斗的比较厉害。因为当时全世界只有中国有大规模的高铁建设计划,是个完全的买方市场,所以铁道部把价格压的很低。第一次招标西门子没扛住,先撤了,回去谈判团队就被整体撤职了。后来第二次的结果是,铁道部以很低的价格引进了西门子350km/h的车,另花8000万欧元引进全车制造技术(这个非常难得,相当于虎口夺食了),另外川崎重工的车和技术也是按引进西门子的价格低价引进。
技术引进后,南车自己消化吸收,并改进技术(这事儿比你想象的更难一点)做出的车,直接用到了京沪高铁上,试车的时候跑出了486的时速(志军同学亲自上驾驶台试车的)。我记得当时我爸还给我打电话说这事儿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自称拥有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出口到其他国家。


志军同学是很有手段的。他定下的政策是,所有零部件必须用国产,即使中国暂时造不了要买外国的,外国公司也必须和国内企业合资经营,才可以进入采购名单。此举让国内许多厂商迅速升级了自己的技术,改良了整个高铁产业链。
以380系列举例,380A是南车主导,消化吸收改进的川崎的技术。380B是北车主导,消化吸收改进的西门子的技术。380C是中外合资,互相融入。380D是外国技术,用以对380A和B形成外部竞争压力。同时还自己发展了CIT400 CIT500这些车。

从细节上来说,车辆厂的任务有5个:
1、车辆总体设计
2、转向架生产
3、车体生产
4、总体装配
5、调试
总体设计是车辆厂自己做, 子系统设计分包出去,如客室设计分包给有专门做内饰设计的公司。
转向架需要自己生产。但是零部件,比如垫片、轮对、轮轴都是采购。这个很正常,这些本身也不应该是车辆厂自己生产的。
车体需要自己生产。但车体材料和加工设备是采购的。这也是行业分工的正常现象。
总装和调试都要自己做,这个也是实打实的技术。

很多人觉得自主就是啥都要自己能造,这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是不现实的,基本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一点。要说打起仗来,所有我们要用的东西我们都能造,造出来能用,成本另说。这就叫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世界上具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没了。在平时,零部件大家哪家公司的东西给力就上哪家公司买。但是也有西门子公司这种巨无霸级别的奇葩,高铁上用的东西它全部能自己内部解决,基本上全世界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戴姆勒、宝马这种牛逼到不行的汽车企业,轮胎啥的也采购。南车四方机车公司能在E2上做出来跑到486时速的车,说明它把五大系统是完全掌握了的。


再说细一点,关于各个部件的:
1、加工高铁车辆的机床,大部分是进口的。
2、轴承,基本是日本NTN、日本NSK 、德国FAG、瑞典SKF几家。
3、高速车轮,太重从2012年开始投产,生产设备全部从欧洲引进,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高速车轮生产商。马钢的高速车轮项目已经停止。感谢 @袁卿 的提醒。
4、晋西车轴,核心加工设备,精锻机是从奥地利买的。
5、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这个是国产的,宝鸡保德利电气做的。这个也是高铁非常关键的核心技术。7月18日更新:谢谢@newlifechou 的提醒。保德利的技术确实是引进德国和意大利的,但是吸收的比较充分,并作出了很多改进,因此也算是我们的自有技术。
6、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这是高铁最核心的技术。是西门子和日立制作所跟国内的中铁电气化局、中铁通信信号公司、北京和利时公司一起做的。后来中铁通号的CTCS-3级列控系统,算是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
7、运动控制系统:连接器,减震器,水泵系统,采购的ITT公司的东西。
8、轮对(转向架核心部件),引进意大利lucchinirs公司的技术,由山西智奇铁路设备公司做(太重集团托管这家公司),数控加工设备80%都是进口的。
9、铝合金车体。我们国家50MN以上的大型铝挤压机23台,其中13台是引进的。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是吉林麦达斯铝业,用的从德国引进的技术。另外山东丛林铝业,利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设计的世界首套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是给包括法国阿尔斯通供货的,还是比较有水平。
10、250/350公里高速转向架,这个技术是国内自己攻克的,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0家参与单位中有我的母校同济大学。

总的来说,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全车制造,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其他的部分也在慢慢进步。高铁这东西要靠积累,没有几十上百年的工业积累是做不出顶尖的东西来的。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在所有门类上达到最前沿,但已经也已经有了一定发言权。另一个同学在答案里引用南车的某副总工程师说的那些风凉话,不听也罢,那小子屁股是有问题的。

再说一点,关于网上常说的,国外公司掌握的都是核心技术,利润都被外国公司赚取。这实际上印证了网上流传的一个观点:凡是中国掌握了的技术都不是核心技术。这句话是非常不公平的。举个栗子,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250km高速转向架算不算核心技术?中国没搞定之前,大家都觉得这些技术高深莫测牛逼的不行。搞定了之后,大家的眼光立马就放到了其他中国还没掌握的技术上,好像这一块一夜之间要么就变成做服装一样,属于高铁技术边角料,没有利润,要么就是技术水平不高(好比网上有些人说,只搞定了250km转向架,350km才是真正的高技术呢!)。许多关键的零部件制造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这不可否认,但说“真正在金字塔顶端赚取高额利润的还是外国厂商”,是有失公允的。再举个栗子,大家都知道,苹果公司的利润非常高,但是苹果的产品,基本所有零部件都是采购的。为什么外国公司做总体设计,全球采购,大家无可非议,换到中国公司做这个工作(车辆厂就是做类似苹果公司的工作),许多人就会下意识的认为“核心技术、金字塔顶端的利润还是在外国人手里”?这是不公平,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我们采购了许多外国公司的零部件,它们赚取利润也很正常,但要说它们是否赚取了“金字塔顶端的高额利润”,这个要另看了。对于我们的机械制造能力,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认识到那些不足,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进步。

----------------------------------------雪球分割线--------------------------------

我觉得高铁板块应该关注3个方向,也就是我国在高铁领域有优势的地方。

全车制造:$中国南车(01766)$ $中国北车(SH601299)$
配件制造:$太原重工(SH600169)$ $晋西车轴(SH600495)$ $晋亿实业(SH601002)$
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这个方向的概念股涨幅过高,已经不想在此刻介入了。):$世纪瑞尔(SZ300150)$$特锐德(SZ300001)$$佳讯飞鸿(SZ300213)$
 
#哈里吗哈里欧的投资笔记#

全部讨论

2015-01-15 23:11

高铁好文

2015-01-14 12:36

机车中长线看多

2015-01-13 21:40

跨越真是能吏 搞几个女人捞个几千万的 真不算个事

2015-01-13 20:59

了解下产业,不作荐股看。

2015-01-13 20:42

我刚赞助了这篇帖子 1 雪球币,也推荐给你。

2015-01-13 19:37

好文

南车 准备抱着 到50

2015-01-13 18:16

楼主认为德国和日本没有完整工业体系的依据是什么?核工业?军工?

2015-01-13 17:26

学习了!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说得好!

2015-01-13 17:22

所以,重点呢?晋西有戏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