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美股十几年的牛市中,下跌股票的数量远远超过上涨股票的数量。十几年中,总体下跌的股票占比可能超过70%。最大区间跌幅超过90%的股票占比超过20%。十几年中,美股指数的上涨完全依赖少数科技巨头和各个行业龙头。他们越做越大,依靠技术和科技,接近垄断,维持高毛利率,滚雪球推动指数上涨。这完全符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行业充分竞争后,只有20%的企业能活下来。只有10%的企业能活得比较好。
当然,我们是社会主义,我们有中特估。但是如果你不买中特估。不买行业龙头。或者买在大泡沫里。长期持有胜率极低。另外,非市场经济模式的中特估,如何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本市场中估值?尤其主营业务在国内的中特估,经营好坏全看政策?是为公司估值还是为政府国家估值?股息率?当然,也有个别中特估企业能出口,外销,在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中经营。但是很少。
我们的经济规模虽然已经很大,但经济形态是中低端的。制造业是中低端的。组装,代工。赚低毛利率。在产业链中扮演打工人的角色。某一个领域做到了领先,也会面临欧美的制裁和贸易壁垒。经济的周期性显著。
张坤的投资理念"我可以耐心等到一个公司已经完全成长起来,穿越周期,足够强大之后再买入,即使已经错过了几倍的涨幅"。这种投资方法其实是正确的。
不过我们都是投机人。都是赌徒。不用标榜自己。绝大多数参与者在a股市场曾经的高收益,都来自市场的疯狂,资金的报团。并不主要来自企业的成长。
a股曾经是国企的融资工具。
现在是所有企业融资的工具。
中产阶级收割机。
美股私营上市公司,每年把大多数净利润用于分红,回购。a股中特估分20%。大量民营企业更不说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不断向市场索取,却没有回馈,何来价值一说?股价进入泡沫区后,产业资本更是不停套现。
投机炒作报团并不是我们和机构的选择。
是市场顶层设计,和生态制度,以及中国的经济形态所决定了,参与者必然的行为。社保养老基金一样的短线交易。
资本市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产物。
我们的银行永远没有成长性。因为业务做不到国外。拿走了全社会大多数的利润却只有20%的分红还给市场。钱去哪里了?
中美长期竞争对抗的情况下。人民币不能和美元抗衡。高端制造业不能破局。失去人口红利,中低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地转移。居民和政府杠杆已是高位。感觉都是大问题。也许房价真正暴跌,破产两个大银行。可以从头再来。
日本失去了二十年,我们失去个十年左右感觉也没啥毛病。