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思考、动作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一、观察

年初这几个月,都是做一些业绩增长的票:铜合金,宠物食品,钼,演艺,轮胎,造船,氟化工,电力设备,汽零。埋伏年报一季报,捡垃圾做业绩反转。

这次的股价反馈,明显没有前几年直接了,捕鱼难度越来越大:1、关注度高的票已经到N阶导了(吃鱼容易被卡了),2、很难有市场完全没有覆盖的票了(漏网鱼少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和全市场的效率提升有关。自己看查资料、梳理逻辑也大量借助kimi了。今年把Kimi图标放到手机最下方的快捷栏,上一次这样做,是N年前把微信移到这里。大模型已经是高频的工具。

也可能与全社会增速放缓有关,从追求收益最大化到负债最小化,逐步下台阶。

2、思考

隐约感觉我过去这种用苦力,覆盖几十个行业,翻石头挖票的模式会逐渐失效。

老巴说:认识芒格让他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从买便宜公司,到买好公司。最近有点明白这种感觉了。

“段永平投资问答录”拿出来重读了,很通透,做了些笔记:

一、投资的三个对: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对的商业模式、对的管理人最重要,会让你少掉坑。

二、能够长期维持的差异化,就是“护城河”。

三、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其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率是相对你的机会成本而言。

四、一生中能够有4-5次机会已经不错了,不要频繁做决策。林奇买几百个股票,会很累的,后来也没法做了。

五、慢就是快。

3、动作

满足三个R的公司,特别是能够维持长期差异化+目前股价不贵的公司,似乎不多。

买过的阿胶算一个,好的模式(垄断、品牌)+好的骑手(换帅)+好的价格(库存周期),花了几年时间重回正轨。

长电之前觉得算一个,现在不确定。因为看微软投了helicon:可控核聚变2028年实现,对赌协议的电费是1美分/度,据说科学问题解决了只剩工程问题。

之前的重庆啤酒,算一个。

现在的港交所,算一个。

简单来说,就是两点:

完成从买便宜公司—>买好公司的转变。买入持有,作为主要的模式。

周期反转,业绩反转之类的普通公司也可参与,但不作为主要模式了。

--20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